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筱才

作品数:41 被引量:414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历史地理
  • 13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政治
  • 5篇商人
  • 4篇民国
  • 3篇中共
  • 3篇民初
  • 3篇风潮
  • 2篇仪式
  • 2篇织绸
  • 2篇秩序
  • 2篇中国历史
  • 2篇史料
  • 2篇企业
  • 2篇资产阶级
  • 2篇自治
  • 2篇自治运动
  • 2篇外交
  • 2篇五四运动
  • 2篇五卅
  • 2篇五卅运动
  • 2篇历史研究

机构

  • 25篇复旦大学
  • 1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广州美术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台湾成功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上海图书馆
  • 1篇苏州市档案馆

作者

  • 41篇冯筱才
  • 2篇刘骥
  • 2篇孙经先
  • 2篇王绍光
  • 2篇单世联
  • 2篇刘民权
  • 2篇李公明
  • 2篇李若建
  • 1篇左凤荣
  • 1篇沙青青
  • 1篇金大陆
  • 1篇李世众
  • 1篇傅佳雯
  • 1篇吴重庆
  • 1篇曹树基
  • 1篇钟秀梅
  • 1篇孙沛东
  • 1篇金光耀
  • 1篇吕新雨
  • 1篇王磊

传媒

  • 7篇近代史研究
  • 5篇史林
  • 3篇开放时代
  • 3篇浙江社会科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历史研究
  • 2篇史学月刊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1
  • 1篇199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世中国商会的常态与变态:以1920年代的杭州总商会为例被引量:28
2003年
本文以1920年代的杭州总商会为考察样本 ,通过分析它在这一阶段的活动 ,及其前后的角色转化 ,试图发现近世中国商会的某些共性以及个性。以杭州总商会的例子来看 ,它担当的角色主要有二 :对外是商人与政府间的协调机构 ;对内是各行业商人的自律组织。其多数成员的政治态度趋于保守 ,关注的焦点是商业经营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如市场体系的安全、商业惯例的维护、税率的改良等。但当社会秩序面临危机时 ,商会也会出来应付变局 ,承担责任。甚至直接介入到政治变革的进程中。其社会角色发生被动变迁。但这种变化是商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或者遭受强大的外在压力所致 ,而未必是其政治倾向的表现。常态与变态下商会的不同行为主要应从时势推动的角度去理解 ,不能被视为某种固定的集体性格。
冯筱才
关键词:中国商会常态变态
朱权先生访谈录
2009年
访谈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在2005年12月31日上午,第二次是2006年1月2日上午,地点均在上海市陕西南路213号朱权先生家中。
朱权冯筱才傅佳雯卢佳沈福义智勇
关键词:访谈录
跨过1949:二十世纪中国整体研究刍议被引量:6
2012年
20世纪,中国之巨变有目共睹,但是,这场巨变如何发生?在人类历史上有何意义?对于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之思考有何借鉴?这些问题至今仍鲜有答案。因此,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置于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之中,通过扎实研究,深入思考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理论创新,可能是新一代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必须面对的任务。
冯筱才
关键词:中国历史科学知识体系人文社会人类历史
政争与“五四”:从外交斗争到群众运动被引量:15
2011年
1919年五四运动在中国爆发,一般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洗礼下的产物,亦是大众经知识分子宣传启蒙后思想觉悟的结果。但笔者认为,五四事件在北京发生,并随之在一些地方出现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均与民国初年以后的中国国内政治权力竞争直接相关。北京学生风潮之发生,与三种力量的互相配合紧密相关处于安福系包围中的总统徐世昌及其潜在势力;参与政府或在外围的研究系势力;在教育界拥有相当势力的国民党势力。这三种力量在南北和会前后的结合,是当时政治权力矛盾无法调和的一种后果。反安福势力通过报纸媒体广布消息刺激民气,一面操控社团发动群众,将风潮逐步扩大,更获得其他政治势力如直系军人的奥援,最终导致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去职。然而,此次事件并未撼动安福系之基础,参与各方未必就能完全得利,尤其研究系政客深受打击,国民党内部派系更趋分裂,为未来中国之政局变化埋下伏笔。
冯筱才
关键词:五四运动安福系研究系
孙曜东口述访谈记录(一)
2009年
