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晓明

作品数:59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养殖
  • 12篇黄颡
  • 12篇黄颡鱼
  • 10篇繁殖
  • 9篇人工繁殖
  • 9篇瓦氏黄颡鱼
  • 7篇中华鳖
  • 6篇鱼类
  • 5篇岩原鲤
  • 4篇外源
  • 4篇经济鱼类
  • 4篇黄鳝
  • 4篇孵化
  • 4篇白鲟
  • 4篇长江
  • 3篇性腺
  • 3篇性腺发育
  • 3篇摄食
  • 3篇摄食器官
  • 3篇生活史

机构

  • 36篇西南大学
  • 22篇西南农业大学
  • 5篇重庆市水产技...
  • 2篇江苏农牧科技...
  • 2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58篇刁晓明
  • 17篇李育培
  • 12篇盛晓洒
  • 10篇李云
  • 7篇翟旭亮
  • 6篇刘建虎
  • 5篇苏胜齐
  • 5篇权恒
  • 5篇程霄玲
  • 5篇龙勇
  • 5篇罗莉
  • 5篇李芹
  • 3篇陈昌齐
  • 2篇叶元土
  • 2篇李云
  • 2篇权衡
  • 2篇吴锡平
  • 2篇陈永胜
  • 2篇余世勇
  • 2篇李华

