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呈瑞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种群构成
  • 2篇卫生检疫
  • 2篇蚊类
  • 2篇流感
  • 2篇甲型
  • 2篇检疫
  • 2篇传染
  • 1篇毒剂
  • 1篇疫情
  • 1篇应急
  • 1篇应急条例
  • 1篇有害生物
  • 1篇原体
  • 1篇生物恐怖
  • 1篇生物恐怖事件
  • 1篇生物制品
  • 1篇事件应急
  • 1篇鼠类
  • 1篇炭疽
  • 1篇炭疽杆菌

机构

  • 9篇厦门出入境检...

作者

  • 9篇冯呈瑞
  • 2篇杨承峰
  • 2篇蒋亚奇
  • 2篇杨苹
  • 2篇黄素英
  • 2篇黄伟民
  • 2篇黄建河
  • 2篇熊焕昌
  • 1篇潘思强
  • 1篇陈帆
  • 1篇杨清双
  • 1篇冯晓晖
  • 1篇陈琼
  • 1篇龚裔蕻
  • 1篇庄珊珊
  • 1篇汤俊
  • 1篇尤瑞娈
  • 1篇马启和
  • 1篇喻波
  • 1篇杨浩

传媒

  • 4篇中国国境卫生...
  • 2篇口岸卫生控制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旅行医学科学
  • 1篇检验检疫科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厦门口岸蚊类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为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和蚊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对厦门口岸的蚊类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蚊类的种群构成为2亚科4属9种,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90.47%,7.54%,全年平均的蚊虫密度为12.58只/人工·小时,季节消长的高峰期为3、4、5月份。结论 做好口岸蚊类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加强高峰期蚊类的密度监测,在繁殖高峰到来之前,适时灭蚊可有效降低蚊密度,保护人体健康。
黄伟民冯呈瑞黄建河蒋亚奇杨承峰
关键词:蚊类种群构成
厦门口岸主要有害生物调查结果与浅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分析厦门口岸主要有害生物调查资料 ,为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捕法等对口岸场所的鼠、蚊、蝇、蜚蠊数量进行监测。结果 厦门气候适合多种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 ,鼠、蚊、蝇、蜚蠊可常年活动 ,口岸已发现鼠 5种 ,蚊 9种 ,蝇 19种 ,蜚蠊 4种 ;基本掌握了主要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动趋势。结论 口岸的发展与变化 ,使有害生物种群结构也发生变化 ,故防制对策也应随之改变 ,更应讲究科学性、针对性与综合性。
冯呈瑞郑智民
关键词:有害生物种群蜚蠊
检验检疫中针对可疑炭疽污染的消毒处理措施实践
2005年
目的通过对可疑污染案例的实践,总结交流应对高抵抗力、高传染性病原体消毒处理措施的工作体会和讨论存在的问题。方法以近年来在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发生的炭疽杆菌生物恐怖事件病原体为可疑污染事件的可能污染物,采取无害化消毒处理措施。结果为保证消毒效果,现场使用了大剂量氧化性较强的化学消毒剂和严格的个人防护,最终实验室检验结果排除了炭疽污染。结论炭疽芽孢杆菌是一种抵抗力强,对人畜健康危害大的病原体,消毒控制处理措施和防护要求比较高,需要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和实践演练。
冯呈瑞陈琼
关键词:检验检疫传染性病原体生物恐怖事件炭疽芽孢杆菌化学消毒剂炭疽杆菌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研究
2004年
本文在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检验检疫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发现、及时判定、及时处理、及时报告的应急措施,在对国内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先进技术经验进行研究后,提出尽快建立和完善应急卫生信息系统、实验室快速检测系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检验检疫队伍的建议,以期提高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熊焕昌冯呈瑞马启和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检疫工作微生物传染病
厦门口岸入出境特殊物品分析与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分析厦门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厦门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的相关信息,用Excel表建立信息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09年厦门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业务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均以入境为主。仅1批次为血液及其制品,其余均为生物制品。生物制品以用于诊断、科研用途为主,主要为诊断试剂、酶制剂以及其他活性制剂。厦门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在时间分布上无显著季节性差别,而在地区分布上则相对较集中。〔结论〕厦门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应以生物制品为重点,关注各主要输入国的疫情变化,同时重点加强主要运往地区的后续监管工作,做好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管的同时兼顾其产品质量,进一步完善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监管措施。
黄素英杨苹陈帆冯呈瑞龚裔蕻
关键词:生物制品卫生检疫
厦门口岸入境交通工具和集装箱携带鼠类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预防鼠类通过交通工具输入我国,防止鼠传疾病的传播。[方法]通过检疫查验和卫生处理 掌握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邮包和行李携带鼠类的情况。与口岸鼠类本底调查的情况进行比较,了解有无 新种入侵,并通过实验室检验判定鼠类的染疫情况。[结果]厦门口岸在2003-2004年检验检疫中发生8起鼠类 入侵事件,其分别来自于美国、德国、西班牙、泰国和香港地区,均为本口岸鼠类本底记录过的种类,鼠疫血清学检 验阴性。[结论]依法加强对入境交通工具及集装箱的检疫查验和卫生监督,实施必要和有效卫生处理,是防御 鼠传疾病入侵的最佳措施。
熊焕昌冯呈瑞杨清双
关键词:鼠类检疫查验卫生处理
入境货轮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处置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防止甲型H1N1流感通过国境口岸传播。〔方法〕2009年7月23-24日,检疫人员从一艘来自新加坡的外籍货轮上,先后检出并转送5名发热菲律宾船员,其中4人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厦门局当即严格按照《厦门检验检疫局口岸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对可疑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污染环境实施消毒并采取其它监管措施。〔结果〕4名确诊病例经过在指定医院隔离治疗后痊愈出院回国,该货轮其他船员无继发病例。〔结论〕在船舶相对封闭的场所中长时间接触,极易造成流感的聚集性病例发生。早做准备,及时发现和控制流感疫情,可有效地防止流感的传播蔓延,保护船员健康和航运安全。
喻波潘思强冯呈瑞汤俊
关键词:货轮聚集性船员甲型流感H1N1亚型疫情
厦门口岸蚊类本底调查报告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为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和蚊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口岸的蚊类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蚊类的种群构成为2亚科4属9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占捕蚊总数的90.47%,年平均蚊虫密度为11.90只/人工小时,季节消长的高峰为4月份。[结论]做好口岸蚊类本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加强高峰期蚊类的密度监测,在繁殖高峰到来之前适时灭蚊,可有效降低蚊密度,保护人体健康。
黄伟民冯呈瑞黄建河蒋亚奇杨承峰
关键词:蚊类本底调查蚊密度种群构成
厦金航线2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特征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厦金口岸2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卫生检疫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口岸防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11月底厦金口岸截获的2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信息,用Excel建立个人信息库,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厦金口岸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时间、地区分布特征与台湾地区的疫情暴发情况基本吻合。确诊病例以20岁以下的青少年学生为主,约占66.7%;临床表现均较温和,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约占71.4%),且经查体,有17例咽部充血(约占81.0%),部分伴扁桃体肿大。体温监测仍为最主要的发现渠道。本口岸甲型H1N1流感的截获率较高,约为90.5%。结论厦金口岸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青少年学生为主,发热为主要症状,且多数患者伴有咽部充血等特征,体温监测是发现疾病的有效手段,咽喉部体征的排查有助于口岸流感病例截获,及时发现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特征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口岸传染病的卫生检疫工作提供依据,探索并建立新的口岸卫生检疫模式。
黄素英尤瑞娈庄珊珊杨浩冯晓晖杨苹冯呈瑞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卫生检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