宋彦
- 作品数:54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南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颅内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8水平及颅内动脉易损斑块情况,探讨其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受试者在第1和3 d评分,NIHSS评分变化幅度(ΔNIHSS评分)≥2分的29例受试者纳入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组,ΔNIHSS评分<2分的41例受试者纳入非进展性脑梗死(Non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NPC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试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的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对受试者大脑中动脉HRMRI进行扫描,分析斑块出血、脂质核坏死、纤维帽较薄/破裂等易损斑块特征情况。结果NPCI组和PCI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相比较,PCI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水平均有所升高(t=6.134、13.164、9.082;均P<0.05);NPCI组和PCI组大脑中动脉(MCA)(M1)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I组和PCI组相比较,PCI组患者两组MCA(M1)斑块的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于NPCI组。(χ^(2)=17.76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ΔNIHSS评分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8和纤维帽较薄或破裂呈正相关(r=0.604、0.755、0.576、0.361,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水平及颅内易损斑块与PCI发生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PCI有效指标。
- 韩娟宋彦刘娟韩悦陈博许超峰王民珩
- 关键词:IL-18易损斑块进展性脑梗死
- 颈动脉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30万U尿激酶溶入20ml生理盐水中,进行患侧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2组总有效率、显效率。结果2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宋彦
- 关键词: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急性脑梗死
-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溶栓后再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宋彦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急性脑梗死再梗死疗效
- 早期血管内介入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血管内介入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接收的70例急性进展性年卒中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研究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57.14%低于研究组82.86%(P<0.05);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SS-QOL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11.43%略低于对照组20.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管内介入较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更好,患者预后好且较安全。
- 程相杰宋彦赵晓玲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尿激酶静脉溶栓进展性脑卒中
- 进展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 ADAMTS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进展期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n=30)、稳定斑块组(n=51)和不稳定斑块组(n=41)。检测3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和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水平,分析其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92例,检出率为75.4%。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白细胞介素17及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水平为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7、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预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和0.947。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期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和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可能作为预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血清指标。
- 程相杰杨国东宋彦赵晓玲徐连营杨牧郑珂珂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1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基于AMPK/SIRT1通路探究苦参碱对阿尔茨海默病Aβ_(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最终选择0.5、1.0和1.5 mmol/L苦参碱进行实验。将PC12细胞分为Con组(空白培养细胞),Aβ25-35组(20μmol/L的Aβ_(25-35)处理细胞),Aβ_(25-35)+Matrine-L组、Aβ_(25-35)+Matrine-M组、Aβ_(25-35)+Matrine-H组(20μmol/L的Aβ_(25-35)和0.5 mmol/L、1.0 mmol/L、2.0 mmol/L苦参碱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氧化的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AMPK/SIRT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Aβ_(25-35)组24 h、48 h的吸光度(OD)值、Bcl-2蛋白表达、SOD和GSH-Px活性均降低,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ROS含量、IL-6、IL-1β、TNF-α表达增加,p-AMPK、SIRT1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与Aβ_(25-35)组相比,Aβ_(25-35)+Matrine-L组、Aβ_(25-35)+Matrine-M组、Aβ_(25-35)+Matrine-H组24 h、48 h的OD值、Bcl-2蛋白表达、SOD和GSH-Px活性增加(P<0.05),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ROS含量、IL-6、IL-1β、TNF-α表达降低,p-AMPK、SIRT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AMPK/SIRT1通路激活,减轻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
- 刘景祎李富慧宋彦
- 关键词:苦参碱阿尔茨海默病
- 早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误诊分析
- 2004年
- 宋彦郭伟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颅脑CT检查
- 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7(IL-17)、分拣蛋白(Sortilin)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老年脑梗死患者109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2组及研究组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不同脑梗死面积的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分析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无斑块患者,脑梗死稳定斑块患者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高于无斑块患者(P<0.05);大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高于中等体积、小体积患者,中等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高于小体积患者(P<0.05);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成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47、0.711、0.692,P<0.05);IL-17、Sortilin、PCSK9水平是升高为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IL-17、Sortilin及PCSK9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具有相关性,有望成为预测老年脑梗死发生及评估颈动脉硬化情况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 刘景祎李富慧张丽宋彦
-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白介素-17
-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8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PCI患者为APCI组,另选择72例非急性进展性脑梗死(NPCI)患者为NPCI组,同时选择72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APCI组和NPCI组患者于入院第1、3、7、14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前白蛋白(PA)水平;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APCI组和NPCI组患者于入院次日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入院第1、3、7、14天,APCI组和NPCI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入院第1、3、7、14天,APCI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NPCI组(P<0.05)。3组受试者血浆FIB水平及TT、APTT、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I组和NPCI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T、APTT、PT显著短于健康对照组(P<0.05);APCI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TT、APTT、PT显著短于NPCI组(P<0.05)。结论AP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功能异常,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对APCI的诊断及患者病情评估。
- 程相杰宋彦赵晓玲徐连营张誓伟高方杨牧郑珂珂
-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炎症因子凝血功能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小血管病大鼠神经元活性、血管超微结构及神经元核抗原阳性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小血管病(CSVD)大鼠神经元活性、血管超微结构及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大鼠30只;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制备CSVD大鼠模型,最终20只造模成功,再平均分为CSVD模型组(CSVD组)和CSVD模型大鼠给予G-CSF干预治疗组(G-CSF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G-CSF组大鼠经皮下注射G-CSF 50μg/kg,1天1次;假手术组和CSVD组大鼠均经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干预,1天1次。三组大鼠均连续注射7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结构和内皮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uN阳性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eu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结构没有出现异常;CSVD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异常,海马区病灶严重,海马组织结构无规则;神经组织大量坏死,神经元缩小;干预后的G-CSF组脑组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21.34±4.43)%相比,CSVD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50.31±2.92)%增多(P<0.05),G-CSF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30.90±8.10)%较CSVD组明显减少(P<0.05)。假手术组微血管结构正常,CSVD组微血管结构破坏及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而G-CSF组较CSVD组微血管结构和内皮细胞损伤得到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CSVD组大鼠NeuN阳性表达(0.375±0.020)%明显低于假手术组(0.572±0.015)%(P<0.05);G-CSF组中NeuN阳性表达(0.551±0.012)%较CSVD组明显升高(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CSVD组大鼠NeuN(0.11±0.04)mRNA和VEGFmRNA(0.76±0.31)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NeuN(0.48±0.13)mRNA和VEGFmRNA(1.45±0.21)表达(P<0.05);G-CSF组NeuN(0.32±0.11)和VEGFmRNA(1.31±0.26)表达明显高于CSVD组(P<0.0
- 席自中宋彦宋元贞张依璐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神经元活性血管超微结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