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常青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瘫
  • 5篇患儿
  • 4篇小儿
  • 4篇脑性
  • 4篇脑性瘫
  • 4篇脑性瘫痪
  • 4篇护理
  • 3篇哮喘
  • 3篇儿童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治疗小儿
  • 2篇气管
  • 2篇脑瘫患儿
  • 2篇家长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高危
  • 2篇病区
  • 1篇低通气

机构

  • 13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刘常青
  • 3篇杨恩华
  • 2篇颜超
  • 2篇张海燕
  • 2篇艾柳
  • 2篇刘静
  • 2篇叶爽
  • 1篇周俊
  • 1篇张卉
  • 1篇李欣涛
  • 1篇杨树杰
  • 1篇汪珍珍
  • 1篇钟新
  • 1篇潘红英
  • 1篇余小燕
  • 1篇刘翠忠
  • 1篇唐俊芳
  • 1篇谢勤
  • 1篇余秀红
  • 1篇徐舒

传媒

  • 3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当代护士(上...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吮吸训练对脑瘫高危儿摄食能力及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吮吸训练对脑瘫高危儿摄食能力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86例脑瘫高危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吮吸训练。两组干预后第1、2、3、6个月末均接受小儿饮食行为状况量表测评,并记录在不同时间段的体质量及身高。结果两组干预前饮食行为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第1、2、3、6个月末饮食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之间的饮食行为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43.139,P<0.05),两组饮食行为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25.073,P<0.05)。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3、6个月末身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之间的身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8.426,P<0.05),两组身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1.641,P>0.05)。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个月末体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之间体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63.074,P<0.05),两组体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 =7.369,P<0.05)。结论吮吸训练应用于脑瘫高危儿,能有效提高其摄食行为能力,且能改善发育状况,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刘常青刘静
关键词:脑性瘫痪
脑瘫病区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脑性瘫痪(云erebralpalsy.CP)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致残率高,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我国每年新增30~40万例脑瘫患儿,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1)我科自2000年8月开展小儿脑瘫治疗以来,病...
刘常青
文献传递
干预护理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行为认知影响及相关指标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行为认知影响及相关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96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预护理措施,并延续至出院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韦氏评分和多导睡眠监测主要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韦氏量表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多导睡眠监测主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的监测主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干预护理措施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的低氧血症,提高睡眠效率,改善行为认知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艾柳颜超叶爽刘常青
关键词:干预护理OSAHS
全身运动质量结合诱发电位在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结合诱发电位(EPs)对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2例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GMs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GMs评估和EPs检测,连续随访并在纠正年龄12月龄时根据2006年脑瘫(CP)诊断标准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全身运动质量、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的预测效度。结果 112例研究对象运动发育结局,脑瘫26例(23.2%)、运动发育迟缓14例(12.5%)、正常72例(64.3%)。扭动运动阶段GMs及正中神经诱发电位(MNSEP)均异常对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灵敏度80.0%,特异度98.6%,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89.9%;不安运动阶段GMs异常对于脑瘫的预测灵敏度96.1%,特异度97.7%,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98.8%;GMs及MNSEP均异常预测效度无显著提高。两阶段中MNSEP均异常对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灵敏度82.5%,特异度91.7%,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0.4%。结论在扭动运动阶段联合GMs及MNSEP可提高对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
张海燕周俊汪珍珍屠燕屏刘静刘常青杨恩华
关键词:全身运动诱发电位运动发育脑性瘫痪新生儿
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缓解作用及其治疗对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缓解作用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给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为22.22%(P<0.05)。结论:采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并辅于系统护理干预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可以缓解癫痫症状的持续状态;此给药方法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刘常青
关键词:咪达唑仑护理小儿癫痫静脉泵入
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曾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儿采用语言教育和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向患儿的家长详细介绍支气管哮喘的诱因、先兆症状、按时用药、体格锻炼、预防措施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结果:复查率为100%,除6例患儿家长未正确执行出院指导,其余患儿的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明显减少。结论: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调动其参与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刘常青
关键词:家长小儿哮喘健康教育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素雾化吸人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的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咳嗽消失时间(2.0±1.0 vs 5.3±2.1d)、哕音消失时间(2.9±1.5 vs 6.5±2.5d)及住院时间(4.0±1.2 vs 8.4±1.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明确。
杨恩华刘常青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抗生素小儿呼吸道感染
川崎病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舒琼璋刘翠忠杨树杰罗望梅张海燕郭刚马芬谢勤梅咏华高琼徐舒邓香兰余小燕程晓红梅绍兰万江余秀红刘常青潘红英唐俊芳李欣涛张卉
川崎病目前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病因。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问题是儿科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狭窄直接关系到患儿生命安全。该课题率先在国内采用血液流变学指标追踪观测川崎病患儿不同时期,并同期作...
关键词:
关键词:川崎病血液流变学冠状动脉狭窄
延续性护理对学龄前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学龄前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临床指标、肺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感冒次数及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FVC、FEV1及PEF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规律服药、康复锻炼、合理饮食及定时复诊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降低患儿再次住院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艾柳颜超叶爽刘常青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预后患儿
脑瘫病区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脑性瘫痪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致残率高,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我科自2000年8月开展小儿脑瘫治疗以来,病人人数逐渐增多。由于患儿年龄小,家长心情迫切,环境拥挤、嘈杂等因素出现了各种矛盾。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刘常青
关键词:儿童患者脑性瘫痪护理质量健康教育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