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珊 作品数:26 被引量:115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脑动脉串联病变的同期腔内治疗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对于症状性脑动脉串联病变进行同期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症状性脑动脉串联狭窄患者12例(24处病变),病变分布情况依次为: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开口部串联病变(1例)、颈内动脉开口部与颈内动脉海绵窦后膝近段串联病变(3例)、颈内动脉开口部与颈内动脉海绵窦后膝远段串联病变(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与大脑中动脉M1段串联病变(2例)、椎动脉开口部与椎动脉颅内段串联病变(2例)。除颈内动脉开口部与颈内动脉海绵窦后膝远段串联病变为取得良好支撑力而先处理近端病变、后处理远端病变外,其余病例均采用了先处理远端病变、后处理近端病变的手术策略。病变部位的手术方案均为同期腔内支架成形术,麻醉方式视患者配合程度采用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观察12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远期责任区域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新发卒中事件,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新发缺血性卒中事件。结论:经过选择的症状性脑动脉串联病变患者,进行同期腔内治疗处理串联病变是安全的,但需要术前详细的评估以及完善的手术预案。 韩金涛 李选 和清源 赵海燕 叶珊 董国祥 栾景源 王昌明关键词:脑动脉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大陆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C90RF72基因六核苷酸重复片段的异常扩增及其临床表型 目的:通过检测中国大陆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患者C9O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断异常扩增的发生率,探讨其在中国大陆sALS患者遗传背景中的作用,分析该重复片断异常扩增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唐璐 刘蓉 蔡宾 刘晓鲁 叶珊 马妍 张华纲 崔德华 樊东升关键词: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 基因扩增 临床表型 文献传递 Brait-Fahn-Schwartz病一例 被引量:3 2016年 Brait-Fahn-Schwartz病为一种罕见的同时累及运动系统及锥体外系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帕金森病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现报道我院收治的本病患者1例. 刘向一 郑梅 张英爽 何及 叶珊 樊东升关键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锥体外系 帕金森病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造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6例(71处病变)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71例次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血流动力学损害发生率为32.4%(23/71),其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1.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距离颈动脉分叉的距离(P=0.002 0)、斑块分布(P=0.000 2)、斑块性质(P=0.001 9)和后扩张(P=0.002 6)与血流动力学损害有关,然而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偏心斑块(P=0.015 3)和钙化斑块(P=0.009 7)与血流动力学损害相关。所有病例在术中通过药物治疗即能达到循环稳定,无围手术期短暂性脑缺血事件及卒中事件,无围手术期心血管缺血事件。结论:病变与分叉部的距离、偏心斑块、钙化斑块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 韩金涛 赵海燕 李选 和清源 叶珊 董国祥 傅军 栾景源 王昌明 李天润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脑皮层厚度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MRI皮层厚度分析法,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脑结构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LS患者18例,以及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8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3D磁化准备快速递度回波(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 imaging,MPRAGE)序列MRI扫描,进行皮层厚度分析,同时对所有ALS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言语流畅性试验、Stroop色词试验、前瞻性记忆、情绪图片感知及再认、失言识别测验。结果:经过认知评估,2例ALS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比较18例ALS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的顶点水平全脑皮层厚度,ALS组左侧大脑半球内侧眶额叶后部、颞叶内侧皮层厚度明显减低(P<0.05);区域水平比较,ALS组左内嗅区、左颞下回、左内侧眶额叶、左岛叶皮层厚度明显减低(P<0.05)。认知功能正常的16例ALS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较,两组间顶点水平和区域水平的皮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记忆、情绪图片感知及再认、失言识别测验评分与对应脑区皮层厚度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LS患者皮层厚度与神经心理学检查具有相关性,可能反映认知测评所对应的脑区皮层结构改变,可能为ALS患者认知改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叶珊 金萍萍 张楠 张楠 石林 邬海博 石林 袁慧书 赵强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磁共振成像 大脑皮质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读取1例VBD患者颅内动脉影像的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数据,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应用Ansys软件对实体模型进行流体力学分析,模拟VBD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并描述流线、管壁切应力和管壁压力情况。结果:双侧椎动脉汇合为基底动脉后血流仍表现为分层流动,在基底动脉迂曲部出现绕壁血流。椎基底动脉汇合部及基底动脉下段的局部低壁面切应力和高壁面压力区域相吻合。推测VBD的生长初始部位可能位于椎基底动脉汇合部及基底动脉下段,低壁面切应力导致的血管壁退化及相应区域存在的高壁面压力可能与VBD的发生、发展有关。