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芬
-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7所教学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29
- 2012年
- 目的调查2007年中国7所教学医院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分型技术对114株MRSA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并进行Panton-Valentine毒素(PVL)编码基因lukS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114株MRSA中共发现8种MLST-spa分子克隆型,ST239-t030、ST239-t037和ST5-t002是主要的型别,分别占总数的41.2%、28.8%和21.9%。仅有1株MRSA检测到lukS基因阳性。MRSA菌株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100%),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次之(86.8%);主要的分子克隆型ST239-t030、ST239-t037和ST5-t002菌株具有相似的药敏谱,但所有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耐药菌株均属于ST239-t037。结论在中国MRSA的流行株由数种主要的分子克隆型引起,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基本一致。
- 熊祝嘉肖盟王贺杨启文王瑶毛镭篥冯莎娜段琼王晶胡云建叶慧芬梅亚宁刘蓬蓬俞云松许慧岳志刚徐英春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
- 1998年下半年广州地区肠球菌的耐药性监测被引量:9
- 2000年
- 为了解广州地区肠球菌的耐药特征。从广州市 12家医院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 16 8株肠球菌 ,用K B纸片法测定其对万古霉素等 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用浓度梯度法测定其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值 ) ,并用头孢硝基噻吩显色反应法测定其 β 内酰胺酶。K B纸片法测得 16 8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氯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 90 5 %、88 1%和 79 2 % ,对高剂量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只有 37 5 % ;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 ,分别为 12 5 %、10 7%、 3 0 %。浓度梯度法测得 16 8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 6 9% ,中度敏感率为 31% ,MIC范围为 0 75~ 8μg/ml;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 10 0 % ,MIC范围 0 0 6 4~ 2 μg/ml。 16 8株肠球菌的β 内酰胺酶均为阴性。本次实验并没有发现高度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但发现临床标本分离的肠球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 ,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 杨银梅叶慧芬熊剑辉陈惠玲张惠连李尚文
- 关键词:肠球菌耐药性最低抑菌浓度抗生素
- 肺炎克雷伯菌产新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表型的研究
- 目的对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各种SHV亚型的流行情况进行研究, 对新发现的亚型进行比较,了解耐药特性。方法对53株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进行SHV型质粒基因扩增,然后测序以确定其基因亚型;采...
- 刘朝晖左斌王汉平杨银梅叶慧芬赵子文
- 文献传递
- 产TEM-116型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产TEM-116型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耐药性,了解TEM-116型β-内酰胺酶的特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并以分析性等电聚焦的方法测定其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s,PI),对产TEM-116肺炎克雷伯菌与产TEM-1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产TEM-1和产TEM-116的肺炎克雷伯菌均对AMP 100%耐药,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对第四代头孢菌素FEP敏感,对IPM 100%敏感;而产TEM-116肺炎克雷伯菌对AMC、TZP、AMK、GEN的耐药率较产TEM-1型者高,卡方检验显示二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分析性等电聚焦显示,TEM-116型β-内酰胺酶PI值为5.4,绝大多数产TEM-116肺炎克雷伯菌有>2条电泳带,仅1株只产TEM-116,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结论产TEM-116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率比产TEM-1的肺炎克雷伯菌显著升高,排除其他耐药质粒的影响,TEM-116对β-内酰胺的水解能力明显高于TEM-1,具备了ESBLs的特性。
- 王汉平刘朝晖杨银梅张盛斌陈劲龙叶慧芬
- 关键词: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 钙拮抗剂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联合药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钙拮抗剂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联合用药抑菌效应的影响。方法按CLSI(2009年版)标准,筛选出19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6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5株泛耐药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以及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不同药物组合分别配成低浓度组(1 MIC)和高浓度组(2 MIC),阿奇霉素浓度0.4 mg/ml为低浓度组,3.9 mg/ml为高浓度组。结果头孢他啶分别与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联用,发生协同的比率环丙沙星组为36.8%、阿米卡星组为84.2%,琼脂稀释法中高浓度组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联合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和环丙沙星,其有效率分别为0、8.0%、0、12.0%;加入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3.0 ng/ml)干预后,其有效率分别为0、20.0%、0、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浓度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株泛耐药菌株中,15株为金属酶阴性的菌株,10株金属酶阳性,各药物组合中环丙沙星和多西环素组对部分金属酶阴性的菌株有效,而对金属酶阳性菌株来说,所有的药物组合都无效。结论加入氨氯地平干预后,高浓度组合的多西环素组和环丙沙星组对部分金属酶阴性菌株有显著抑菌效果。
- 黄晓梅赵子文魏树全赵祝香叶慧芬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联合药敏
- 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产TEM型及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表型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对广州地区产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TEM型和SHV型基因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方法对57株产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进行blaTEM和blaSHV基因扩增,分别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测序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以明确基因类型。结果57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扩增出blaTEM和blaSHV基因。测序结果表明,TEM-116ESBL32株,占54.2%;SHV型以SHV-12为主,占33.3%,其次为SHV-11和SHV-2a等,还发现5种新的SHV基因亚型。54株菌株同产TEM和SHV型β-内酰胺酶,占94.7%;其中13.0%同产TEM-116和SHV-12ESBL。结论TEM-116和SHV-12分别是广州地区产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TEM型及SHV型耐药质粒主要的基因亚型,blaTEM和blaSHV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同产的比例很高,这提示本地区即将或已经面临肺炎克雷伯菌新耐药机制的抵抗和流行,必须加强对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 左斌刘朝晖王汉平杨银梅陈劲龙叶慧芬
- 关键词: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类高效液相
- 广州地区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SHV型质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调查广州地区产SHV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各种亚型的流行分布情况,试图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分子诊断及其流行病学监测的新方法。方法对73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进行SHV质粒基因扩增,分别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测序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以明确基因类型,并建立各个已知SHV基因亚型的特征性DHPLC图谱库。结果73株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中68株确定为SHV基因型,其中62株为已知基因型,分别为SHV-1225株,SHV-1a 14株,SHV-17株,SHV-2a 8株,SHV-28 5株,SHV-2 2株,SHV-26和SHV-33各1株;6株为新的SHV基因型,其中5株获得命名;非SHV型菌株5株,分别为LEN-4型1株,OKP型4株。经过DHPLC分析,全部样本均表现为异常的洗脱峰,各种亚型的异常洗脱峰的形态迥异,其敏感性达100%(68/68),特异性为93.2%(68/73)。SHV型质粒基因的突变集中在nt92、nt324~nt402及nt703~nt786这3个区段。结论SHV-12是广州地区产SHV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的基因亚型,高比例基因变异的检出预示本地区即将或已经面临肺炎克雷伯菌新耐药机制的抵抗和流行,因此必须加强对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时调整抗菌策略;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敏感的筛查方法用于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 刘朝晖王汉平杨银梅左斌叶慧芬
- 关键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肺炎克雷伯菌SHV型Β-内酰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