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红亮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污染
  • 1篇淡水生态系统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营养化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修复
  • 1篇生态修复技术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态
  • 1篇水生态系统
  • 1篇塑料
  • 1篇塑料污染
  • 1篇突变理论
  • 1篇去除技术
  • 1篇重污染
  • 1篇绿藻
  • 1篇控藻
  • 1篇蓝藻

机构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篇唐红亮
  • 1篇黄思静
  • 1篇张金萍
  • 1篇王冬

传媒

  • 2篇人民珠江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控藻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近年,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蓝藻、绿藻等水华的暴发越来越频繁,研究如何有效控制藻类生长是研究水生态修复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专利号ZL200820044315.6)专利技术,研究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控制效果。根据14天的专项监测数据,分析该系统对各种藻类和叶绿素a(chl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富营养化的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唐红亮崔树彬汪义杰王建国黄思静李召旭
关键词:蓝藻绿藻
淡水生态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的影响与治理研究进展
2024年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型水体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因广泛分布、难以降解以及对生物具有的毒性特性,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综述了微塑料的定义、分类、来源,以及它们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模式。同时,探讨了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影响,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在微塑料去除中的应用。微塑料根据类型、尺寸及来源可分为一级微塑料和二级微塑料。综合分析表明,选择合适的微塑料采集和预处理方法,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其他研究的基础。微塑料的分布和迁移受到地理位置、风、水流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微塑料通过在其表面吸附有毒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毒性效应,甚至影响食物链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针对这些问题,综述了物理技术如吸附、膜过滤和沉降,化学方法如凝聚和絮凝过程、氧化、聚合和光催化降解,以及微生物降解等生物方法的应用现状。最后从微塑料分析方法、环境毒性研究、去除技术、政策和法规4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旨在为将微塑料指标纳入河湖健康评价体系提供思路和参考,为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管理对策依据。
唐红亮唐红亮徐琛琛彭松耀冯丽娟
关键词:水生态系统去除技术
基于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湖库型水源地风险评价被引量:2
2024年
为科学评估湖库型水源地风险评价等级,以茂名市电白区罗坑水库水源地为例,从水要素、管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3方面构建了湖库型水源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基于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水源地风险等级与水源地建设投入关系密切。自2018年罗坑水库水源地划为饮用水水源地以来,随着水源地建设投入的加大和保护力度的增强,水源地风险逐渐降低。2018-2022年,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评价等级依次为较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较低风险、较低风险;尽管现在罗坑水库风险较低,但后续罗坑水库仍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水源地管理、监控和应急水平、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
唐红亮谢宇宁王冬王冬张金萍
关键词:突变理论指标体系
重污染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及实例研究
随着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量池塘受到重度有机污染,形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现象在全国其他地区也广为存在。近年来,为解决此类现象,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了集固定化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和生...
唐红亮
关键词:池塘污染富营养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