结论:CFD数值仿真可能为进一步研究血流动力学在V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韩金涛 乔惠婷 韩旭 李选 和清源 叶珊 栾景源 王昌明 董国祥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动力学 胜任力为导向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课程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评价胜任力为导向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2020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完成或正在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的基地学生和住院医师,采取问卷调查或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对目前神经内科的系统模式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神经内科知识和技能评价以及人文相关内容评价两方面。结果共纳入40名医师,培训总体满意度为85%。获益最大的带教方式是“学生为主体”的病例导入学习(90%),希望培训的内容包括神经影像学(82.5%)、心电图和胸片等内科基础知识(70%)、肌电图和脑电图(65%)。最需要提升的疾病种类规培生更多希望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八年制及硕士研究生则把培训的需求放在罕见疾病的认识和提高。人文素质提升较大的方面包括同情心和爱伤观念(75%)、职业自豪感(65%)、责任意识(62.5%)。结论胜任力为导向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人文素质。 刘小璇 叶珊 赵海燕 李小刚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 岗位胜任力 神经内科 后疫情时期对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的反思与启示 2023年 目的探索后疫情时期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反思与启示。方法纳入2020—2023年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按受教育经历分为社会规范化培训组和研究生组。从疫情时期对抗疫的态度和行动、疫情时期和疫情后的心理状态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和启示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生13人,社会规范化培训学员9人,共22人。研究生组和社会规范化培训学员组曾有意向报名赴湖北支援的分别有9人(69.2%)和8人(88.9%),主要原因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有9人(69.2%)和7人(77.8%),主要顾虑是“自己医学知识欠缺”,有9人(69.2%)和6人(66.7%)。疫情期间多数学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在疫情结束后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疫情结束后2组分别有11人(84.6%)和8人(88.9%)仍愿意从事临床工作,其中主要原因是“临床工作是自己的职业”,有8人(61.5%)和6人(66.7%)。研究生组的主要顾虑是“科研压力大”(11人,84.6%),社会规范化培训学员组的主要顾虑是“工作紧张,工作强度大”(6人,66.7%)。2组学员均认为最应加强的培训是“急危重症的处理”,有10人(76.9%)和6人(66.7%)。对2组进行比较,仅参加“社区核酸采集及疫苗接种”抗疫活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生组4人(30.8%)vs社会规范化培训学员组8人(88.9%),P=0.011]。结论疫情期间学员的支援意愿和行动积极,尽管出现过心理问题,疫情后均有一定程度恢复。后疫情时期应加强对“急危重症处理”的培训。 田丹阳 叶珊 马新然 张林净 樊东升 傅瑜关键词:神经内科 教学 中国内地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基因六核苷酸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及其临床表型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中国内地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患者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C90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异常扩增的发生率,探讨其在中国内地sALS患者遗传背景中的作用,分析该重复片段异常扩增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401例确诊和拟诊级别sALS患者的DNA样本和临床资料,经荧光片段长度检测和重复引物PCR方法,检测DNA样本的C90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扩增情况。结果共检出3例患者(0.7%,3/401)携带C90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均为男性,发病年龄54~58岁,均以上肢无力起病,后延髓受累,病程15—40个月。未携带该重复片段异常扩增的398例患者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的平均重复数为3.54±2.62(2—14)。结论中国内地sALS患者中存在C90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异常扩增,虽其发生率远低于欧美人群,但仍是我国sALS患者不容忽视的致病基因之一。 唐璐 刘蓉 蔡宾 刘晓鲁 叶珊 马妍 张华纲 崔德华 樊东升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表型 慕课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索慕课在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20—2023年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已完成或者正在经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师,按照教育经历分为研究生组和社会规范化培训组,针对其应用慕课的经历及在规培中应用慕课的意愿制定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纳入22人,其中研究生组13人,社会规范化培训组9人。研究生组和社会规范化培训组未曾尝试慕课的分别有5人(38.5%)和7人(77.8%),其他人曾在不同阶段以慕课模式学习过不同课程。研究生组和社会规范化培训组分别有13人(100%)和8人(88.9%)认为慕课的优点是“可以随时观看,不受自身时间和安排的限制”,分别有11人(84.6%)和6人(66.7%)认为慕课的缺点是“无人监督,收藏即已阅,达不到培训效果”,分别有6人(46.2%)和8人(88.9%)建议以“传统临床培养为主,配合凝练知识点的慕课课程”进行培训,分别有8人(61.5%)和5人(55.6%)建议配合阶梯评估反馈模式,分别有11人(84.6%)和7人(77.8%)建议在临床培养中增加“急诊常见病的识别的处理流程”课程,分别有11人(84.6%)和6人(66.7%)建议在科研能力培养中增加“如何建立科研思维”的课程,分别有11人(84.6%)和5人(55.6%)建议慕课录制时间在30~45 min较为合适。结论多数学员建议在临床培训中增加慕课,其中主要建议增加“急诊常见病的识别的处理流程”和“如何建立科研思维”的课程。 田丹阳 叶珊 马新然 李楠 樊东升 傅瑜关键词:神经内科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