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文

作品数:58 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土壤
  • 9篇植物
  • 8篇漓江流域
  • 7篇土地利用
  • 6篇叶片
  • 6篇微生物
  • 5篇植物叶
  • 5篇桉树
  • 4篇岩溶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叶绿素含量
  • 4篇植被
  • 4篇植物叶片
  • 4篇生态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景观
  • 4篇光谱
  • 4篇光谱指数
  • 4篇反演

机构

  • 47篇广西壮族自治...
  • 11篇广西师范学院
  • 8篇桂林理工大学
  • 7篇教育部
  • 4篇桂林航天工业...
  • 3篇西南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静冈大学
  • 1篇百色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国土资源信息...
  • 1篇桂林德智外国...

作者

  • 58篇何文
  • 16篇徐广平
  • 14篇姚月锋
  • 12篇张德楠
  • 12篇孙英杰
  • 9篇顾大形
  • 9篇黄玉清
  • 8篇卢远
  • 8篇张中峰
  • 7篇沈育伊
  • 6篇周翠鸣
  • 5篇曾丹娟
  • 5篇何成新
  • 5篇冼康华
  • 4篇李艳琼
  • 3篇高峰
  • 3篇华璀
  • 3篇李宁
  • 3篇余玲
  • 2篇何金祥

传媒

  • 8篇广西植物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广西科学
  • 2篇大众科技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测绘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岩溶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桉树科技
  • 1篇环保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研究进展
2019年
土壤侵蚀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此,阐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大多土壤侵蚀模型过于偏重降雨侵蚀的产沙过程,而同时对降雨产汇流过程的模拟较少,一个完整的侵蚀产输沙过程模拟首先要模拟产汇流过程;基于RS/GIS手段,加深物理过程机制研究是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发展的趋势;模型非线性问题及尺度转换问题等是制约模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余玲何文
关键词:分布式土壤侵蚀
桂北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植物叶片含水率高光谱反演被引量:2
2021年
叶片水分状况是反映植被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构建高普适性的植物叶片含水率高光谱反演模型对准确评价岩溶和非岩溶植被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我国西南典型区域内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共17种植物694个样品为研究对象,同步测量叶片含水率和反射光谱,采用单波段、差值型、比值型、归一化型等四类光谱指数模型,对反射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进行全波段搜索分析。结果表明:光谱指数D 2048-D 1733的建模与验证结果均最好,为岩溶植物叶片含水率的最佳估计光谱指数;对于非岩溶植物,光谱指数D 2356/D 1885和(D 2356-D 1885)/(D 2356+D 1885)建模与验证结果均相差很小,均可作为叶片含水率最佳估计模型。该研究结果还表明叶片绒毛对岩溶植物叶片含水率反演光谱指数构建影响不大。总体上,新构建的最优光谱指数对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植物叶片含水率的拟合效果优于传统指数,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可为精准评估桂北地区植被水分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秦佳双顾大形倪隆康何文阮杨春黄玉清王权
关键词:岩溶区光谱指数
基于SWOT-AHP的平乐县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发展旅游业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平乐县拥有优良的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区位优势,但是相对于周边县域而言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该文基于SWOT-AHP模型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平乐县旅游业发展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对平乐县旅游业发展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旅游资源优势、政府重视和政策机遇;而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休闲旅游活动的增加、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等几个因素对平乐旅游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小。利用发展战略四边形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战略判断,发现采取OS(机会开拓型)策略,更有利于平乐县旅游业的发展。
余玲陈俊华何文沈长成徐中强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资源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被引量:20
2018年
为探讨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芦苇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垂直变化趋势和微生物活性特征,测定0~80 cm剖面土壤碳、氮、磷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以及基础呼吸(BR)、呼吸势(PR)、微生物熵(qMB)和代谢熵(qCO_2)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活性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总碳(TC)、有机碳(SOC)、无机碳(SIC)、全氮(TN)、有机氮(Org-N)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速效氮(A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全磷(TP)、速效磷(AP)、有机磷(Org-P)和无机磷(Inorg-P)含量在下层土壤中有所波动;SOC占TC含量比例较高,Org-N在TN中所占比例较大,Inorg-P含量略高于Org-P含量;(2)MBC、MBN、MBP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且随剖面深度的增加,三者均逐渐降低,且土壤MBC与SOC、MBN与TN、MBP与T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BR和PR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qMB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qCO_2的垂直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中间土层间有所波动;(4)会仙喀斯特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各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是反映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
