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莹莹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多奈哌齐
  • 2篇血管
  • 2篇卒中
  • 2篇卒中相关性肺...
  • 2篇相关性肺炎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相关性...
  • 2篇肺炎
  • 2篇病原
  • 2篇出血
  • 1篇凋亡
  • 1篇凋亡抑制
  • 1篇凋亡抑制蛋白
  • 1篇丁苯
  • 1篇多奈哌齐治疗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患...
  • 1篇血性

机构

  • 6篇山东省荣军总...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刘莹莹
  • 2篇杜怡峰
  • 2篇付秀丽
  • 2篇郑敏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和或肾凋亡抑制蛋白与β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收治的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n=45)与研究组(n=48)。参比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研究组在参比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指标、病情发展进程、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参比组,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GAM-1)、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病情发展进程,降低血管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细胞功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刘莹莹姜维实郑敏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盐酸多奈哌齐
血清AQP4及AQ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4和AQP9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在成武县中医医院和单县海吉亚医院确诊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53例,年龄(65.29±7.89)岁,均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和基础治疗,其中39例患者发生HT作为HT组,71例未发生HT作为非HT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AQP4、AQP9水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AQP4、AQP9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预测效能。结果HT组患者男性、高龄(>66岁)、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糖尿病比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均显著高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前HT组患者血清中AQP4、AQP9水平分别为(1.54±0.21)ng/L、(1.47±0.16)ng/L,均高于非HT组(1.03±0.19)ng/L、(0.89±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血清中AQP4、AQP9水平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P<0.05)。血清AQP4、AQP9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95%CI:0.891~0.979,P<0.001)和0.852(95%CI:0.767~0.937,P<0.001)。结论溶栓前血清AQP4、AQ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发生关系密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溶栓后HT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郑敏刘福兰刘莹莹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水通道蛋白9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甲钴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
2023年
目的观察在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联合应用甲钴胺与多奈哌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8例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MoCA评分、MMSE评分及血清VEGF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MoCA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23.30±3.14)分、(24.25±3.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58±3.33)分、(22.35±3.2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血清VEGF水平为(241.30±60.14)pg/mL,低于对照组的(285.58±61.3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联合应用甲钴胺和多奈哌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刘莹莹
关键词:甲钴胺多奈哌齐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并分为SAP组和非SAP组,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统计S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率为13.2%,其中71.8%为早发性肺炎;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P发生率分别为10.9%、19.4%、29.4%(P均<0.01);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脑卒中的SAP发生率分别为8.3%、22.3%、24.6%(P均<0.01);SAP患者的死亡率为31.7%。年龄≥65岁、糖尿病、吸烟史、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脱水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鼻饲治疗为SAP的危险因素。其中,有吸烟史及鼻饲治疗的患者,早发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P<0.01)。有低蛋白血症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晚发性肺炎的发生率更高(P<0.01)。培养出菌株65例,革兰阴性菌67.7%,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26.2%,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6.2%,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 SAP多发生在入院72 h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SAP增加患者死亡率;不同卒中类型和部位的SAP发生率不同;早发性肺炎和晚发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不同。
刘莹莹刘持善付秀丽杜怡峰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死亡率病原发病率
吡拉西坦联合纳洛酮对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吡拉西坦联合纳洛酮对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荣军总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单药组采用纳洛酮治疗,联合组患者在采用纳洛酮的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疗效(90.00%)高于单药组(63.33%)(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单药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均低于单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纳洛酮可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脑血肿和脑水肿面积,减轻炎性反应。
刘莹莹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吡拉西坦纳洛酮神经功能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6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2009年1月~2010年12月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探讨SAP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病死率。结果 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率为13.2%,其中71.8%的为早发性肺炎。不同卒中类型中,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P发生率分别为10.9%、19.4%、29.4%(P<0.01)。不同卒中部位,前循环脑卒中、后循环脑卒中、前+后循环脑卒中SAP发生率分别为8.3%、22.3%、24.6%(P<0.01)。SAP患者的病死率为31.7%。年龄≥65岁、糖尿病、吸烟史、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脱水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病程中共培养出菌株65例,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7%,革兰阳性菌占26.2%,真菌占6.2%。结论 SAP多发生在入院72 h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SAP增加患者病死率;不同卒中类型和部位的SAP发生率不同;早发性肺炎和晚发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不同。
刘莹莹刘持善付秀丽杜怡峰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