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周伟红

周伟红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大学阶段
  • 1篇新媒体
  • 1篇学界
  • 1篇雅乐
  • 1篇舆论
  • 1篇舆论监督
  • 1篇语言变异
  • 1篇语言革命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情怀
  • 1篇人文素质
  • 1篇人文素质课
  • 1篇人文素质课程
  • 1篇尚文
  • 1篇生死
  • 1篇生死场
  • 1篇时尚文化
  • 1篇俗乐
  • 1篇素质课
  • 1篇素质课程

机构

  • 5篇东华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周伟红
  • 1篇李凌燕

传媒

  • 1篇新闻知识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民族艺术
  • 1篇纺织教育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媒体引发的语言革命及其对主流媒体话语模式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新媒体话语在语形、词汇、语法等多个层面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规范语言的变异特征,创造出"新意迭出、妙趣横生"的新媒体话语世界,且以其强大的情感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对主流媒体的话语主导力产生影响。主流媒体要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就必须改"陈词滥调"话语模式为"推陈出新"话语模式,改"单向霸权"话语模式为"双边互动"话语模式,改"隐恶扬善"话语模式为"揭恶扬善"话语模式,增强吸引力、赢得信赖感、提高引导力。
李凌燕周伟红
关键词:新媒体语言变异主流媒体话语模式
在“生死场”和“呼兰河”之间——论萧红创作之转变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选取萧红创作研究中较少受到重视的创作时期,即从《生死场》之后到《呼兰河传》之前这段时间为对象,将它置于作者的整体创作历程中加以考察,梳理分析萧红创作转变的内在轨迹和深层原因。
周伟红
关键词:抗战题材个人化
“缶”文化含义考论被引量:1
2011年
缶是中原汉族地区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先秦时代属于民间俗乐,与钟、磬、琴、瑟等雅乐相对,为底层民众所喜爱。汉魏以后直至元、明、清时代,缶的地位越来越高,被视为古雅的化身,三代礼乐文化的代表,彻底地由俗乐蜕变为雅乐。而在民间,缶则依然保留着普通乐器的身份,运用于各种娱乐活动和婚丧典礼。
崔铭周伟红
关键词:俗乐雅乐
关于大学阶段人文素质课程互动式教学的思考
2011年
大学阶段人文素质课程的互动式教学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即技术层面、内容层面和精神层面。全面地理解和运用互动式教学,应以课堂讨论为手段,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适当调整,将思考的热情、分析问题的理性和对文化发自内心的亲近与尊重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技"为手段,以"道"为旨归,不偏不废,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教学之道。
周伟红
关键词:人文素质互动式教学教学相长人文情怀
品似梅花香自骨——印象王梅芳
2014年
在同事口中,她是"美女院长";在同学笔下,她是"亲和力十足的‘女神’";在致力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学界同行眼里,她是富有开拓精神的行动派。她就是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梅芳教授。如果用画来喻人,那么有的人像是一丝不苟的工笔重彩,有的人是简约飘逸的写意水墨,而王梅芳更像是一幅低调华美的印象派油画,站在一定距离之外,你才能清楚地看到那抹亮泽的白如何在不同的色调和背景间穿梭,并最终汇成一树姿态优雅、气韵生动的"梅"。
周伟红
关键词:时尚文化舆论监督工笔重彩气韵生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