孙曜东,安徽寿县人,1912年生于官宦世家,其叔祖孙家鼐曾为光绪帝师。孙幼年至上海,后就读于圣约翰大学,留学美国"钻研金融"。归国后,先后任法商洋行买办、重庆银公司经理等职。汪精卫政府时期,先后任复兴银行行长、中国银行监察,担任过周佛海的机要秘书,在沪为其处理各类重要经济事宜。抗战胜利后,曾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1955年由于潘汉年、扬帆案牵连入狱,后送至安徽白茅岭农场。1976年返沪,晚年曾任徐汇区政协侨联高级顾问。2006年1月去世。逝世前,孙曜东先生于2005年11月至12月间,接受了复旦大学历史系冯筱才教授先后7次访问,所谈主要侧重于政治、财经与人事层面的问题。孙先生在汪伪政府时期是重要当事人之一,也希望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能够保留下来,对研究历史有所帮助。故将访谈记录整理发表,既了却老人一桩遗愿,同时也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孙曜东(口述)冯筱才沙青青(采访整理)
关键词:访谈记录口述银行行长抗战胜利后中国银行机要秘书
劳资冲突与“四一二”前后江浙地区的党商关系被引量:17
2005年
“四一二”事变后,江浙地区不断发生的工人运动与国民党地方党部关系甚为密切,苏州铁机工潮与地方党部的整合进程及其党商关系的调整紧密相连。在党人与既有商绅势力的权势竞争中,工人运动成为其抢占地方权利资源的一种政治策略。不过这种策略也遭遇到地方商绅的抵抗,也未必能得到更关注现实财政利益的上级军政机关的赞同。
冯筱才
关键词:商人
技术、人脉与时势:美亚织绸厂的兴起与发展(1920—1950)被引量:7
2010年
美亚织绸厂是中国近代丝织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技术"、"人脉"、"时势"对其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左右了美亚企业的发展。美亚在早期以"技术"为主要竞争手段,不断推出新品绸缎,并依靠培育技术人才,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当其规模渐大之时,人脉资源发挥重要作用,这在融资、管理、销售等各方面都有体现。然而,20世纪30年代后,外在政治与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战略有更重要的影响,在战时特殊环境中美亚也曾成长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但战后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最终其营业无法继续,陷于衰败。
冯筱才
关键词:企业人际关系时势
“中山虫”:国民党党治初期瑞安乡绅张棡的政治观感被引量:7
2015年
1927年开始的国民党政府统治,给一些地方传统读书人带来巨大冲击,其政治观感可帮助我们了解国民党党治在基层展开的实际情形。浙江瑞安乡绅张棡对新的党国体制衔恨不已,甚至用"人虫"来形容政府举措之不当及其给民众带来的痛苦。但张氏的褒贬有时也是从个人利益本位出发,迫于生计压力,张在日常生活中亦无法与新政府完全切割。张氏的经验,证实国民党在基层得不到传统乡绅阶层的支持,但国民党党部活动至少在浙南已引起社会结构重大震荡。党国兴起后,原属乡绅自治范围内的一些事项,转由党部及新派人士主导。传统读书人安身立命的地方文化环境亦遭破坏,"群体性的文化失落"于焉萌生。
冯筱才
关键词:国民党乡绅虫灾
对沈晓敏《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一文的回应被引量:2
2004年
沈晓敏《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兼与冯筱才先生商榷》一文对冯筱才的《理想与利益 :浙江省自治运动新探》一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沈文虽然在史实上对除九九省宪外的浙江自治运动的经过有所补充 ,但是其结论反驳并不成功 ,反而加固了冯文的观点。沈文对冯文的“定性”判断有悖基本的学术批评规范。在细节上 。
冯筱才
关键词:自治学术争论
民国温州:一个区域历史的变化脉络
2024年
民国时期温州的历史变迁,是了解20世纪中国历史演化的一个特殊案例。自晚清开埠之后,温州成为上海经济文化的辐射区,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加上澎湃而兴的新学浪潮,使温州学人成就斐然,也使中西文化兼容的风气也已开始流行,并影响全国。1912年后,由于政治变化剧烈,温州的“边缘性”使其能保持一定的政治稳定,并与统治中枢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但至1920年后,温州也成为不同势力竞争的焦点地区之一。沿海优势使温州在经济上能够得蒙其利,无论是外向型手工业制品出口、民众出国谋生还是舶来品输入都变得更为方便,也使温州更容易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文化教育层面,由于新旧交织、人才辈出,温州一度成为浙江省文化的“高地”。1937年后,温州也因其区位特点,成为东南沿海存留时间最长的通航口岸,其进出口贸易量大幅提升,机器工业生产越来越兴盛,为之后温州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国时期,温州社会文化风气丕变,新兴社团崛起,国家与民众关系也出现较大变化。温州的地理区位、自然经济结构与民国以后全国政治局势的嬗变,建构了民国时期温州的历史演化。
冯筱才
关键词:民国历史变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