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春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成像
  • 9篇磁共振
  • 5篇X线
  • 4篇血管
  • 4篇影像
  • 4篇腺癌
  • 4篇静脉
  • 4篇加权成像
  • 4篇核磁
  • 4篇核磁共振
  • 3篇血管成像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桥静脉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水肿
  • 2篇体层摄影

机构

  • 26篇合肥市第一人...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33篇夏春华
  • 6篇王嘉豪
  • 5篇高斌
  • 4篇陈兵
  • 3篇胡永胜
  • 3篇韩卉
  • 3篇徐宁
  • 2篇汪亚军
  • 2篇邓雪飞
  • 2篇庞刚
  • 2篇夏仕勇
  • 1篇耿映华
  • 1篇朱友余
  • 1篇黄永翠
  • 1篇季亚莉
  • 1篇陶伟
  • 1篇付璇
  • 1篇李传富
  • 1篇陈方宏
  • 1篇马赵

传媒

  • 3篇影像研究与医...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1
  • 1篇199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动式平板探测器在膝关节侧位的应用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膝关节外伤患者的X线投照中,无法移动不能向患侧倾斜而导致侧位不好拍摄,对髌骨、股骨下段及胫腓骨骨折的诊断造成极大的影响。方法:现使用GE Definium6000 DR X线光机下,有两种膝关节侧位的投照方法。结果:运用移动平板探测器和立柱式平板探测器可使膝关节侧位成功率达100%。结论:利用移动式平板探测器比普通改变体位拍摄更有利于膝关节外伤病人的检查。
王嘉豪夏春华
关键词:X线球管
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支气管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支气管征的表现形式,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与其支气管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直径≤3cm的SPN患者(其中恶性结节32例,良性结节22例)行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平扫的原始数据以2.5mm进行标准算法薄层重建,将数据传入GE-AW4.0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以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显示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对照。结果:①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全肺扫描行层厚为2.5mm的标准算法薄层重建,结合各种工作站后处理方法,能极好的显示SPN与相关支气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②54例SPN中与支气管有关系的43例(79.6%),其中恶性结节29例(90.6%),良性结节14例(63.6%)。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SPN-支气管关系分为5型:Ⅰ型支气管于SPN边缘被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内并变尖、变细或锥状中断;Ⅲ支气管穿过SPN,其管腔通畅;Ⅳ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增厚、牵拉;Ⅴ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无改变;④SPN与支气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亦可表现为多型共存。恶性结节中均以Ⅰ型、Ⅱ型和Ⅲ型最常见,良性结节以Ⅰ型和Ⅲ型最常见。Ⅱ型主要见于恶性结节,不见于良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型表现在良性结节中明显高于恶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及薄层扫描合并薄层重建能清楚显示SPN与支气管关系及类型,两者关系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夏春华高斌胡永胜徐宁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支气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6例贲门癌X线漏误诊分析
1998年
6例贲门癌X线漏误诊分析夏春华耿映华(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30061)关键词:贲门癌;X线检查;漏诊;误诊中图法分类号:R735.2;R730.44贲门癌是胃癌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胃底贲门区所处部位特殊,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复杂,故X线检查的漏误...
夏春华耿映华
关键词:贲门癌漏诊误诊X线诊断
急性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影像表现
目的 分析总结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影像表现,探讨其形成机制,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5 例收治的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CT 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马赵夏春华
2D-TOF和3D-CEMRV对正常脑静脉的显示及比较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比较2D-TOF和3D-CE MRV成像技术对正常脑静脉的显示能力,为神经外科手术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20例无颅脑病变的受检者分别行斜冠状位2D-TOF及矢状位3D-CE MRV检查。2种MRV技术的原始图像均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处理后,对与神经外科手术入路选择关系十分密切的6根脑静脉的图像质量逐一进行分级比较。结果两种MRV检查方法对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Galen静脉和大脑中浅静脉均能够良好显示,2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对Trolard静脉显示中,3D-CE MRV优于2D-TOFMRV,主要表现在对静脉起始端的显示上;2D-TOF MRV对Labbé静脉的观察效果最差,不能分辨静脉结构的病例多于3D-CE MRV。结论脑静脉的2D-TOF成像能够满足大多数神经外科手术术前影像学检查的需要。
夏春华邓雪飞庞刚李传富黄建军韩卉
关键词:脑静脉神经外科手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多模态磁共振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与分级的诊断
目的:分析多模态MRI 下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进行MRI 扫描及后处理分析,包括常规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时间-信号曲线(TIC...
王林林高斌夏春华
一种核磁共振用头部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用头部固定装置,涉及医疗设备辅助装置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异动对成像产生影响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连接箱,其与整个检测床体相连接,伴随床体的移动进行移动;功能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箱内,所述...
王嘉豪夏春华马佳佳
X线胸片和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评价
2001年
夏春华鲍健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X线诊断CT
三期相注射法在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中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 探讨三期相注射法在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CT肺动脉成像检查的6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3例。A组采用常规注射对比剂方案,B组采用三期相注射对比剂方案。比较两组图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并进行客观评价。再将两组后处理图像及其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主观评价。比较两组肺动脉栓塞诊断结果。结果 B组上腔静脉CT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得分、主观评价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准确诊断发生率为78.8%(26/33),高于A组的54.5%(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期相注射法CT肺动脉成像可降低上腔静脉内高浓度对比剂产生的线束硬化伪影,获得较好的肺动脉成像质量,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付璇夏春华胡永胜何新华王菁杨越
关键词:肺动脉血管栓塞
BP-MRI联合临床预测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 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1,PI-RADS v2.1)分析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P-MRI)及其联合临床预测指标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171例在进行系统活检前接受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RI, MP-MRI)检查的临床可疑PCa患者病例资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以PI-RADS v2.1评分系统对所有病灶的MR图像进行BP-MRI及MP-MRI评分,并将病灶分为全部病灶组、病灶位于周围带(peripheral zone, PZ)组和病灶位于移行带(transition zone, TZ)组。对PCa组及非前列腺癌(non prostate cancer, No PCa)组的BP-MRI、MP-MRI及各临床预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确立独立预测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两种评分及BP-MRI联合独立预测因素方案的诊断性能。结果 在全部病灶组(PZ+TZ)中,BP-MRI、MP-MRI、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 PSAD)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f/tPSA)是PCa的独立预测因素,BP-MRI与MP-MRI之间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88、0.886, P>0.05]。联合模型、BP-MRI+f/tPSA、BP-MRI+PSAD的(AUC=0.937, 0.924, 0.915)诊断效能均高于MP-MRI(AUC=0.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独立预测因素中PSAD诊断效能最高(AUC=0.837);相较于单独应用,各临床独立预测指标联合BP-MRI后诊断准确性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年龄或f/tPSA,BP-MRI联合PSAD的综合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在PZ或TZ组中,BP-MRI(AUC=0.821, 0.908)、MP-MRI(AUC=0.817, 0.908)是PCa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MRI
黄丹丹冯倩茹李增华夏春华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