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欣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1
-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型H1N1流感肺部影像特点与临床对照
- 2010年
- 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部影像特点及与临床对照;回顾性分析了确诊的5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轻症组(49例),重症组(5例),危重症组(2例)。所有患者均行床旁CR摄影,其中5例行CT扫描;5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轻症组49例,37例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2例支气管感染,其中1例右肺门增大,经抗病毒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小于14d,平均7.7d;重症病例组5例,其中肺部呈支气管肺炎样表现2例,多叶多段肺实变3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小于14d,平均9.4d;危重症组2例,1例双肺磨玻璃样变,右下肺实变并双侧胸腔积液,1例胸部CR及CT均未见明显异常,均行呼吸机通气,对症支持治疗后20~26d出院;轻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仅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或无明显异常;重症、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肺部感染影像学以渗出性病变为主,影像表现出现早,呈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片状影,多叶多段肺实变影,双肺磨玻璃样阴影,可并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临床症状改善早于肺部影像学表现变化,与临床症状不一致。
- 马耀山魏憬吴光欣李虹萍师新辉武碧霞袁昊李广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浅谈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MPR)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确诊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对文献报道的16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1例患者腹部立位平片均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表现,其中6例显示阳性结石影;24例显示胆道积气影。122例MSCT平扫显示,阳性结石伴肠梗阻98例;胆囊结石及胆囊窝模糊42例;胆道积气影53例;胆囊-肠瘘1例。85例患者MSCT三维重建均显示肠梗阻及阳性结石;明确显示胆囊-肠瘘口结构关系的62例;胆道积气影30例;胆囊结石及胆囊窝模糊55例。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发现肠腔内异位的胆囊结石、肠梗阻的存在,而且可了解结石梗阻的部位及程度,同时可清楚显示胆道气体,特别是对瘘口的显示有独特优势。
- 马耀山吴光欣李虹萍
- 关键词:胆石性肠梗阻MSCTMPR
- 请分析病变性质
- 2012年
- 患者女,58岁。发现左膝上部无痛性肿物5年,如黄豆大小,无不适感,未引起重视,肿块渐增大,1年前出现疼痛,活动时加重。5年前不慎摔倒,左膝着地,当时左膝疼痛明显,行动受限,软组织肿胀,未摄片检查,1周后症状缓解,功能恢复,仍有局部软组织肿胀,未做处理。否认结核、风湿病史。无烟酒等嗜好。体检:左髌骨上方触及直径3 cm肿物,随髌骨一起活动,左膝关节皮肤颜色正常,无静脉曲张,无红肿,皮温不高,浮髌试验阴性,左膝关节活动正常。
- 马耀山吴光欣袁昊魏憬
- 关键词:病变性质无痛性肿物软组织肿胀左膝关节膝关节活动摄片检查
- 绝经后妇女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后骨折愈合过程X线观察
- 2011年
- 目的:运用X线跟踪观察的方法,结合骨密度测定探讨绝经后妇女Col-les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骨折愈合过程,指导患者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对121例绝经后妇女Colles骨折患者进行定期X线检查,测量腕关节掌侧角及跟骨骨密度,运用GartlandWerley评估系统改良后进行功能康复测评。结果:121例绝经后妇女Colles骨折患者骨折部位122处,骨折后测掌侧角-20°~20°。骨折时、外固定后35~45天、8周±5天、12周±5天各年龄段跟骨骨密度测定BUA值总平均值分别为BUA值51.37、48.37、49.36、50.86。GartlandWerley评估系统改良后测评,优77例(64%),良10例(8%),可33例(27%),差1例(1%),优良率达72%。结论:绝经后妇女Colles骨折手法复位掌侧角恢复至10°~15°时石膏外固定可达到治疗目的;可以运用测量掌侧角及骨密度测定值来确定X线复查时间,指导功能康复训练。
- 马耀山王华录李虹萍吴光欣魏憬吴碧霞袁昊师新辉李广张正顺李荟玲邵玉芳
- 关键词:妇女X线
- 读片窗答案被引量:1
- 2012年
- 术前影像诊断(1)外伤性骨囊肿,骨化性肌炎;(2)骨巨细胞瘤。手术及病理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髌上滑囊及膝关节囊,可见髌骨上极一2 cm×1 cm×3 cm大小包块,质软,有包膜。内充填白色钙质样结晶物。股四头肌腱扩张部及髌韧带均有少量结晶物附着。髌骨关节面粗糙不平,关节腔内无坏死物、无结晶物、无窦道。将髌骨完整切除,并将股四头肌腱扩张部及髌韧带钙化部切除。标本送病检。大体标本及病理图片见图4A~C。病理诊断:左髌骨痛风结节。
- 马耀山吴光欣袁昊魏憬
- 关键词:读片窗答案股四头肌腱病理诊断大体标本骨化性肌炎骨巨细胞瘤
