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

作品数:27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云南民族
  • 8篇文学
  • 7篇民间文学
  • 6篇传说
  • 5篇伦理
  • 5篇故事
  • 4篇文化
  • 4篇伦理思想
  • 4篇民间文化
  • 4篇民族
  • 4篇民族民间文学
  • 4篇白族
  • 3篇梁祝
  • 3篇梁祝传说
  • 3篇民间故事
  • 3篇民众
  • 3篇悲剧
  • 2篇道教
  • 2篇四大传说
  • 2篇主人

机构

  • 24篇云南民族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作者

  • 27篇刘红

传媒

  • 6篇云南民族大学...
  • 3篇民族艺术研究
  • 3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当代文坛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昭通师范高等...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云南社会主义...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灵的厚重与轻盈——评黄立新诗集《沉香》
2012年
《沉香》发抒了作者对生活的挚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超越人生困境的审美追求,全方位地展现了其丰厚、真挚而又超脱、恬淡的内心世界。作者心灵的厚重与轻盈通过氤氲于诗作之中的庄禅旨趣、深邃而悠远的意境、富有深蕴而清灵的意象等得以生动、深刻地展示。
刘红
关键词:心灵
论民间四大传说对中国古典悲剧意识的充实
2004年
由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制约,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意识的表现较为微弱和模糊。而民间四大传说展露了突出、强烈的爱情悲剧意识,并显示出一种迥异于传统伦理规范的情感观念,从而丰富了中国古典悲剧意识的类型与内涵。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略对民间文化的审视与思考。
刘红
关键词:民间文化
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与汉文化被引量:3
2006年
明清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强力渗透,孝道观念在白族民间文学中演绎成为一道壮观的主题风景。白族民间那些以宣扬孝道、歌颂孝道为旨归的文学作品既表现出吸纳汉文化的态势,又显示出与汉文化不太相同的价值取向。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展现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生命联系,也揭示了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复杂机制。
刘红
关键词:主题汉文化文化传播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方法
2007年
鉴于伦理意蕴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深度关联,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运用比较文学的主题学和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不同的伦理主题为线索统摄、分析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这项研究既深度阐释民族民间文学蕴涵的伦理观念,也探寻特定伦理主题产生与演变的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渊源,同时还审视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旨趣与汉文化正统伦理观念的顺应和差异。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在民间文学和伦理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刘红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英雄”故事被引量:2
2008年
演绎主人公为群体利益历经艰辛乃至勇敢献身的英雄故事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传承久远、阵容庞大,此故事群体涵括着民族民众对英雄人格的认知和思考。云南少数民族英雄故事昭显的文化风貌和英雄内蕴与汉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存在着诸多不同,这些差异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及其伦理思想的质朴品格。
刘红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学故事伦理思想
中国21世纪文学“文革”背景上的成长叙事
中国21世纪文学“文革”叙事涉及到成长主题的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1、在对时代的认知上,并不强调时代的特殊性、放弃历史的沉重反思,它们仅将“文革”作为背景,不刻意去表现“文革”,而是展现人类在任何时期都具有的共同的关于...
刘红
关键词:文革小说成长叙事主人公人性呼唤叙事结构
诗意的提升:民俗语境中的《边城》被引量:5
2006年
《边城》是一部具有丰厚的民俗意蕴的诗性小说。从叙述背景分析,小说将人物和事件融汇于民风民俗的叙述框架之内,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既有客观的写实成分,更有浪漫的情绪渲染。就人物刻画而言,作品不重视人物的典型描绘,人物往往是民俗观念的具象写照,其生命形式和生命内容都是特定条件下民俗文化的诗意表达。小说将乡村生活牧歌化、诗意化,由乡村民俗意象建构形象体系,创造了一个超于世俗、超于功利的自然诗性世界。
刘红
关键词:民俗《边城》翠翠自然之子民俗意象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中的伦理观研究
由艺术本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功能所决定,探寻艺术的文化意义历来是美学、艺术学研究的视角之一。因兼具“民族”、“民间”的双重属性,云南民族民间艺术拥有鲜明而重要的社会、文化效用。基于云南民族民间艺术所承载的丰厚的伦理意义,基...
刘红
关键词:伦理观
白族民间文学与民众的道教信仰被引量:3
2006年
由于道教在白族地区的长期渗透,道教信仰业已融入到白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之中。白族民间文学形象地反映了道教在民众中的深刻影响,也生动地再现了白族民众因特定的现实和文化语境而铸塑的道教信仰风貌。
刘红
关键词:白族民间文学民众道教信仰
论白族《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差异
2006年
白族《读书歌》虽然渊源于汉族的梁祝传说,但在人物、情节以及环境、习俗的描绘等层面均表现出与汉族梁祝传说的明显不同。《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差异是白族民众依据自身的生活语境、思想感情和文化传统对汉族梁祝传说进行加工的结果。《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关联和相异既形象地展现了白族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也生动地揭示了文化交流过程中接受主体对异质文化的选择与创造。
刘红
关键词:白族汉族梁祝传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