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强

作品数:34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211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耐药
  • 11篇耐药性
  • 6篇药敏
  • 5篇内酰胺酶
  • 5篇葡萄球菌
  • 5篇球菌
  • 5篇金黄色葡萄球...
  • 5篇黄色葡萄球菌
  • 5篇超广谱
  • 4篇药性分析
  • 4篇耐药性分析
  • 4篇超广谱Β-内...
  • 3篇血细胞
  • 3篇药敏分析
  • 3篇原菌分布
  • 3篇细胞
  • 3篇细菌
  • 3篇基因
  • 3篇甲氧西林
  • 3篇杆菌

机构

  • 27篇中山大学孙逸...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潮州凯普生物...

作者

  • 33篇刘晓强
  • 10篇李红玉
  • 9篇黄松音
  • 7篇劳小斌
  • 6篇谢晓英
  • 5篇钟日辉
  • 4篇邱春嫦
  • 4篇严海燕
  • 4篇曾华
  • 3篇陈蔚文
  • 3篇詹若挺
  • 2篇叶玉珊
  • 2篇徐晖
  • 2篇罗晓红
  • 2篇欧阳颖
  • 2篇王惠英
  • 2篇严海燕
  • 2篇刘嘉炜
  • 1篇林惠玲
  • 1篇梁炼