- 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病因及早期诊断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30岁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异常征象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软性)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间韧带肥厚、颈椎失稳、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等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要特征。非骨软骨性改变中以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最多(97.78%)。结论:颈椎非骨软骨性改变特别是颈椎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征,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可作为青少年颈椎病的一种X线客观诊断标准,对青少年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吴光欣马耀山
-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曲度异常
- CT增强扫描患者安全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风险,检查费用亦较高,而患者所患疾病、个人体质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各不相同,如果护理工作准备不充分,风险意识低,技术差或对患者指导不到位则会导致检查失败,延长检查时间,甚至发生意外,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增加其心理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引发医患纠纷。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院CT室共做CT增强扫描150例,现将安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赵小玲陈爱国吴光欣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安全护理
- 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和多平面图像重组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SSD)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在螺旋CT重建图像上测量腰椎管径线的意义。方法对65例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的腰椎管狭窄症痛例的全部数据,进行SSD和MPR,对其图像进行分析,并对腰椎管内径、侧隐窝及黄韧带进行测量,然后与手术结果予以对照。结果65例腰椎管狭窄症的CT诊断均与手术结果相一致,正确诊断率达100%。与轴住CT图像比较。SSD图像及MPR图像均显示了腰椎管狭窄的整体现及立体感。(1)SSD图像显示继发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达100%(26/26),原发性骨性腰椎管狭窄达100%(17/17),并见上述2类因骨结构改变而引起的椎管内径及侧隐窝的改变SSD图像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对外伤所致小关节骨折合并骨折片移位、椎体缘及小关节增生、脊椎滑脱而致的腰椎管狡窄的显示率达97%(37/38)。(2)MPR图像对肿瘤所致的软组织肿块(6例)、结核所致的寒性脓疡(7例)及外伤所致的血肿(9例)的显示率达100%(22/22),并且能够立体及多方位现察其与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关系;清晰、立体显示椎间盘和(或)髓棱突出、膨出、脱出、膨隆及游离等改变达92%(22/24),能够多角度观察到腰椎间盘或髓核突出的程度、方向及范围;很好地显示黄韧带增厚17例达100%,并可对其进行分度。结论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SSD)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可以立体及任意平面观察椎管内结构,结合轴位CT图像,能全面展示腰椎管狭窄的情况,达到一种检查获得多种效果的作用。SSD对显示骨性结构的整体表现及管腔剖面效果好;MPR可任意旋转,对软组织结构显示好。同时,利用它们的图像可以较准确地对腰椎管内径、侧隐窝及黄韧带进行测量。对手术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周俊林吴光欣陈瑞萍何宁孙琦位春萍
- 关键词:螺旋CT腰椎管狭窄症
- 螺旋CT多期扫描对巨大型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巨大型肝血管瘤的重要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明确诊断的5例巨大型肝血管瘤病例的螺旋CT征象。结果 5例巨大型肝血管瘤经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均作出了正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巨大型肝血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吴光欣师新辉
- 关键词:螺旋CT巨大型肝血管瘤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PR及CTA在肾脏肿瘤的应用研究
- 周俊林赵建洪吴光欣何葆林王刚白亮彩何宁李晓鸣康晓丽张祎年
- 研究按照螺旋CT五期扫描模式对肾脏肿瘤进行检查;将螺旋CT肾脏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小肾癌的检出;将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的强化模式和不同期相的强化程度作为肾癌亚型的考查指标;将SCT动态增强、MPR及CTA结合对肾癌的分期与分级...
- 关键词:
- 关键词:螺旋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