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廷洪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组含有甘露糖结构的抗菌药物的合成方法及活性研究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O‑糖苷甘露糖修饰的化合物制备以及活性测试。通过改变6‑位取代基甘露糖和双靶点甘露糖与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素上的FimH结合力,进而发现设计了双靶点甘露糖抗生素活性效果更优,其活性效果HAI提高上百倍,反应...
- 吕廷洪冯峰
- 一组含有甘露糖结构的抗菌药物的合成方法及活性研究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O‑糖苷甘露糖修饰的化合物制备以及活性测试。通过改变6‑位取代基甘露糖和双靶点甘露糖与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素上的FimH结合力,进而发现设计了双靶点甘露糖抗生素活性效果更优,其活性效果HAI提高上百倍,反应...
- 吕廷洪冯峰
- 白细胞介素-2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1R)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甘肃地区汉族人群201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病例样本和209例正常对照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与IL-21R的rs963154和rs2285452位点关联性,并通过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IL-21R基因的rs963154位点CC、C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3.4%和75.7%,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5%、19.3%和80.2%;rs2285452位点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0.7%和78.4%,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1%、17.0%和81.9%。rs963154位点C、G等位基因及rs2285452位点A、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频率分布差异分别为[P=0.360,OR=0.743(0.467~1.184)];[P=0.524,OR=0.173(0.471~1.146)]。进行性别分组后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21R基因rs963154、rs2285452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
- 李婧刘欣跃吕廷洪董晓慧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药物基因组学
- 一种合成含巯基的甲酰硫脂化合物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巯基的甲酰硫脂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氧化剂存在下,2‑氯‑1,3‑二噻烷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待反应完全后分离纯化得到含巯基的甲酰硫脂化合物。所使用的底物廉价...
- 吕廷洪吴志华闵灯唐寿初
- 文献传递
- 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对4种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研究
- 目的:研究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对人中分化胃腺癌细胞SGC-7901和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BGC-823、人肝癌细胞SSMC-7721和HepG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作用,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
- 吕廷洪
-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自噬凋亡BGC-823
- 文献传递
- 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导管过程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静脉导管病原菌培养阳性的22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原菌和污染菌的分离情况及CRBSI的确诊与非确诊病例。结果 228例患者中68例为CRBSI的确诊病例(29.82%),160例(70.18%)为非确诊病例。68例确诊病例主要来源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离率较高的前4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2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1%)、铜绿假单胞菌(10.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3%)。主要的污染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属和革兰氏阳性杆菌。结论了解外周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离情况有助于CRBSI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 李春风刘欣跃吕廷洪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一种天然Toll-like Receptor 2激动剂CaLGL-1的合成方法
-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理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Toll‑like Receptor 2激动剂的CaLGL‑1的合成方法。其技术路线中,采取了中性条件脱除硅基保护基,避免了脂酰基的1,2‑迁移;同时使用氧化条件活化二...
- 王晓磊贾鸿滨罗志宽吕廷洪
- 倍半萜类化合物Chabranol对胃癌细胞BGC-823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影响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可能机制,为Chabranol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Chabranol对BGC-82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的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凋亡细胞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habranol对BGC-823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habranol干预后,BGC-823细胞发生G1-S期阻滞、凋亡和自噬。结论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对BGC-823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低分化胃癌的新药物。
- 刘欣跃吕廷洪李婧陈刚李阳冰
- 关键词:倍半萜化合物自噬BGC-823细胞
- 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诱导低分化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诱导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发生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abranol处理前后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Bax、Survivin、Caspase-3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在高倍透射电镜下,Chabranol处理组BGC-823细胞出现早期凋亡现象,细胞核中异染色质明显增多,髓样体增多,而对照组BGC-823细胞结构完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habranol处理后的BGC-823细胞p53、Bcl-2和Survivin降低,Bax和Caspase-3增加,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S-1、MKN28、SGC-7901细胞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具有潜在的抗胃癌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低分化胃癌的新药物,其致低分化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与p53、Bcl-2、Bax、Survivin、Caspase-3基因的异常转录表达相关。
- 刘欣跃张尚弟李婧刘倩刘泽菁吕廷洪
- 关键词:凋亡分子机制
- 一种合成含巯基的甲酰硫脂化合物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巯基的甲酰硫脂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氧化剂存在下,2‑氯‑1,3‑二噻烷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待反应完全后分离纯化得到含巯基的甲酰硫脂化合物。所使用的底物廉价...
- 吕廷洪吴志华闵灯唐寿初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