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海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脑钠肽
  • 2篇高血压
  • 1篇动脉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机构

  • 5篇余杭区第一人...

作者

  • 5篇何海英
  • 1篇叶利
  • 1篇史明娟
  • 1篇周飞鸥
  • 1篇於华敏
  • 1篇孙金栋
  • 1篇胡海强
  • 1篇袁红

传媒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率变异性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在已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评估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146例心功能不全患者HRV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并与68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HRV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不同基础心脏病之间H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V可作为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何海英周飞鸥
关键词:心率
脑钠肽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011年
脑钠肽(BNP)是一种由心室分泌的心肌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排尿、扩血管及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当心力衰竭时,BNP分泌增加,本文通过高血压患者中BNP的检测,旨在探讨BNP与高血压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6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6例。男151例,女145例,年龄53~71(62.41±5.1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分级标准。
何海英
关键词:脑钠肽高血压
脑钠肽与高血压的临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脑钠肤(BNP)是一种由心室分泌的心肌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排尿、扩血管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当心力衰竭时,BNP分泌增加,但BNP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报道较少。本文旨在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BNP,探讨BNP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何海英
关键词:高血压脑钠肽醛固酮系统
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与意义
2006年
何海英
关键词: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心肌梗死病情变化心绞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易感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Direct、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搜索已发表的关于ACE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08-01。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5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其中病例组4597例,对照组640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存在相关性。等位基因分析显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相关(OR=1.41,95%CI 1.21~1.65,P<0.001),亚组分析中,亚洲人亚组OR=1.69 (95%CI 1.18~2.41,P=0.004),高加索人亚组OR=1.34(95%CI 1.14~1.56,P<0.001);腹主动脉瘤亚组OR=1.25(95%CI 1.06~1.49,P=0.01),胸主动脉瘤亚组OR=1.59(95%CI 1.10~2.29,P=0.014),主动脉瘤亚组OR=2.03(95%CI 1.66~2.48,P<0.001),主动脉夹层亚组OR=1.70(95%CI 1.18~2.45,P=0.004)。隐性基因模型(II+DI比DD)分析显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相关(OR=1.55,95%CI 1.20~2.01,P=0.001),在隐性模型亚组分析中,亚洲人亚组OR=2.44(95%CI 1.39~4.29,P=0.002),高加索人亚组OR=1.34(95%CI 1.05~1.69,P=0.017);腹主动脉瘤亚组OR=1.31(95%CI 0.99~1.73,P=0.058),胸主动脉瘤亚组OR=1.33(95%CI 0.85~2.07,P=0.206),主动脉瘤亚组OR=3.72(95%CI 2.75~5.03,P<0.001),主动脉夹层亚组OR=2.13(95%CI 1.22~3.71,P=0.008)。显性模型(DD+DI比II)分析显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相关(OR=1.52,95%CI 1.28~1.81,P<0.001),在显性模型亚组分析中,亚洲人亚组OR=1.39(95%CI 0.97~1.99,P=0.07),高加索人亚组OR=1.57(95%CI 1.28~1.94,P<0.001);腹主动脉瘤亚组OR=1.35(95%CI 1.10~1.65,P=0.005),胸主动脉瘤亚组OR=2.42(95%CI 1.70~3.46,P<0.001),主动脉瘤亚组OR=1.29(95%CI 0.94~1.79,P=0.119),主动脉夹层亚组OR=1.72(95%CI 1.31~2.28,P<0.0
张炜宗袁红孙金栋於华敏史明娟胡海强何海英叶利章慧慧白幸华沈超峰屠思佳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主动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