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 作品数:165 被引量:69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一种促进忍冬种子萌发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忍冬种子萌发的方法,步骤为:在种子萌发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忍冬种子进行预处理,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将质量比为1~13:1~2:1~3的山楂核、酸枣核和核桃壳进行干馏得到的干馏液。本发明采用植物干馏液...
- 周洁高乾善王晓耿岩玲刘峰刘伟崔莉周冰谦
- 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化感效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0.1、0.5、1.0、5.0 g/L)的1年生、2年生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即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随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增强,浓度为5 g/L时抑制作用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高浓度时对幼苗鲜重的抑制作用较为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鲜重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且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潜力小于丹参。该研究比较了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效应,可为优化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 周洁王晓刘建华刘伟李佳代雨露
- 关键词:白花丹参丹参黄芩化感效应
- 良种金银花不同采收期发育程度与品质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以3个国家良种金银花为研究材料,分别在其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金花期取样,研究良种金银花不同发育程度花蕾内部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良种金银花花蕾百针鲜重以大白期最高,亚特、亚特红、亚特立本分别为9.68 g、6.69 g和9.86 g;三个品种折干率在三青期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在大白期最大;亚特和亚特立本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随着花蕾的发育逐渐降低,以三青期最高,而亚特红木犀草苷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绿原酸到银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品种间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以亚特红最低,在三青期分别为4.22%和0.16%,亚特和亚特立本差异不明显;挥发油的含量则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变化相反,随着花蕾的发育进程而逐渐升高,到金花期达到最高。三个品种之间以亚特红挥发油含量最高,在金花期达到1.40%,亚特和亚特立本之间差异不明显。综合比较产量、活性成分以及产后初加工,确定亚特良种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期为二白期。
- 刘伟郑振佳周洁王岱杰王晓刘建华李圣波
- 关键词:金银花良种发育
- 中药保护血管内皮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内皮功能的损伤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始动和关键环节。多种中药成分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黄酮类、生物碱、多酚类等中药成分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调节该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与白细胞的黏附性、调节血管紧张度及血液凝集状态等发挥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该文总结了近5年来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成分及研究进展,期望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周洁赵启韬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黄酮类生物碱多酚类
- 太子参新品种“施太1号”区域试验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
- 2017年
- 该文分析太子参新品种"施太1号"的田间稳定性与适应性,为太子参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选择4个不同种植区域,以"黔太子参1号"(品种)和"SB-C"(品系)为对照,测量农艺性状、药材性状、药材品质等指标,比较3个品种(系)在不同种植区域间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相比2个对照品种(系),18个农艺性状中"施太1号"有10个性状区域间变异系数最小,其他8个性状处于中间;8个药材性状和品质指标中浸出物含量、太子参环肽B含量、50 g块根数、单个块根重、单株药材重5个指标区域间变异系数在3个品种(系)中最小;基于3个品种(系)在4个种植区域间的表型差异,可划分为3类,新品种"施太1号"单独聚为一类,而"黔太子参1号"和"SB-C"存在明显交集。与"黔太子参1号"和"SB-C"相比,新品种"施太1号"在农艺性状、药材性状、药材品质等评价指标方面稳定性、一致性和适应性较好,可作为新品种进行保护、审定和推广应用。
- 肖承鸿周涛江维克杨昌贵周洁康传志黄艳宋健
- 关键词:太子参品种选育稳定性
- 人工打花对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研究人工打花对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为生产上提高黄芩药材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在黄芩种植基地随机设置打花处理和不打花处理(对照)2个试验区,黄芩开花期间,在打花处理区内将黄芩花蕾全部人工除掉,不打花处理(对照)区保持花蕾正常生长,常规管理。采收期分别于两试验区内随机取样,测量黄芩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根长、分根数、最大根粗、平均根粗以及株高等生物量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根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有效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打花处理显著提高黄芩地下分根数和地下干重,分别高出对照61.11%和50.00%(p<0.05),有效物质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总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2.49%、51.66%和55.56%(p<0.05);打花处理提高黄芩地下部分鲜重,高出对照25.00%,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打花处理对黄芩地上鲜重、最大根粗和平均根粗、株高以及根长等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打花处理使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提高1.65%,汉黄芩苷含量高1.07%,黄芩素含量高2.86%,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打花处理对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有积极促进作用,打花处理可作为生产上提高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有效措施之一。
- 周洁邹琳刘伟刘伟方磊李佳王晓
- 关键词:黄芩生物量
- 栽培模式对丹参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栽培模式对丹参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和传统单垄3种栽培模式。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不同生育期丹参叶片的光合参数;并测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果:不同栽培模式下,丹参叶片气孔导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胞间CO_2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无地膜双垄>覆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丹参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覆地膜双垄较无地膜双垄和传统单垄分别提高16.62%、18.20%和14.68%、48.62%。结论:地膜栽培模式通过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来降低水分胁迫,从而提高了丹参的光合效率,使其积累更多的干物质,最终达到提高药材产量的目的。
- 杨帆刘伟魏莹莹周洁王晓耿岩玲李奉胜
- 关键词:丹参栽培模式光合作用
- 不同生长年限对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对山东白花丹参及紫花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白花及紫花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含量。结果:1年生白花丹参5种脂溶性成分总含量为6.18mg·g-1,2年生总含量为3.63mg·g-1,而1年生紫花丹参5种脂溶性成分总含量为7.08mg·g-1,2年生总含量为7.06mg·g-1;1~2年生白花丹参中水溶性成分总量分别为44.44mg·g-1和43.19mg·g-1,紫花丹参分别为38.89mg·g-1和49.12mg·g-1。结论:比较丹参活性成分总含量,白花丹参以1年生质量为佳,紫花以2年生综合品质为佳;相同砂质土壤栽培条件下的紫花丹参质量高于相同年限的白花丹参。
- 刘伟刘伟刘建华周洁王晓耿岩玲
- 关键词:丹参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
- 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骤包括:预处理、分级、紫外照射、晾晒、喷洒茉莉酸甲酯、二次晾晒、烘干。本发明方法加工的丹参药材,在干燥的同时,提高了丹参品质,可以大幅度提高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干燥效果均匀、充分,避...
- 周洁许子欣张华冉志芳方磊
- 一种利用植物源烟水促进茶藨子叶状层菌中多糖类有效成分积累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源烟水促进茶藨子叶状层菌中多糖类有效成分积累的方法,将斜面培养后生长的较好的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团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每1L液体培养基接种7‑8个菌丝团,在液体培养第3天向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植物源烟...
- 方磊周洁张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