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勇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行政
  • 5篇行政诉讼
  • 5篇诉讼
  • 3篇行政行为
  • 3篇原告
  • 3篇起诉
  • 3篇具体行政行为
  • 2篇原告资格
  • 2篇审查
  • 2篇司法
  • 2篇司法审查
  • 2篇通事
  • 2篇可得性
  • 2篇交通事故
  • 2篇交通事故认定
  • 2篇合法
  • 2篇合法性
  • 2篇合法性审查
  • 2篇法律
  • 2篇法性

机构

  • 9篇山东省高级人...

作者

  • 9篇侯勇
  • 1篇叶赞平
  • 1篇张传毅
  • 1篇李杰

传媒

  • 5篇山东法官培训...
  • 2篇行政法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原告能否以化名提起行政诉讼探析被引量:1
1999年
侯勇
关键词:行政诉讼具体行政行为起诉资格原告资格行政主体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属性及其司法审查可得性探析——困境与出路
论证了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从内部监督以及民事和刑事诉讼三个不 同层面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监督现状进行了检讨,认为上述途径均难以形成对交通事故 认定行为的有效监督。本文还对如何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实现对交通事故认定这一证...
侯勇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不作为合法性审查
论行政检查被引量:3
2001年
行政检查是国家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执法手段。我国的行政检查有多种形式,如税务检查、物价检查、卫生检查等,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侯勇
关键词:行政检查行政程序法行政处罚法行政法学行政职权行政管理活动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属性及其司法审查可得性探析——困境与出路
本文论证了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从内部监督以及民事和刑事诉讼三个不同层面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监督现状进行了检讨,认为上述途径均难以形成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有效监督。本文还对如何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实现对交通事故认定这一证...
侯勇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不作为合法性审查
文献传递
重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思考被引量:15
2004年
基于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现状的考虑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目前宜划分为撤销诉讼、确认诉讼、履行诉讼等三类。在此基础上 ,可借鉴美国的“事实损害标准”确立一种以“权益损害”为基本标准 ,视诉讼类型的不同而起诉条件各异 ,并辅之以“案例规则”为适当补充的原告资格制度基本框架。在三种诉讼类型中 ,撤销诉讼的原告资格最为宽泛 ,确认诉讼的原告资格要窄于撤销诉讼 ,履行诉讼的原告资格最易于确定。
侯勇
关键词:原告资格行政诉讼制度起诉条件
关于改革和完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调研报告被引量:2
2014年
一、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及其问题 行政诉讼管辖是一审行政案件在上下级法院以及同级法院之间分配的法律制度。换言之,行政诉讼管辖所解决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属于法院受案范围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向哪一级,哪一个法院起诉的问题。对于法院而言,管辖制度明确了同级法院和上下级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划分;对于当事人而言,则是明确了当事人发生争议后到哪一个法院去起诉或者应诉的问题。
叶赞平李杰侯勇张传毅
关键词:行政诉讼管辖管辖制度法院审理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案件法律制度
村民委员会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相关问题研究--以“城中村”改造的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为视角被引量:5
2021年
我国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一般认为,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可以成为行使某一特定范围行政事项的行政主体。司法实践中,由于村民委员会在职能及定位上的模糊性,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行为难以界定,从而导致村民委员会对于部分权力的行使在监管上处于真空地带。鉴于此,以“城中村”改造中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交织与博弈为突破口,梳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与定位,探讨村民委员会相关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可行性,激活村民委员会作行政诉讼被告条款,依法监督村民委员会正确行使权力,促进村民委员会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
侯勇刘白鸽
关键词: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社会治理
行政征用行为比较研究
1999年
政府为维持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需以一定的财产作为基础。财产的取得一般可以通过民法或行政法上合同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能完全满足行政的需要,有时政府通过正常的购买无法取得某种必要的财产,如非国有土地、私人房屋等,于是以强制性手段取得财产的行政征用便成为另外一种补充形式。征用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如英国法律即授权地方政府可以用强制征购的方式取得土地所有权。在我国,除宪法中对土地征用作出规定外,《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渔业法》、《防震减灾法》等十余部法律、法规对行政征用也作有规定。上述法律构成了我国现行行政征用制度的规范基础。作为行政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文拟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其作一简单探讨。
侯勇
关键词:行政征用公用征收具体行政行为土地征用征用程序征用土地
论行政诉讼适格原告之界定——有关"法律上利害关系"内涵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如何准确把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界定规则不仅 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国行政诉讼中 关于确定起诉人原告资格的主要依据是《行政诉讼法》 第2条及第4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1条至第 18条则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其中第12条规定:"与 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侯勇
关键词:行政诉讼原告利害关系《解释》起诉人法律适格原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