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4篇抗性
  • 3篇锈菌
  • 3篇条锈菌
  • 3篇抗性组分
  • 2篇锈病
  • 2篇条锈病
  • 1篇数量抗性
  • 1篇吸器
  • 1篇小麦品种
  • 1篇小麦条锈病
  • 1篇小麦条锈菌
  • 1篇抗病
  • 1篇抗条锈
  • 1篇抗条锈病
  • 1篇QTL定位
  • 1篇SSR技术
  • 1篇持久抗性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冯晶
  • 4篇王海红
  • 4篇郭庆港
  • 4篇张忠军
  • 3篇李国辉
  • 3篇孙剑
  • 3篇周宇

传媒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麦对条锈菌数量抗性的抗病组分及其遗传研究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第一大病害。利用植物抗病性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小种专化性抗病品种常常由于新的毒性小种的形成而“丧失”其抗病性,国内外生产观察及研究表明,有的小麦品种其抗病性能够保持较长时间(十余...
冯晶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QTL定位
文献传递
5个持久抗条锈病小麦品种的抗性组分和遗传距离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小麦数量抗病品种Aquileja(AQ)、Libellula(LB)、Luke(LK)、Nugaines(NG)和咸农4号(XN)具有持久抗条锈病特点,本文对这5个品种的抗性组分及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以铭贤169(MX)为感病对照品种。苗期室内抗性组分试验表明:LB、XN、AQ3个品种与LK、NG2个品种相比,前者的气孔下泡囊密度低于后者;前者的菌落长度短于后者。其中AQ和XN的吸器密度低于LK和NG而高于LB;LK和NG的气孔下泡囊密度甚至高于感病对照品种MX。田间抗性组分试验表明:5个数量抗病品种AQ、LB、LK、NG和XN的反应型(IT)、严重度(DS)、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和病斑长度(LL)值均低于感病对照品种MX;数量抗病品种AQ、LB、LK、NG、XN之间相比,AQ的IT值最高而LB最低;NG的DS和AUDPC值最高而LB最低;AQ、NG和XN的LL值高于LB和LK;AQ的病斑密度值低于NG和LK而高于XN和LB。由此可见,LK和NG没有抗侵入能力而在成株期具有抗扩展能力,LB、AQ和XN除了具有抗扩展能力外,还具有降低侵入频率能力。基于SSR DNA指纹数据的聚类分析,AQ与LB为同一类,NG与XN为同一类,LK单独为一类。由此推测,AQ或LB与其它3个数量抗病品种之间杂交的后代中可能会出现性状超亲分离,本实验室报道的AQ/NG杂交组合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本文为进一步的抗病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了有用信息。
冯晶张忠军李国辉周宇王海红郭庆港孙剑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持久抗性抗性组分SSR技术
小麦品种Libellula和咸农4号数量抗条锈病的抗性组分遗传研究
2006年
为明确小麦对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数量抗性的几个抗性组分的遗传,并确定有效的抗性组分,对Libellula和咸农4号杂交组合的7个世代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培养性状观察;运用遗传估计、通径分析和联合尺度检验的方法进行遗传力、显性度和基因数的估计,以及组分间的因果关系和基因互作方式的探讨。发现菌落长度和宽度的遗传力较高,分别为0.79和0.57,而显性度很低,分别为0.02和0.11;两者对菌落面积建成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55和0.40,间接效应分别为0.45和0.32,远大于其他组分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尺度检验只有控制菌落长度和宽度的抗病基因才符合加性(m[d])模型。因此,在5个抗性组分中,菌落长度和宽度可以作为有效的选育抗性材料的抗性组分,同时筛选工作大大提高了抗性材料的选育和基基标记的效率。
王海红李国辉冯晶周宇郭庆港孙剑张忠军
关键词:抗性组分
五个持久抗条锈病小麦品种的抗性组分和遗传关系的研究
<正>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主要措施,培育相对持久的抗性品种是抗锈育种工作努力的方向,本试验对于具有持久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Aquileja(AQ)、Libellula (LB)、Luke(LK)、Nugai...
冯晶周宇李国辉王海红郭庆港张忠军
文献传递
小麦条锈菌吸器的遗传分析
2006年
吸器(Haustorium)是条锈菌产生于小麦细胞内的唯一器官,为了研究小麦持久抗性品种中条锈菌吸器的遗传规律,选用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Aquileja(AQ)、Libellula(LB)、咸农4号(XN)和感病品种铭贤169(MX)配制杂交组合MX×AQ、LB×XN和AQ×XN,组成亲本及杂交一代(F1)杂交二代(F2)和回交一代(BCp1、BCp2)6个世代,接种条锈菌后取样,测定单位菌丝面积内的吸器数目。结果表明:AQ和LB中条锈菌的吸器数目分别为44.2/mm2和23.74/mm2,两个品种对吸器均表现较强的抗性;XN中条锈菌吸器数目(89.83/mm2)与MX(102.02/mm2)无差异,未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小麦持久抗性品种中条锈菌吸器的遗传为部分隐性,显性度为-0.47 ̄-1.83;控制条锈菌吸器数目的基因大约有1 ̄2个。尺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MX×AQ组合中条锈菌吸器的遗传符合加性模型,遗传力较高为68%,而LB×XN和AQ×XN经尺度检验分析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遗传力较低。
冯晶郭庆港王海红孙剑张忠军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吸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