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侦龙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养殖
  • 4篇刺参
  • 2篇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海蜇
  • 2篇海蜇养殖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过程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养殖池
  • 1篇养殖池塘
  • 1篇养殖刺参
  • 1篇养殖污染
  • 1篇营养盐
  • 1篇摄食
  • 1篇生产力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食性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孙侦龙
  • 5篇董双林
  • 4篇高勤峰
  • 3篇冯建祥
  • 2篇田相利
  • 2篇张凯
  • 2篇王芳
  • 1篇王芳
  • 1篇王彦苏
  • 1篇金波昌
  • 1篇宫海宁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对刺参食性的研究
本实验包括两部分,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比较刺参对海泥及黄泥的吸收效率,从而研究养殖过程中用黄泥代替海泥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添加20%黄泥和海泥的海藻粉喂养的刺参60天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5&...
高勤峰董双林金波昌孙侦龙冯建祥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刺参黄泥海泥
刺参养殖主要营养要素代谢过程的研究
本文首先研究了有关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稳定同位素的基础性问题,即稳定同位素的周转过程与富集作用,然后以稳定同位素技术作为关键手段,查明了刺参养殖池塘主要营养要素的来源和循环过程,研究了刺参...
孙侦龙
关键词:刺参养殖污染混合养殖稳定同位素代谢过程
海蜇养殖港塭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和生产力研究
2011年
通过对山东省靖海湾海蜇养殖港媪定期采样,采用稀释法研究该海蜇养殖港韫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摄食压力以及微型浮游动物的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海蜇养殖港韫微型浮游动物组成比较简单,海蜇养殖期间微型浮游动物丰度低于海蜇捕捞结束期。其中,海蜇养殖期间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根状拟铃虫(Tintinnopsisradix),为600~2600ind/L,而海蜇捕捞结束后优势种为根状拟铃虫、诺氏麻铃虫(Leprotintinnusnordquisti)和运动类铃虫(Codonellopsismobilis),丰度分别为30006000、15003000、1500~3000ind/L。研究期间,该港韫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05~1.03d。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24~2.37d一,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21.10%~90.61%,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77.08%~583.68%,而微型浮游动物的次级生产力占初级生产力的22.92%~76.92%。本研究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在海蜇养殖港媪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张凯田相利董双林冯建祥孙侦龙宫海宁
关键词: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稀释法生产力
不同配比饲料对刺参C、N、P营养盐收支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本实验采用5种含有不同比例(即20∶80、40∶60、60∶40、80∶20和100∶0)的鼠尾藻和海泥的颗粒饲料喂养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并比较了不同饲料条件下刺参C、N、P营养盐的收支过程。结果表明:刺参C、N、P营养盐收支过程和饲料中鼠尾藻的含量显著相关(P<0.05)。刺参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随着饲料中鼠尾藻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刺参的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以及对C、N、P营养盐的摄入率、生长余力和吸收效率均随着饲料中鼠尾藻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变大(P<0.05)。当饲料中鼠尾藻添加量大于60%时,刺参对营养元素的生长余力和吸收效率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对于成参而言,饲料中鼠尾藻和海泥的比例为60∶40是较为理想的配制比例,既可以满足刺参生长代谢所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刺参养殖活动营养盐的排放。
孙侦龙高勤峰董双林王芳
关键词:刺参
海蜇养殖对池塘底泥营养盐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2009年5-9月,对荣成靖海湾大型养殖池塘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养殖期间与养殖期前后底泥营养盐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月份海蜇养殖期间,由于海蜇的避光性而产生的上下浮动的行为特征造成了对水体的扰动作用,与海蜇的生物沉积作用共同导致养殖海区(实验点)与邻近非养殖海区(对照点)之间各项底泥营养盐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实验点氨氮(NH4-N)、硝氮(NO3-N)和沉降速率(sedimentation rate,SR)显著高于对照点,实验点叶绿素a(Chla)、总有机物(TOM)和总有机碳(TO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点。多变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蜇养殖对养殖池塘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并且7月份实验点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随海蜇放养显著增大,并显著高于对照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沉降速率(SR)和底泥TOM含量分别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而与其他营养盐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冯建祥董双林高勤峰孙侦龙王芳张凯
关键词:海蜇养殖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一种利用波纹板采集底栖微生物养殖刺参的方法
一种利用波纹板采集底栖微生物养殖刺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清除养殖池塘底部的杂物,整平池底;(2)放养刺参苗种;(3)悬挂波纹板,采集天然底栖微生物;(4)向池塘投放附有底栖微生物的波纹板。采用本发明方法养殖刺参,能够...
高勤峰董双林王彦苏孙侦龙王芳田相利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