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峰
作品数:
3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许小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
马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
陈波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
林果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
朱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细胞
1篇
多药
1篇
药源性
1篇
异常综合征
1篇
源性
1篇
增生
1篇
增生异常综合...
1篇
三尖杉酯碱
1篇
生物学特性
1篇
生物学特性观...
1篇
贫血
1篇
缺乏症
1篇
中性粒细胞
1篇
中性粒细胞减...
1篇
中性粒细胞缺...
1篇
中性粒细胞缺...
1篇
综合征
1篇
细胞减少
1篇
细胞系
1篇
粒细胞
机构
3篇
复旦大学
作者
3篇
周峰
3篇
许小平
1篇
谭微
1篇
朱萍
1篇
林果为
1篇
陈波斌
1篇
马燕
传媒
1篇
中华血液学杂...
1篇
国际输血及血...
1篇
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1篇
2012
2篇
2010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特殊药源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被引量:3
2010年
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70%以上的病例由药物引起,常见致病药物几乎涉及所有种类.临床表现以明显咽干、发热、肺炎、败血症常见.患者易并发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约2/3的患者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然而通过早期发现和广谱抗生素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目前总体死亡率在5%以下.在我国尚缺乏相关统计资料,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过度使用,临床工作者对本病应提高警惕,力争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周峰
许小平
关键词:
药源性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耐高三尖杉酯碱人SKM-1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2012年
目的建立耐高三尖杉酯碱人SKM-1细胞系,初步探讨该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多药耐药机制。方法通过较大剂量间断冲击逐渐增加药物浓度的方法培养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SKM-1细胞,建立耐高三尖杉酯碱的SKM-1细胞系,命名为SKM-1/HHT。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的一般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倍增时间和耐药指数,绘制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内柔红霉素含量;应用常规遗传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采用荧光相对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l及MRP)及topo-IIa的表达。结果历经7个月建立了耐药细胞系SKM一1/HHT。耐药细胞与亲本细胞的形态及免疫表型接近;耐药细胞核型与SKM-1细胞基本相同,但更为复杂,存在20、x、4、5、9、11号染色体差异;耐药细胞G,期细胞增多(64.04%对41.91%),S期细胞减少(34.92%对53.53%),G:期细胞减少(1.04%对4.56%);耐药细胞对高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柔红霉素、依托泊苷耐药性明显增加,耐药指数分别为17.94、8.75、5.99和13.76;耐药细胞内DNR荧光量明显低于亲本细胞(698±36对858±54);耐药细胞mdr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2^△Ct值为亲本细胞的20.1倍[(3.42±0.46)×10^12对(0.17±0.01)×10^-2,P〈0.05];MRP表达亦明显升高,2^△Ct值为亲本细胞的3.56倍[(4.77±0.87)×10^-3对(1.34±0.56)×10^-3,P〈0.05];topo—IIa基因表达在耐药细胞有所下降,耐药细胞与亲本细胞的2^△Ct值之比为0.619:1[(1.91±0.30)×10^-4对(3.08±0.21)×10^-4,P〈0.05]。结论建立了对高三尖杉酯碱耐药的SKM-1/HHT细胞系,其耐药机制主要涉及mdr1的过度表达而导致的细胞外排增强,MRP及topo-II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也部分参与了这�
周峰
谭微
马燕
陈波斌
朱萍
许小平
林果为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系
SKM-1
高三尖杉酯碱
多药
静脉铁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010年
贫血是世界第一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0)统计,全世界约1/4人口(16亿人)有程度不同的贫血。贫血病因很多,但由缺铁或铁利用障碍引起者占绝大多数。1946年Goetsch等最早静脉应用氢氧化铁治疗低色素性贫血。半个多世纪(尤其近10年)以来,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对高品质生命质量的追求,静脉补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已被广泛肯定,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的静脉铁制剂也已不断涌现,本文现对此予以介绍。
许小平
周峰
关键词:
贫血
静脉铁剂
补铁治疗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