李艳琼黄玉清徐广平孙英杰张中峰何成新黄科朝何文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
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和集成模型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和集成模型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方法,涉及森林管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样地的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和待测研究区的多源遥感数据;将高分辨率正射影像为辅助,根据机载激光雷达数...
黄金君姚月锋何文
一种锤击式原样土采样器
本发明涉及简易原样土采样器领域。一种锤击式原样土采样器,包括采样筒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安装采样筒上部,所述采样筒包括下部带开口的筒体和呈半圆形筒盖,所述筒盖匹配盖装在筒体侧壁中间并与筒体构成采集原样土的容腔;所述支撑柱上...
卢远何文
文献传递
一种喀斯特植物叶片TN含量无损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喀斯特植物叶片TN含量无损监测方法,属于生态遥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植物叶片的光谱反射率数据和测定对应植物叶片的TN含量数据,运用分数阶微分技术对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的数据与植物叶片...
何文姚月锋倪隆康李冬兴滕秋梅陈婷冼康华
文献传递
基于SWAT模型的钦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定量分析钦江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基于流域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水文等数据,构建研究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径流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假定25种气候方案组合,分析1990—2008年不同气温和降水情景下流域逐月均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NS系数>0.85,相关系数R2>0.9,所建立的分布式模型能较好的模拟钦江流域的月径流变化;降水量每增加10%,逐月均流量增加165.04 m^3,流域径流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大;温度每减少1℃,逐月均流量增加8.49 m^3,流域径流量随温度的减少而增大;流域径流量对降水量的依赖程度要强于温度的依赖程度,降水是影响流域水资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李鸿儒卢远何文
关键词:SWAT气候变化径流钦江流域
龙胜县丘陵山区土壤与罗汉果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以宝赠村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桂林市龙胜县作为罗汉果的三大主产区之一,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罗汉果质量影响到该区罗汉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索龙胜县丘陵山区典型贫困村罗汉果园的安全性,该文研究了宝赠村典型罗汉果园土壤及罗汉果果实中砷、铜、锌、铅、镉、铬、汞7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Hankanson指数法分析了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龙胜丘陵山区罗汉果园土壤(0~10 cm,10~20 cm)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家农业用地土壤筛选值标准(GB15618-2018),其中0~10 cm土壤中砷、铜、锌、铅、镉、铬、汞的含量分别为3.67、18.00、58.39、17.01、0.10、28.57、0.08 mg·kg^(-1),10~20 cm土壤中砷、铜、锌、铅、镉、铬、汞的含量分别为1.93、12.56、21.47、10.51、0.04、17.09、0.02 mg·kg^(-1)。(2)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状况总体上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105.29和38.96;0~10 cm土层不同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顺序为汞>镉>铅>铜>砷>锌>铬,汞、镉的生态风险分别为50.16、42.05,在总重金属风险中贡献率分别占所有重金属的47.6%和39.9%,已达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在10~20 cm土层中,7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大小关系为镉>汞>铜>铅>砷>铬>锌。(3)研究区罗汉果果实中砷、铜、锌、铅、镉、铬、汞的含量分别为0.00024、0.273、1.10、0.0016、0.00013、0.00013、0.00012 mg·kg^(-1),其生态风险状况均处于轻微风险等级,7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顺序为汞>铜>镉>锌>铅>砷>铬,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0.21193,几乎不存在生态风险。因此,在龙胜县丘陵山区典型贫困村——乐江镇宝赠村推广种植的罗汉果达到了安全质量标准。
张德楠周龙武段春燕陈霞霞何文滕秋梅孙英杰张中峰徐广平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结构特征研究
徐广平黄科朝周龙武何文段春燕陈霞霞沈育伊孙英杰张德楠
湿地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后,会影响湿地土壤中的有机碳动态,从而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发生机理,预测土壤碳库变化趋势,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
关键词: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养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