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萍

作品数:23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8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中新世
  • 7篇化石
  • 6篇英文
  • 6篇哺乳动物
  • 5篇盆地
  • 4篇新生代
  • 4篇准噶尔盆地
  • 4篇准噶尔盆地北...
  • 4篇北缘
  • 3篇地层
  • 3篇动物群
  • 3篇早更新世
  • 3篇中中新世
  • 3篇晚新生代
  • 3篇晚中新世
  • 3篇巨猿
  • 3篇更新世
  • 2篇地层单位
  • 2篇第三纪
  • 2篇第四纪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赫尔辛基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图尔库大学

作者

  • 23篇刘丽萍
  • 12篇张兆群
  • 11篇郑绍华
  • 6篇王李花
  • 4篇吴文裕
  • 4篇叶捷
  • 4篇毕顺东
  • 4篇崔宁
  • 3篇高振纪
  • 3篇傅铭楷
  • 3篇程捷
  • 2篇孟津
  • 2篇邱铸鼎
  • 2篇刘艳
  • 1篇王晓鸣
  • 1篇董为
  • 1篇倪喜军
  • 1篇周伟
  • 1篇黄学诗
  • 1篇邓涛

传媒

  • 16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8
  • 2篇199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垣曲盆地中始新世的原翼齿兽(鬣齿兽科,肉齿目,哺乳纲)化石被引量:2
2002年
记述了在山西省垣曲县王茅乡郭家村火石坡地点发现的原翼齿兽属一新种──童氏原翼齿兽(Dropterodon tongi sp.nov.)。新种比伊尔丁原翼齿兽(P.irdinensis)个体小、下颌联合部靠前、下前臼齿之间有齿隙、m3跟座小。新材料为垣曲盆地可能存在中始新世伊尔丁曼哈期地层提供了证据。
刘丽萍黄学诗
关键词:哺乳纲化石中始新世
哺乳动物生态指标揭示的晚新生代欧亚地区环境演化
刘丽萍
记甘肃灵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地层中的无根鼢鼠被引量:1
2014年
记述了3属、6种采自甘肃灵台文王沟上新统-更新统剖面中的臼齿无根鼢鼠,包括凸枕型的Eospalax simplicidens sp.nov.,E.lingtaiensis sp.nov.,Allosiphneus teilhardi Kretzoi,1961和A.arvicolinus(Nehring,1883);凹枕型的Yangia omegodon(Teilhard de Chardin&Young,1931)和Y.chaoyatseni(Teilhard de Chardin&Young,1931)。对其中的新种做了详细描述,对其他属、种也进行了修订。古地磁测年表明,Eospalax,Allosiphneus和Yangia属的最早记录都在晚上新世,突破了早更新世的最早记录。Eospalax和Allosiphneus属都起源于臼齿有根、凸枕型、m1前端能演化成无珐琅质层的鼢鼠;这种鼢鼠可能是上新世初期一种较原始的Pliosiphneus。Yangia属可能起源于臼齿有根、凹枕型并且m1前端有珐琅质层的一种Mesosiphneus,即最原始的Y.omegodon在上新世晚期从最进步的M.intermedius(=M.paratingi)中分化出来。
刘丽萍郑绍华崔宁王李花
中国晚中新世陆相哺乳动物群序列:陕西蓝田的新证据(英文)被引量:40
2002年
自 2 0世纪 60年代 ,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 ( 1 984)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 ,并与欧洲的Vallesian期对比。邱占祥等( 1 990 ,1 995)认为化石证据不充分 ,而将其与保德期合并。近年来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粘土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 ,红粘土沉积最早可能开始于约 8Ma前。因此 ,狭义的保德期可能只代表了晚中新世晚期 ,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的再划分问题又重新被提出。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课题组在蓝田地区共发现 52个化石地点 ,其中的 2 6个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大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共计 1 666件。