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国良
- 作品数:59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中重度脂肪肝临床研究
- 目的 评价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中重度脂肪肝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102 例老年中重度脂肪肝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51 例与试验组51 例,在2 组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抽腹水等常规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
- 吕雪幼叶国良
-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安全性
- 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环状RNA表达谱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表达谱变化。方法:制备经典的CCl4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高通量circRNA芯片技术比较2组小鼠肝组织circRNA表达谱变化,根据表达差异倍数较高和样本间一致性较好的原则筛选出目标circRNA,RT-qPCR验证其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可能受其调控的微小RNA(miRNA)。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明显,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组和模型组肝组织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有69个(表达差异2倍以上,P<0.05),其中模型组上调4倍以上的有1个,下调4倍以上的有5个,RT-qPCR实验证实5个circRNA变化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其中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文献检索显示,mmu_circ_42398、mmu_circ_42397可能通过结合miR-338-3p,而mmu_circ_34116可能通过结合miR-141-5p,参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结论:circRNA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存在一定关联,circRNA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 周玉平吕雪幼璩辉朱林文叶国良郭俊明
- 关键词:肝纤维化差异表达谱小鼠
- 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治疗良性食管狭窄24例
- :探讨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endoscopic push-radial dissection,EPRD)治疗良性食管狭窄(benign esophageal stricture,BES)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 胡柯峰叶国良金燕平郭利华秦丽君张新军缪敏温晋锋郑拓徐丽琴
- 关键词:良性食管狭窄临床疗效
- Stathmin1蛋白在胃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Stathmin1蛋白在胃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了解其与幽门螺杆杆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上皮内瘤变、慢性胃炎黏膜组织中Stathm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14C呼气试验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方法联合检测胃癌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分析Stathmin1蛋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Stathmin1在胃癌中表达与胃炎组、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中stathmin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分化类型、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者stathmin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 Stathmin1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胃癌恶性表型及预后重要指标,亦可作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指标。
- 胡桂梅叶国良秦丽君
- 关键词:胃癌上皮内瘤变幽门螺杆菌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门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独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疗程24周,比较两组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数值及肝脏超声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TBIL、ALT、AST、ALP、GGT、CHOL、TG、LDL-C及超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GGT、CHOL及超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ALT、AST、ALP、GGT、TG及超声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超声评分有显著临床疗效.
- 温晋锋叶国良张海霞丁洁霞陈韶华
- 关键词:益生菌磷脂酰胆碱类非酒精性脂肪肝
- 人脱细胞羊膜移植预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临床评估
- 2022年
- 目的评估人脱细胞羊膜(HAAM)移植预防大面积(≥3/4环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食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21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面积(≥3/4环周)早期食管癌并行ESD治疗的患者53例。其中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行常规ESD治疗(对照组),2016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例患者行ESD并术后口服强的松治疗(激素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3例患者行ESD并创面移植HAAM治疗(试验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顽固性狭窄发生率、吞咽困难缓解率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ESD及相关治疗均成功,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及纵隔感染等与内镜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无死亡。试验组食管狭窄发生率(23.08%)低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仅1例患者发生顽固性食管狭窄,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激素组食管狭窄和顽固性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58个月,平均30.2个月,3组患者吞咽困难均缓解,复查胃镜提示食管轻度狭窄或无明显食管狭窄。结论HAAM移植可有效预防大面积(≥3/4环周)早期食管癌ESD后的食管狭窄,安全可行。
- 胡柯峰朱春霞李琪儿金燕平刘青青竺亚斌叶国良
- 关键词:羊膜食管狭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自制肠内牵引器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制肠内牵引器应用于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2例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通过自制肠内牵引器辅助ESD治疗,记录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采用自制肠内牵引器辅助ESD均实现整块切除,整块切除率100%;手术时间为23~132 min,平均(43.2±31.7)min;切下病变最大径2.3~5.2 cm,平均(2.7±0.9)cm;无术中明显出血及迟发性出血病例;无穿孔病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评估,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1例,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腺瘤伴黏膜内癌2例,黏膜下轻度浸润(<1 000 m,sm1)癌1例,黏膜下深浸润(> 1 000 m,sm2)癌2例,所有病例水平及垂直切缘均阴性,完全切除(R0切除)率93.8%(30/32),治愈性切除率93.8%(30/32);其中1例sm1癌和1例sm2癌,追加外科手术,术后病理均未见癌残留,淋巴结未累及,另1例sm2癌,由于患者高龄,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拒绝外科手术,密切随访中。术后随访1~16个月,平均(4.3±3.7)个月,所有随访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自制肠内牵引器应用于结直肠ESD简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金燕平胡柯峰叶国良丁勇刘青青张新军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调查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2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现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2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73例(58.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添加膳食纤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20分、血糖≥11 mmol/L、使用抗生素≥2种、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700 mL、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和腹内压≥15 mmHg是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各危险因素需加强防治,以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
- 金艳金燕平王毓薇叶国良顾君娣
- 关键词:胰腺炎肠内营养耐受
- 137例不同类型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表现及内镜治疗分析
- 2022年
-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LST)是一类大小10 mm以上,沿肠壁黏膜匍匐生长而非垂直生长为特点的结肠黏膜病变[1]。LST具有恶变潜能,与单纯息肉或结直肠腺瘤比较,LST更容易发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黏膜下浸润[2]。目前,应用内镜下微创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解LST内镜下表现与肿瘤病理特点以及内镜下治疗情况,本研究对采用内镜治疗的不同类型LST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 郭利华丁勇胡柯峰张新军杨齐华叶国良
- 关键词:结肠肿瘤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学
- 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治疗良性食管狭窄的疗效观察(含视频)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EPRD)治疗良性食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4例确诊为良性食管狭窄患者在狭窄处沿食管纵轴放射状切开狭窄处瘢痕至浅肌层,观察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接受EPRD治疗,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32min,切开狭窄段长度1.0—8.0cm,平均3.2cm,无一例出现与内镜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无一例转外科手术。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2.8个月,23例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内镜通过顺畅;1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吞咽困难复发,予再次EPRD及支架置人术,术后症状缓解。结论EPRD治疗良性食管狭窄相对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疗效。
- 胡柯峰叶国良金燕平郭利华秦丽君张新军缪敏温晋锋郑拓徐丽琴
- 关键词:食管狭窄吞咽障碍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