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育红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胃癌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3篇胆管
  • 3篇胆管造影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胰胆管
  • 3篇胰胆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逆行
  • 3篇逆行胰胆管
  • 3篇逆行胰胆管造...
  • 3篇病变
  • 2篇端粒酶活性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清
  • 2篇胰腺

机构

  • 15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8篇姚育红
  • 13篇廖爱军
  • 6篇石巍
  • 5篇曾斌
  • 4篇胡光胜
  • 2篇戴勇
  • 2篇刘立玺
  • 2篇刘迪群
  • 2篇田锋
  • 1篇丁正东
  • 1篇雷凯雄
  • 1篇苏琦
  • 1篇石魏
  • 1篇谢黎明
  • 1篇唐德秋
  • 1篇戴勇
  • 1篇陈娟
  • 1篇钟华
  • 1篇钱贤
  • 1篇彭安邦

传媒

  • 4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衡阳医学院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美国中华临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湖南衡阳地区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方法:52例胃癌患者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和55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C/C、T/T进行测序,比较各基因型在胃癌组和胃炎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IL-1B.31T、IL-1B.511T等位基因和IL-1B-31T/T、IL-1B-511T/T基因型在胃癌组的分布频率高于胃炎组(P<0.05),OR值分别为1.97(95%CI=1.15·3.59)、2.52(95%C1=1.45-4.39)和2.71(95%CI=1.10-6.66)、3.33(95%CI=1.14-9.73)。结论:在湖南衡阳地区IL-1B-31T/T、IL-1B-511T/T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
田锋廖爱军石魏姚育红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胃癌
内镜下密集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远期疗效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密集套扎法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并对其作出评价。方法将445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静脉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静脉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段内再出血发生率和根治率情况。治疗组267例患者完成全部套扎治疗,共完成482次、3066点套扎,平均每例套扎1.8次,进行回顾性对比。结果 186例急诊出血患者全部套扎止血成功,成功率100%,套扎3个月胃镜复查结果 :267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229例根治,根治率为85.7%,而静脉曲张消失率、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术后15d,1、3及6个月和3年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静脉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能有效降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再出血率,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值得临床推广。
曾斌姚育红胡光胜廖爱军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
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 5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术后外周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联合术后患者食道静脉曲张得到根治,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脾脏缩小(P <0 .0 1)、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缩小(P <0 . 0 1)。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新的途径。
廖爱军姚育红唐德秋丁正东
关键词:内镜套扎脾栓塞门脉高压症
不同胃粘膜病变HP感染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2005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HP感染和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1 6例活检标本及 42例手术标本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组织 Giemsa染色进行 HP检测 ,同时留取标本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HP阳性率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腺癌中逐渐升高 ,阳性率分别为 35 .7%、5 0 %、5 0 %、62 .5 %、68.6% ,胃癌组与正常胃粘膜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端酶活性在正常胃粘膜中阴性 ,在胃癌中为 88.6% ,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 30 .6% )、肠上皮化生 ( 37.5 % )及不典型增生 ( 37.5 % ) ,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胃癌中端粒酶的活性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且 HP阳性胃癌组端粒酶阳性率 ( 97.9% )明显高于 HP阴性组 ( 67.8% )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1端粒酶活性表达出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中及高表达于胃癌中 ,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与 HP感染有关。
姚育红石巍疗爱军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HP感染肠上皮化生
内镜下金属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除了有电凝、氩气刀、套扎、硬化剂等止血外,内镜下金属夹止血也是较为广泛应用的止血手段之一[1]。我院对44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金属夹止血治疗,止血迅速,成功率高。现报道如下:
曾斌姚育红胡光胜戴勇廖爱军
关键词:内镜钛夹消化道出血
不同胃粘膜病变Hp感染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目的:通过研究Hp感染后的不同病变胃粘膜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Hp感染和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190例新鲜组织标本分别取自南华大学附一医院2000年6月-2001年6月胃镜检查患者及胃腺癌手术患者...
姚育红
关键词:胃腺癌端粒酶HP感染
文献传递
环氧化酶-2与大肠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大肠癌患者肠黏膜标本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的表达在不同TNM的分期组、有无浆膜浸润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X2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呈正相关,其表达增加提示大肠癌有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钟华廖爱军刘迪群姚育红
关键词:大肠肿瘤COX2
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肝硬化患者,测定血清sICAM-1、肝功能及Ⅳ型胶原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sICAM-1及Ⅳ型胶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与肝功能、肝功能Child分级和Ⅳ型胶原水平明显相关。结论血清sICAM-1水平可能是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活动的重要指标。
邓桂军雷凯雄姚育红廖爱军
关键词:肝硬化ICAM-1肝功能肝纤维化
Precut技术在胆胰疾病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2011年11月的1328例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经ERCP治疗中插管困难者运用Precut技术(乳头预切开技术,包括乳头弓形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经胰管弓形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或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开窗术辅助插管及取石),使部分ERCP插管困难的病例均取得成功,评价治疗性ERCP在各种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病例中胆管结石最多,占65.13%,其次为恶性胆道梗阻,占18.56%,乳头良性狭窄占9.35%,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8.45%,急性梗阻}生化脓性胆管炎占7.25%,医源性胆道损伤占2.52%,慢性胰腺炎占2.11%,胆道蛔虫占0.26%,其他O.16%。并发症发生率3.12%,其中穿孔3例,死亡1例。结论治疗性ERCP对多种胆胰疾病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胰疾病治疗手段,Precut技术是ERCP插管困难病例达到插管成功的有效、安全的办法,可由有经验的消化内镜医生应用于确实有需要进行治疗性ERCP的病例。
曾斌姚育红胡光胜戴勇廖爱军石巍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胆疾病
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湖南衡阳地区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易感基因型。方法52例胃癌患者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和55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均经快速尿素酶和PCR检测HP,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C/C、T/T进行测序,比较各基因型在胃癌组和胃炎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IL-1B-31T、IL-1B-511T等位基因和IL-1B-31T/T、IL-1B-511T/T基因型在胃癌组的分布频率高于胃炎组(P〈0.05),OR值分别为1.97(95%CI=1.15-3.59)、2.52(95%CI=1.45-4.39)和2.71(95%CI=1.10-6.66)、3.33(95%CI=1.14-9.73)。在伴有HP感染的群体中进行比较,IL-1B-31位点各基因型未见明显差异;但IL-1B-511T等位基因和IL-1B-511T/T基因型在胃癌组的分布频率高于胃炎组(P〈0.05),OR值分别为2.16(95%CI=1.10-4.23)和3.43(95%CI=1.01-11.62)。结论在湖南衡阳地区IL-1B-31T/T、IL-1B-511T/T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在HP被感染后IL-1B-511T/T基因型可能为湖南衡阳地区胃癌易感基因型。
廖爱军苏琦田锋姚育红曾斌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胃癌幽门螺杆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