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鑫
作品数:
5
被引量:7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蔡火石教育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然科学总论
文化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满秀玲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刘畅
东北林业大学
李文影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陈立明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姚月锋
东北林业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农业科学
1篇
文化科学
1篇
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4篇
土壤
3篇
沙地
2篇
水分
2篇
土壤水
2篇
土壤水分
2篇
坡位
2篇
小叶杨
2篇
毛乌素沙地
1篇
养分
1篇
油蒿
1篇
油蒿群落
1篇
生物量
1篇
水分物理性质
1篇
土壤含水量
1篇
土壤孔隙
1篇
土壤孔隙度
1篇
土壤养分
1篇
土壤贮水
1篇
土壤贮水量
1篇
群落
机构
5篇
东北林业大学
1篇
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5篇
满秀玲
5篇
刘鑫
2篇
刘畅
1篇
姚月锋
1篇
陈立明
1篇
汪清胤
1篇
刘文勇
1篇
李文影
传媒
1篇
水土保持学报
1篇
哈尔滨师范大...
1篇
东北林业大学...
1篇
土壤学报
1篇
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1篇
2009
1篇
2008
3篇
2007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帽儿山地区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通过对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率均值大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63.48%)>落叶松人工林(48.18%)>红松人工林(40.41%)>针阔人天混交林(40.3%).土壤总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土壤容重为:针阔人天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的持水能力最强,针阔人天混交林的持水能力最低,且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
刘畅
满秀玲
刘文勇
刘鑫
汪清胤
关键词:
林地类型
土壤水分
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孔隙度
毛乌素沙地小叶杨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刘鑫
满秀玲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贮水量
封育对沙地油蒿群落生物量及其土壤水分影响
被引量:7
2007年
以毛乌素沙地东北部的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封育和未封育区的油蒿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封育增加了群落的盖度,封育区群落盖度较未封育区提高了26%;封育区与未封育区油蒿群落生物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封育可以明显提高油蒿群落的生物量,但却降低了油蒿个体的生物量;土壤水分方差分析表明,封育区与未封育区土壤水分间差异不显著。
姚月锋
满秀玲
刘畅
刘鑫
关键词:
封育
油蒿群落
土壤水分
生物量
坡位对小叶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34
2007年
选择毛乌素地区东北部梁地上3种类型的小叶杨人工林,研究了坡位对其生长和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坡位对小叶杨和沙柳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小叶杨人工林植被生长均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小叶杨和柠条的混交林比其他两个林型生长好。小叶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坡底部位多数土层中含量较高,在0.57%~1.09%之间,坡中和坡顶部位含量较小,分别在0.36%~1.07%和0.32%~0.82%之间,这与植被生长较好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均呈波动式减少的趋势,0~10cm土层中含量均最大,在0.63%~1.09%之间。坡中部位各土层中的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较高,分别在18.82~66.63mg/kg,24.07~90.06mg/kg和51.94~190.24mg/kg,这与坡中植被生长较差有关;而坡底和坡顶较小,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在不同坡位垂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另外,小叶杨和柠条混交林的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均较高,土壤有机质0.81%,速效N33.84mg/kg,速效P49.03mg/kg,速效K104.14mg/kg。
刘鑫
满秀玲
陈立明
李文影
关键词:
坡位
小叶杨
人工林
土壤养分
毛乌素沙地梁地上小叶杨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2008年
为了解释小叶杨根系的适应性,采用根钻取样法对毛乌素沙地东北部梁地上不同坡位小叶杨人工林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杨根系大部分分布在0—40cm土层中,在0—20cm土层中达到峰值。细根(根径小于3mm)在不同坡位和距树干不同距离处垂直分布特征相似,粗根(根径大于3mm)的垂直分布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而且在距树干1.0和1.5m处的土层中,坡顶部位根系密度大于坡底部位。坡底部位细根和粗根的密度均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坡顶部位细根与前者相似,粗根在1.0m处达到最大值。在坡底和坡顶坡位距树干任何距离上细根在深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大于粗根,但在距树干1.0m以外,粗根在坡顶部位的深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大于坡底部位,说明小叶杨根系对坡顶和坡底部位有很好的适应性。
刘鑫
满秀玲
关键词:
根系密度
坡位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