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慧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黄脸油葫芦
  • 2篇短额负蝗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马氏管
  • 2篇负蝗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性别决定
  • 1篇性别决定机制
  • 1篇直翅目
  • 1篇中国林蛙
  • 1篇中国林蛙蝌蚪
  • 1篇中华蚱蜢
  • 1篇石蜡
  • 1篇石蜡切片
  • 1篇实时定量RT...
  • 1篇受体
  • 1篇拟黑多刺蚁
  • 1篇切片
  • 1篇组织学

机构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何慧
  • 6篇奚耕思
  • 1篇罗晶
  • 1篇吴静
  • 1篇李青
  • 1篇欧阳霞辉
  • 1篇张育辉
  • 1篇刘晓明
  • 1篇卢晓
  • 1篇王雪峰
  • 1篇张文娜

传媒

  • 2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黄脸油葫芦雌激素相关受体(ERR)和蜕皮激素受体(Ec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Gryllusmitratus Burmeister))隶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可用于饲料、医疗和食品领...
何慧
关键词:黄脸油葫芦实时定量RT-PCR原位杂交
文献传递
CREB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脑部mRNA水平的定位被引量:1
2009年
为探讨CREB在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不同品级脑部mRNA水平的表达,采用地高辛标记法原位杂交技术对拟黑多刺蚁工蚁、雌蚁、雄蚁3个品级脑部CREB mRNA的表达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CREB mRNA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脑部均有广泛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蕈形体冠部的Kenyon细胞、视叶和嗅叶等部位。在3个不同品级蚂蚁的脑部中,工蚁的嗅球和蕈形体内有较明显的CREB mRNA阳性反应,雄蚁的视叶具有较强的阳性反应,与工蚁和雄蚁相比,雌蚁脑部各个部位的阳性表达都较弱。推断CREB可能在视觉和嗅觉信息的获取与整合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不同品级蚂蚁的行为相关。
李青何慧罗晶张文娜奚耕思
关键词:拟黑多刺蚁CREB原位杂交
膜翅目昆虫补偿性性别决定机制被引量:4
2008年
膜翅目昆虫单双倍体性别决定机制(雄性是单倍体、雌性是二倍体)在昆虫纲的进化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膜翅目昆虫的性别由单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决定,杂合体发育成雌性,半合体发育成雄性。在近亲繁殖的情况下,一定数目的雄性会出现纯合二倍体,由于遗传阻隔这种二倍体的雄性通常是不育的。csd基因的发现为膜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文章探讨CSD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膜翅目昆虫sl-CSD的分布进行综述并且探讨膜翅目昆虫降低二倍体雄性消耗的策略以及可能存在的进化机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从遗传学、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角度全面的了解sl-CSD。
何慧奚耕思
关键词:膜翅目
3种酚类化学物质对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暴露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2,4-D和2,4—二氯苯酚中急性毒性效应,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统计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常温下,2,4-D丁酯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5.28,4.53,4.79,4.90 mg/L,SC为1.27 mg/L。2,4-D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76.89,268.62,273.50,267.55 mg/L,SC为79.37mg/L。2,4—二氯苯酚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7.06,15.82,14.11,11.48 mg/L,SC为4.57 mg/L。结论使用除草剂2,4-D丁酯对稻田中蝌蚪具有毒性作用,而植物激素2,4-D对蝌蚪毒性微弱。
何慧张育辉
关键词:中国林蛙蝌蚪毒性效应
短额负蝗与中华蚱蜢胃盲囊形态结构的比较(直翅目:蝗总科)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与中华蚱蜢(Acrida cinerea)的胃盲囊形态结构,为深入探讨这2个科昆虫的亲缘关系及验证其进化地位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对2种蝗虫进行解剖,测量其消化道及胃盲囊各部位长度,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胃盲囊组织切片,比较2种蝗虫胃盲囊的组织结构。【结果】短额负蝗和中华蚱蜢均有6个胃盲囊,但短额负蝗的胃盲囊内壁上突出的纵形嵴较发达,上皮层的消化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紧密,胃盲囊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为36.84%;而中华蚱蜢的纵形嵴突出程度相对较轻,消化细胞排列较为疏松,胃盲囊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为24.82%。【结论】短额负蝗的胃盲囊比中华蚱蜢的发达,说明短额负蝗比中华蚱蜢的进化地位低。
刘晓明何慧奚耕思
关键词:短额负蝗中华蚱蜢
黄脸油葫芦与短额负蝗马氏管组织结构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直翅目剑尾亚目和锥尾亚目的两个物种——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和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成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观察,发现两者在着生位置、方式和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着生位置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着生在后肠前端与后肠后端的交界处,短额负蝗的马氏管着生在中肠与后肠的交界处。着生方式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是通过一根无色透明的公共管与肠道相通的,而短额负蝗的马氏管分为12丛,每一丛直接与肠道相连。细胞结构上,黄脸油葫芦的管壁由8个细胞构成,且集中在管的中央,与管壁有空隙;而短额负蝗的管壁由3~4个细胞组成,分散在管壁外围,有马氏管凸。
吴静何慧奚耕思
关键词:黄脸油葫芦短额负蝗马氏管石蜡切片
黄脸油葫芦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 and Matsumura)成虫消化道和马氏管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组成:前肠由内向外可分为6层:内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纵肌、环肌和围膜;中肠组织结构也分为6层,即由内向外依次为围食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环肌、纵肌和围膜;后肠的组织结构与前肠基本相似,但内膜比前肠的薄,且肌肉的排列较前肠不规则,与中肠的肌肉排列相似,即环肌在内,纵肌在外。消化道各部位的结构差异与功能有密切关系。马氏管管壁由8个左右形状多变并具有显著细胞核的大形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卢晓何慧奚耕思
关键词:黄脸油葫芦消化道马氏管
类c-kit原癌蛋白在多伊棺头蟋胚后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和定位
2007年
为了了解类c-kit原癌蛋白在多伊棺头蟋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胚后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定位及可能的调控作用,采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减数分裂中期Ⅰ至末期Ⅱ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类c-kit原癌蛋白阳性颗粒;精巢或受精囊内成熟精子头部也具有类c-kit原癌蛋白阳性颗粒。结果反映了类c-kit蛋白对于维持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精子成熟及受精能力具有特殊功能。
奚耕思欧阳霞辉王雪峰何慧
关键词:精子发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