经过详细野外地层测量 ,绘制了综合地层剖面 ,并将主要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对比标定到综合地层剖面上。经过对各门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已有化石材料的初步修订 ,到目前为止 ,陕西蓝田灞河组共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45种 ,蓝田组 2 0种。新的化石证据表明 ,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完全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大哺乳动物化石以灞河三趾马与贾氏三趾马为代表 ,牛科化石组合在种级甚至属级上有明显的区别。大量的陕西转角羚羊 ,小型的Protoryx。
张兆群A.W.GentryA.Kaakinen刘丽萍J.P.Lunkka邱铸鼎S.SenR.ScottL.Werdelin郑绍华傅铭楷
关键词:晚中新世陆相
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的仓鼠化石(英文)被引量:8
2008年
陕西蓝田是我国晚中新世地层发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新近纪哺乳动物分期中的灞河期即根据该地区灞河组发现的化石而命名。1997至2001年度的中芬合作在灞河组发现大量的新层位与化石标本。连续的地层剖面与大量的化石资料为进一步认识晚中新世哺乳动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灞河组发现的仓鼠可以归入两个属:微仓鼠Nannocricetus和科氏仓鼠Kowalskia。微仓鼠的分布时限较长,从灞河组的底部到中上部层位,古地磁研究指示其年代为10.2~8 Ma。根据形态特征与测量数据,发现的微仓鼠标本被归入同一种Nannocricetus primitivus。其主要特征有:个体很小;m1的下前边尖在中度或重度磨蚀的标本上呈单尖,metalophulidⅠ存在,但metalophulidⅡ缺如;M1前边尖与原尖单连接;M3很退化。与Nannocricetus mongolicus相比,m1的下前边尖更少分开,且在唇侧有向后延伸的弱脊,下前小脊很弱或缺失,m2的舌侧前边尖较发育,M1前边尖与原尖单连接,M3次尖较发育且缺失后尖。推测Nannocricetus primitivus是N.mongolicus的直接祖先类型,向后者转换的时间大约发生在7~8 Ma。根据新的化石材料重新修订了微仓鼠的属征:个体很小的仓鼠;上臼齿的中脊与下臼齿的下中脊完全缺失或极不发育;m1下前边尖呈单尖或较少分开;m2的下次尖靠舌侧,使得m2的后部较窄,m2中原谷向前延伸不太远;M3很退化。科氏仓鼠的标本很少,仅发现在剖面的上部,其时代稍早于8 Ma,与云南禄丰的年代大致相当,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纪录之一。推测科氏仓鼠在8 Ma前从欧洲迁移至中国。
张兆群郑绍华刘丽萍
关键词:晚中新世灞河组仓鼠
山东淄博第四纪裂隙动物群被引量:16
1997年
简要记述产自山东淄博孙家山裂隙群的主要哺乳动物化石,将之分为A、B、C三个动物群。A动物群时代与周口店第18地点相当,为早更新世早期;B动物群时代与周口店第9地点相当,为早更新世晚期;C动物群则可能与周口店第1地点中上部层位的时代相当,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分析不同种类的生态类型并依据最小个体数的统计结果,认为早更新世早期本区为相对温湿的草原环境,附近可能有荒漠化现象;早更新世晚期气候较为温湿,无荒漠化现象;中晚更新世主要为林缘—灌丛环境,气候更为湿润。A动物群是华北地区早更新世早期特有的动物群,略具南北过渡区的特征;B动物群初具现代动物区系的面貌;C动物群基本与现代动物区系一致。
郑绍华张兆群刘丽萍
关键词:第四纪动物群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兔形类新材料被引量:3
1998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线中中新世索索泉组顶部和哈拉玛盖组底部发现4枚尺寸较大、具有齿根的高齿冠兔形类牙齿(P2、2p3和p4/m1/m2)-,曾被鉴定为Amphilagus。研究表明,它们不是Amphilagus,而是与中亚的Desmatoloagus、欧洲的Amphilagus和对Titanomys及北美的Hesperolagomys、Gripholagomys和Russellagus都较亲近的一个属。命名为新属新种准噶尔褶齿兔Plicalagusjunggarensis。其主要特征是:p3冠面三角形,外褶沟的深度为齿宽的1/2,其后壁釉质层具小褶皱。
吴文裕叶捷孟津毕顺东刘丽萍张翼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鼠兔科
