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春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致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例及文献分析
- 2024年
- 本文报道2例胃癌术后患者在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引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并结合文献资料对2例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发生和治疗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医师和药师对PD-1抑制剂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鉴别、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潘浩宇张炯刘志春赵亮王定新
- 观察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
- 2020年
- 目的:观察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近端胃切除术方法治疗胃上部癌,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胃切除术方法治疗胃上部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清白蛋白指标、血红蛋白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指标、血红蛋白指标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指标、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刘志春
-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胃上部癌
- 心脏临时起搏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心脏起搏技术在缓慢心律失常及心脏停搏急救应用中的方法、有效性、实用性、安全性,探索提高急救成功率的新方法。方法:18例采用体表临时起搏,59例采用心内电极膜临时起搏,于病床旁行紧急心脏起搏。结果:电极到位率100%,心脏有效起搏率98.7%,抢救成功率93.5%。1例因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分钟起搏未成功,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危险期。结论:此法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疗效恒定,并发症少,患者存活率高,不失为一种救治缓慢心律失常或复苏心脏的可靠方法,尤其适合于不能搬动而又需急症心脏起搏的患者。
- 叶骅刘志春
- 关键词:起搏器起搏术缓慢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预后情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罹患粘连性肠梗阻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组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生存质量、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研究组各项时间指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生存质量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止痛药物使用率、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分别为10.00%、5.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4.114,P均<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能够优化患者预后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性。
- 王旭强刘志春
-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预后情况
- 42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断特点、术式、选择及疗效评价
-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肝门部胆管癌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故手术难度大,...
- 刘志春郑斌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肠道微生物诱导胆囊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发展,湿热证是胆囊结石的中医病机,而肠道微生物与湿热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文章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调控胆汁酸代谢及中医湿热内蕴引起肠道微生物失衡而诱发胆囊结石等方面阐述肠道微生物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生机制,并指出调整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胆囊结石的新的治疗方向。
- 潘浩宇刘志春张春花王定新
- 关键词:胆囊结石肠道微生物胆汁酸湿热证
- 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京精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56例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结果:56例回输血量64400ml,平均1150ml,各项检测结果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丢失,可减少输注异体血,是经济、安全、实用的节约用血方法,对抢救大出血患者非常有意义。
- 刘志春房莉
- 关键词:肝脾破裂自体血回输节约用血
- 尾侧联合内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尾侧联合内侧入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A组和B组,各41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中央入路方式,B组患者采用尾侧联合内侧入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均P <0.05)。术后,两组患者12~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并呈逐渐降低趋势,且B组均低于A组(均P <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且B组均低于A组(均P <0.05)。结论 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采取尾侧联合内侧入路方式,可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抑制肿瘤分化转移,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 王旭强刘志春
- 关键词:腹腔镜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