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对3只处于夏季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分析,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MspⅠ对其进行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及测序分析。研究表明,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硬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其中7月份样品中以梭菌属和醋杆菌属为主;8月份以八迭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9月份以链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此外在3个月中均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结果表明:随着食性转换前期的过渡,大熊猫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由硬壁菌门中的梭菌属渐变到以球菌属为主,由变形菌门的醋杆菌属渐变到以肠杆菌为主。
【目的】分析5只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基于ITS基因的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对肠道真菌总DNA进行ITS-RFLP分析,构建ITS克隆文库,然后用HhaI、HaeIII进行酶切指纹图谱分析,测序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研究表明,5只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真菌主要由Ascomycota(平均占46.24%)、Basidiomycota(平均占15.79%)2个门和一些未分类(平均占29.14%)、未培养(平均占8.83%)的真菌。其中,Ascomycota主要以Saccharomycetes(平均占63.74%)和Dothideomycetes(平均占35.91%)2个纲为主;Basidiomycota主要以Tremellomycetes(平均占65.80%)和Microbotryomycetes(平均占33.15%)2个纲为主。而这4个纲分别则主要以Candida、Debaryomyces;Pleosporales、Myriangium;Cystofilobasidium、Trichosporon;Leucosporidium、Leucosporidiella八个菌属为主,各样品中所占比例不等。【结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存在一定比例的真菌菌群,且ITS-RFLP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真菌的发现扩大了我们对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结构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真菌能否帮助大熊猫消化高纤维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