传媒

  • 10篇中国卫生检验...
  • 7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草药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S.aureus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标准均按CLSI 2013年规定标准判定结果,以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1 517株S.aureus,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69株,占44.1%;构成比居前的标本来源是皮肤分泌物(693株)、痰液(487株)及血液(70株),MRSA在其中检出率分别为30.9%、71.0%和37.0%,痰液来源中的MRSA分离率比其余两者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分布居前的有皮肤科(440株)、重症监护室(156株)、肿瘤科(118株)、耳鼻喉科(114株)及神经科(101株),MRSA检出率分别是27.7%、75.9%、40.4%、27.2%和69.1%,重症监护室及神经科检出的MRSA比例比其他三个科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ureus对青霉素耐药严重,高达94.6%,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均为50%以上,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为35%以下,对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较敏感,未达到2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S.aureus。结论 S.aureus感染的标本来源与分离科室不同,MRSA检出率有差别,耐药率有较大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刘晓强谢晓英曾华劳小斌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性
鹅掌楸碱在制备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鹅掌楸碱在制备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由鹅掌楸碱和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
刘嘉炜叶玉珊刘晓强陈蔚文詹若挺李红玉
文献传递
头孢呋辛/他唑巴坦注射剂的毒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他唑巴坦注射剂对小鼠的急性毒理学和大鼠的长期毒理学实验,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0只小鼠及120只大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及长期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选取禁食24h的60只的小鼠,每20只分别尾静脉注射头孢呋辛、他唑巴坦和头孢呋辛/他唑巴坦(4∶1)3种抗菌药物,连续注射1周;长期毒性试验选取120只大鼠,每20只分别腹腔注射头孢呋辛、他唑巴坦和头孢呋辛/他唑巴坦(4∶1)高2.4g/(kg·d)、中1.2g/(kg·d)、低0.6g/(kg·d)3个剂量,连续注射4周,注射后立刻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记录中毒情况;观察大鼠的各种临床表现、血液指标和解剖后的脏腑变化。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头孢呋辛、他唑巴坦和头孢呋辛/他唑巴坦(4∶1)3种抗菌药物注射后,均无明显毒性异常表现发生;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头孢呋辛/他唑巴坦(4∶1)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给药期间并无明显的异常表现;给药4周后,除高剂量组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总数偏高之外,其他各项指标和单剂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单剂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呋辛/他唑巴坦(4∶1)与两者单剂量应用其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差异不大,且两者作为复方制剂联合应用,可以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在临床上对细菌的感染治疗值得推广。
冯焕村刘晓强汪燕何炳洪
关键词:头孢呋辛他唑巴坦
铜绿假单胞菌3029株分离情况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2007—2011年临床分离的3 02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和耐药性,为临床提供用药的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操作规程将临床分离鉴定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分析,并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铜绿假单胞菌5年的分离率为15.45%;2在临床科室分布中铜绿假单胞菌在ICU的分离率最高为34.83%,其次为呼吸内科19.12%;3在标本分布中痰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分离率最高占67.98%,其次是脓液创口分泌物9.84%;4在19种常用抗菌药物中,耐药率大于90%的有6种: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替坦;抗菌活性较好的有替考拉宁/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耐药率低于2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耐药情况严重,临床治疗上要合理用药,注意监测其分布特点和耐药趋势,完善管理制度以减少医院感染。
吴瑾滨刘晓强徐磊黄松音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耐药率耐药机制抗菌药物
78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统计分析。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参照201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药敏结果,以WHONET 5.6及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780株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居前的有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皮肤科、胸外科及神经科,标本来源构成比居前的依次是痰液、分泌物及血液。其中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120株,占15.38%,重症监护室的CRAB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χ2=12.147,P〈0.05);痰液来源的CRAB分离率比其余标本类型高(χ2=4.047,P〈0.05)。共检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26株,占3.33%,其中各科室及各标本来源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92,P〉0.05;χ2=1.008,P〉0.05)。除了对一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等的天然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二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及呋喃妥因耐药严重,均超过90.0%;其余的抗生素耐药率均在30.0%~50.0%,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也达30.0%以上;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9.7%。重症监护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最为严重,对以上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标本来源与分离科室不同,CRAB检出率有差别,耐药率有较大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谢晓英刘晓强代鑫露黄松音李红玉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抗生素检出率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酶切信号放大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方法一致性。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80例妇女生殖道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组织病理结果分为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Ⅱ组、Ⅲ组和湿疣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与酶切信号放大法(Invader Technology)分别检测这些标本中的高危性HPV,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各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Real-time PCR和酶切信号放大法两种方法检测高危型HPV的一致性极好,总符合率为96.76%,总Kappa指数(KI)为0.934,宫颈炎组KI为0.908,CINⅠ、Ⅱ、Ⅲ组KI分别为0.872、0.917、0.758,湿疣组KI为0.934。结论:Real-time PCR和酶切信号放大法两种检验方法具有极好的一致性,都是检测HPV感染的有效手段。
劳小斌邱春嫦刘晓强周洪跃
关键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人乳头瘤病毒
尿毒症合并尿路细菌感染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尿毒症合并尿路细菌感染的病原菌的现状及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尿毒症住院患者582例,其中39例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尿毒症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7%,以肠杆菌科19株(48.7%)和肠球菌属16株(41.0%)为主;肠杆菌科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68%~100%),对哌拉西林/他佐巴坦、亚安培南耐药率低(5%);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63%~100%)。结论尿毒症患者尿路细菌感染率高,且耐药严重;尿毒症患者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刘晓强黄松音钟日辉
关键词:尿毒症泌尿道感染病原抗药性
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53、CA19-9及CA724水平,分析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肿瘤标志物的特点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84例(1型36例、2型248例)以及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并分析其表达特点。结果 1型糖尿病组的CEA、CA19-9及2型糖尿病组的全部标志物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1型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CA125、CA72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中,多并发症组的CA125水平显著高于单一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亚组的CA12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2型糖尿病为主。其中伴有多重并发症及糖尿病足者的血清CA125升高最为显著。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及并发症情况判读其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以免误诊。
谢晓英钟日辉刘晓强代鑫露李红玉
关键词:糖尿病血清肿瘤标志物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全血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全血细胞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行实验室检查对比术中所见(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两样本等方差t检验。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白细胞参数各指标及红细胞参数RBC、HGB和HCT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相比,除白细胞参数中的LYM%和红细胞参数RBC、HGB及HCT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外,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白细胞及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有助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王惠英林向华刘晓强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大黄等5味中药及单体成分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黄、丁香、蒲公英、姜黄、金银花5味中药及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咖啡酸、绿原酸和姜黄素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各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记录细菌连续24 h的吸光度A595,绘制生长曲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可溶性蛋白质。结果:大黄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6.25-12.50g·L^-1;丁香的抑菌谱最广,对所有实验菌株均有抑菌作用,MIC在3.13-25.00 g·L^-1,蒲公英、金银花和姜黄在本实验中未见抑菌活性;6种单体药物在实验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没有抑菌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临床耐药菌株;大黄素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1.95-15.63 mg·L^-1;芦荟大黄素的抑菌效果稍弱,MIC在2.34-75.00 mg·L^-1;丁香酚是唯一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MIC在5.32-10.64 mg·L^-1;姜黄素、咖啡酸、绿原酸在实验中未显示抑菌活性。大黄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及可溶性蛋白表达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大黄和丁香以及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临床多重耐药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分别是大黄和丁香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彭苑霞刘晓强温羚玲詹若挺陈蔚文徐晖
关键词:单体化合物抑菌活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