传媒

  • 14篇重庆水产
  • 7篇西南农业大学...
  • 6篇淡水渔业
  • 3篇渔业致富指南
  • 2篇内陆水产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四川动物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农家之友
  • 1篇江西饲料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水产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水产养殖
  • 1篇渔业现代化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嘉陵江野生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对嘉陵江野生瓦氏黄颡鱼进行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5月中旬水温达到24℃左右时为开展人工繁殖的最佳时间;催产药物种类和剂量以HCG(400 IU)+LHRH-A2(3μg)+DOM(0.25 mg)/尾效果最好;使用编织袋做成的鱼巢孵化率最高;用蛋黄、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作为饵料培养仔鱼效果良好。
龙勇李芹陈永胜刁晓明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岩原鲤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被引量:25
1994年
在开放静止水体中测定岩原鲤Procyprisrabandi(Tchang)耗氧率(QO_2)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从19℃升到32℃时,QO_2变化范围为0.0913-0.1768mg/g.h ̄(-1)。QO_2在溶解氧浓度(DO)大于临界氧浓度时,基本恒定,小于临界氧浓度时,QO_2随DO降低而降低。窒息点与温度呈正相关,并探讨了岩鲤人工驯化养殖的前景。
刁晓明苏胜齐李华周洪高樊声容
关键词:鲤科窒息点岩原鲤耗氧率
瓦氏黄颡鱼卵黄脂磷蛋白(Lv)的纯化、性质鉴定及其抗血清的研制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两种层析技术,从瓦氏黄颡鱼Ⅳ期卵巢粗提液中分离、纯化出卵黄脂磷蛋白(Lv),采用糖、磷、脂蛋白染色技术验证分离、纯化的蛋白为Lv,该Lv在非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230ku,在SDS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106ku。纯化的瓦氏黄颡鱼Lv经检测显示含有类胡萝卜素,但没有二硫键,对热相对稳定。利用纯化的瓦氏黄颡鱼Lv,制备了兔抗瓦氏黄颡鱼Lv多克隆抗血清。通过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得Lv抗血清的效价为1∶32,还发现瓦氏黄颡鱼卵黄蛋白原(Vtg)和Lv之间有明显的免疫交叉反应性,说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抗血清的特异性较好,并能特异性地识别Vtg。
李育培刁晓明盛晓洒权恒翟旭亮李云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纯化免疫分析
灌喂牛磺酸对草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04年
采用灌喂方法研究牛磺酸对草鱼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包括时间梯度试验和浓度梯度试验2部分。结果表明:(1)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在灌喂后2h达到峰值,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分别在2h和5h达到峰值而脂肪酶活性则随时间延长一直升高;(2)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8,0.8和1.0mg/mL时达到峰值,肝胰脏3种消化酶的活性则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2,0.6和0.8mg/mL时达到峰值。
龙勇罗莉幺相姝王颖刁晓明
关键词:牛磺酸草鱼消化酶活性
中华鳖卵黄蛋白原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外源E2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生物学信息与表达及其作为生理与毒理研究标志物的可行性,本实验克隆获得VtgAB1、VtgAB2、VtgAB3(GenBank登录号OK287927、OK287929、OK287928)基因序列,其cDNA长分别为5055、5537、5306 bp,分别编码了1684、1760、1725个氨基酸。三种亚型Vtg蛋白均由脂蛋白N-末端(Vitellogenin_N)、1943DUF、1944DUF、PV、D型血管血友病因子(VWD)5个保守结构域构成,为完整型Vtg。同源性分析发现皆与龟鳖目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在3种亚型中VtgAB2与VtgAB3更相似。荧光定量PCR显示,3种亚型Vtg只在雌性肝脏中强烈表达。在60日龄、2龄、4龄雌性个体肝脏中,Vtg表达量随年龄呈上升趋势,VtgAB1、VtgAB2为主要表达亚型。原位杂交结果显示,3种亚型Vtg在卵原细胞内未发现杂交信号;在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滤泡细胞中发现杂交信号;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中未发现杂交信号,在滤泡细胞和周围的网状组织中发现杂交信号。信号在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分布较为均匀且表达最强,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信号聚集在核周区且信号逐渐减弱。以雄性中华鳖为对象,注射雌激素E2,3种亚型Vtg表达量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鳖卵黄积累过程中Vtg发挥重要作用,首次证实其Vtg存在内源性合成,并发现其可以作为雌激素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姚苗韦智梅BIZOZA周针宇李虹王波熊银林刁晓明翟旭亮
嘉陵江岩原鲤、鲤鱼肠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4
2000年
叶元土林仕梅罗莉周继术刁晓明
关键词:岩原鲤鲤鱼肠粘膜扫描电镜
嘉陵江瓦氏黄颡鱼星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在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白庙子江段采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ardson))标本586尾,对其星耳石重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星耳石重量在不同年龄组间的重叠相对较少,大小相近的个体,年龄大的(即生长慢的)星耳石重量比年龄小的(即生长快的)大,不同年龄组之间星耳石重量差异显著(P<0.05)。按年龄组以星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初步判断所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分析星耳石重量的频率分布,能分离出体长相近但年龄不同的个体,其结果与依据星耳石年轮观测的基本一致,星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用该相关性估算年龄,与从星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并无显著差异(P>0.05),它们之间的吻合度高达96.2%。因此,星耳石重量具有直接确定嘉陵江瓦氏黄颡鱼年龄的潜能或作为验证依据钙化组织判断年龄准确性的辅助手段。
李育培刁晓明盛晓洒权恒
关键词:年龄鉴定
岩原鲤脑颅的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岩原鲤具有后耳骨,脑颅整体形态、各骨片形态和连结与鲤相近,而与乌原鲤较远,赞同原鲤属与鲤属是一个类群的观点。
刁晓明李华苏胜齐
关键词:岩原鲤鲤科骨骼骨骼观察
重庆地区泥鳅人工繁殖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对重庆地区泥鳅人工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泥鳅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测定了泥鳅的繁殖力和观察了泥鳅的胚胎发育、繁殖行为、生殖季节的性腺发育等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体重在20g-30g之间的个体怀卵量在1—1.5万粒左右,相对怀卵量在450—560粒/g,大鳞副泥鳅怀卵量略高于本地泥鳅;(2)四月份泥鳅卵多处于III期末IV期初,大部分雌鱼未成熟,五、六月份成熟卵达到61.2%,而大多精子则在4月份就已成熟;(3)将泥鳅从注射到产卵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相对安静期、交尾寻觅期、交尾准备前期、交尾准备后期、交尾产卵前期、产卵受精期;(4)在16—18℃水温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约需61h;将泥鳅胚胎发育分为30个时期,将泥鳅仔鱼生长分为侧卧期、垂直运动期、倒挂期、平游期等四个时期。
翟旭亮李虹曹豫李育培刁晓明
关键词:泥鳅繁殖生物学繁殖力繁殖行为
匙吻鲟摄食及消化器官胚后发育形态学观察
匙吻鲟内源营养期长,开口时间较迟,齿、味蕾等摄食器官在卵黄消失时才出现,仔、稚鱼阶段,消化管肌肉组织层发育不完善.稚鱼后期鳃耙网逐渐形成,稚鱼摄食习性发生相应转化.本文描述匙吻鲟摄食及消化器官发育初期形态变化并探讨了与其...
刘建虎刁晓明陈昌齐冯兴无
关键词:摄食器官消化器官发育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