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秀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主题

  • 10篇翻译
  • 6篇文学
  • 5篇英译
  • 4篇国文
  • 4篇国文学
  • 3篇政治
  • 3篇中国文学
  • 2篇行动主义
  • 2篇英译中
  • 2篇中国古典
  • 2篇中国文学作品
  • 2篇主义
  • 2篇文学作品
  • 2篇民族
  • 2篇民族国家
  • 2篇古典
  • 2篇翻译实践
  • 2篇翻译研究
  • 1篇戴乃迭
  • 1篇新中国

机构

  • 14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福建技术师范...

作者

  • 14篇倪秀华

传媒

  • 2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翻译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宿州教育学院...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翻译界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被引量:2
2018年
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也是1949~1966年期间得到对外翻译和传播的众多作品之一,其唯一英译本许孟雄译本The Hurricane在英语世界流传较广。本文关注该译本服务民族国家建构和意识形态输出的现实需求,探讨译本呈现对阶级话语的“忠实”再现,以及阶级话语翻译与新生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关系。
倪秀华
关键词:阶级话语民族国家建构
翻译研究中意识形态归结论的局限——以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越来越多研究学者把目光转向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文本外的因素对翻译活动和译者的影响甚至操纵作用。在这些操纵因素当中,意识形态的强大作用备受重视而得到极大强调,以致出现意识形态归结论的倾向。作为由国家机构组织的对外宣传的对外文学翻译,往往被视为意识形态支配的典型个案。本文以1958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杨宪益和戴乃迭英译《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为例,展现译者在强大的政治意识形态作用下所发挥的主体性作用,指出意识形态与译者主体性两者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翻译研究中意识形态归结论倾向的局限性。
倪秀华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翻译与行动主义——以斯诺编译《活的中国》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等人编译的《活的中国》是最早向英语世界传播中国现代文学的翻译作品之一。本文从铁莫志科所倡导的行动主义翻译视角,探讨斯诺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组织编译《活的中国》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能动性与社会参与性之议题。分析表明,斯诺编译《活的中国》之活动积极介入彼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现实,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批判作用。
倪秀华
关键词:埃德加·斯诺能动性
1949~1966年红色经典的翻译与海外传播被引量:7
2021年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以激昂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基调,书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展现中国人民实践革命理想的心路历程,不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成为广为传颂的畅销书,而且还被广泛译介到海外。本文从翻译发起方入手,梳理红色经典作品的翻译、发行和传播路径,以及多样化的翻译效果,以期展示红色经典强大的域外生命力。
倪秀华李启辉
关键词:翻译
翻译理论课在本科翻译专业(方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广州大学《翻译研究导论》课程为例
2014年
自教育部设置本科翻译专业学位点以来,翻译专业教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对于广州大学这一类未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本科翻译专业的院校,相关的翻译教学研究相对薄弱,其中有关翻译理论课程设置的研究尤为少见。以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方向本科生开设的《翻译研究导论》课程为例,结合期末考查和期末问卷调查情况,阐述本科翻译专业(方向)教学中设置翻译理论课的重要作用。
倪秀华
试论评注式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9年
评注式翻译是以过程为导向翻译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次作业,以及翻译课堂运用评注式翻译教学的情况,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评注式翻译教学是培养翻译能力的有效方式,对提升学生的翻译质量和翻译意识有较大帮助作用。但同时也要培养双语能力和增加翻译实践的必要性,三者需有机结合,才可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翻译能力的整体提高。
倪秀华
20世纪50年代外文出版社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发行与接受——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目前,数量有限的相关研究一致认为,20世纪50年代由政府机构主动发起组织的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主要是英美等西方国家)被视为"宣传"作品而遇冷。这一解读可能有陷入以偏概全的"先验论"的危险,忽视了这一时期国家翻译实践作为新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或国家叙事与国家战略行为的本质,也忽视了译本接受情况的多样性。借助于数量有限的一手史料和相关研究,本文首先集中考察了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主体发行机构国际书店的发行机制,继而追踪50年代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在发行量较大的、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南亚、东南亚英语流行国家的发行、传播和接受情况。研究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书店发行的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广泛流传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这两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媒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我们重估、反思新中国早期国家翻译实践的政治价值。
倪秀华
关键词:国家形象建构
作为抵抗和行动主义的翻译——《翻译、抵抗、行动主义》述评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权力转向,有关翻译的权力运作、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学界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这些研究几乎都是着眼于权力与政治对翻译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如果说在揭示翻译参与不平等权力关系是抵抗主导力量的一种间接手段的话,那么展现和探讨翻译在影响甚至抵抗主导力量,积极介人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的作用,则不失为一种更直接、更主动的方式。
倪秀华
关键词:翻译研究行动主义权力运作政治领域文化转向
20世纪后半叶党的文艺政策对中国文学外译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与政治关联紧密。文艺政策作为两者互动的中介,不仅规范和组织文艺创作,而且很大程度上支配或影响着这一时期国家机构文学对外翻译活动。其影响既表现为文艺政策为文学外译发展规定了方向,为有组织、系统性的对外文学翻译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又体现了对文学对外翻译的限制作用。自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国家机构文学对外译介模式或体制,经历了文艺政策在文革时期极端左倾,再到自80年代新时期以来对自身重新修正后,文学外译努力回归文学并迎来了短暂发展,其与文艺政策关系也开始逐渐复杂,再到进入20世纪末后这种译介模式最终搁浅。从建国后十七年、文革时期以及文革后到20世纪末这三个历史时期,分析文艺政策对中国文学外译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可更深入地探讨政治与国家机构文学外译之间的关系,并为当下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启示。
倪秀华
关键词:文艺政策政治
国外译者研究的新发展——Hermes专刊《翻译研究:以译者为中心》述评
2016年
应用翻译研究中,与译者研究相关的是译者培训、翻译政策以及翻译辅助手段的研究。该论文集充分体现了当前翻译实践的主流以及翻译研究的前沿。论文集关注了非文学翻译研究,充分显示近年来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其研究性质、目的、对象极大地影响着研究方法的选择。该论文集也存在一些缺陷。尽管如此,编者以国际视野和跨学科意识把握当今翻译实践的主流以及翻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动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在翻译社会学转向背景下译者研究的最新成果。
倪秀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