内蒙古大庙中中新世上猿化石地点的鼠兔科化石(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鼠兔科虽然是地质历史时期较为繁盛的一个门类,但现在仅有一个属(鼠兔属Ochotona)。Ochotona被认为与Bellatona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能是由后者衍生而来。详细描述了内蒙古大庙上猿化石地点发现的鼠兔科化石,识别出一种古老类型Desmatolagus moergenensis以及其他三个种Bellatona cf.B.forsythmajori,Bellatonoides eroli,Ochotonacf.O.lagreli。归入Bellatona,Bellatonoides和Ochotona的这三个种的p3具有相似的形态,并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Bellatona的p3具有两个唇侧褶沟,但无舌侧褶沟;Bellatonoides的p3具有浅的舌侧前褶沟,但与唇侧前褶沟分开较宽;Ochotona的p3则具有深的舌侧前褶沟,与唇侧前褶沟之间仅以很窄的齿质桥连接。M2从无后突起、较小的后突起至发育的后突起,也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中间颊齿则难以区分。因此,推测这三个种之间存在连续的线性演化关系,Ochotona可能直接起源于Bellatonoides。磁性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对比结果显示该地点的年代约为12Ma,与根据分子钟推测的Ochotona的分化时间基本一致。
张兆群Anu KAAKINEN王李花刘丽萍刘艳傅铭楷
关键词:中中新世鼠兔科鼠兔属
甘肃秦安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的化石鼢鼠(Myospalacinae,Cricetidae,Rodentia)兼论鼢鼠亚科的分类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头骨上间顶骨存在与否、枕盾形状和位置、臼齿带牙根与否以及带牙根臼齿的高冠程度等,将Myospalacinae分成2族9属。记述了甘肃秦安董湾剖面中的3种原鼢鼠:Prosiphneus licenti Teilhard de Chardin,1926,P.tianzuensis(Zheng&Li,1982)和P.eriksoni(Schlosser,1924);1种上新鼢鼠:Pliosiphneus cf.Pl.lyratus(Teihard de Chardin,1942);3种日进鼢鼠:Chardina sinensis(Teilhard de Chardin&Young,1931),C.gansuensis n.sp.和C.truncatus(Teilhard de Chardin,1942);3种中鼢鼠:Mesosiphneus primitivus sp.nov.,M.praetingi(Teilhard de Chardin,1942)和M.intermedius(Teilhard de Chardin&Young,1931)。修订了原鼢鼠属(Prosiphneus)、上新鼢鼠属(Pliosiphneus)、日进鼢鼠属(Chardina)和中鼢鼠属(Mesosiphneus)的属征。根据古地磁年代记录,探讨了Pr.eriksoni→Pliosiphneus cf.Pl.lyratus,Pr.eriksoni→C.sinensis,C.gansuensis→M.primitivus之间的进化关系。
刘丽萍郑绍华崔宁王李花
关键词:鼢鼠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食肉类被引量:8
1998年
1995年和1996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沿岸中中新世地层中新发现的食肉类,经研究有8属9种,包括一新种:Nimravussp.、Pseudaeluruscuspidatussp.nov.、Protictitheriumintermedium、Protictitherium小种、Thalassictischinjiensis、Gobicyonsp.、Oligobunis?sp.、Alopecocyongoeriachensis和Simocyon小种.新材料虽较破碎,但其发现扩大了一些已知属种的地层和地理分布范围。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和对比,对各属种的系统发育作了讨论。各属种与通古尔、丁家二沟、下草湾等动物群以及欧洲、南亚相关动物群的食肉类分子的比较结果尚不能肯定含化石地层的确切时代,但有可能早于通古尔组。
王晓鸣叶捷孟津吴文裕刘丽萍毕顺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中中新世食肉类系统发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