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被引量:14
- 2010年
- 采用常规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了固含量为65%、粘度小于400mPa·s的乳液压敏胶,研究了共聚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及种子乳液量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粘度和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羧基和羟基的功能单体对乳液的粘度和聚合稳定性影响较大;乳液压敏胶粘度随乳化剂量在预乳化液中所占比例增大及种子乳液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增大而降低,随缓冲剂碳酸氢钠在预乳化液中所占比例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乳液压敏胶的聚合凝胶率随乳化剂量在预乳化液中所占比例增大及种子乳液量降低而减小,当APS为单体量的0.3%,NaHCO3在预乳化液和反应中的比例为2/4时,乳液凝胶率最低。
- 冯小平李胜华何伟王玲玲
- 关键词: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聚合
- 交联剂对保护膜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选用反应性乳化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聚合方法,合成出了保护膜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探讨了多官能度乙烯基内交联剂M和外加氮丙啶交联剂SC-100、环氧交联剂GA-240用量对压敏胶初粘力、180°剥离强度、180°剥离强度增...
- 冯小平李胜华何伟王玲玲
- 关键词:保护膜交联剂初粘性耐湿热性
- 文献传递
- 全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一类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全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介绍全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进展,分别介绍了阴离子聚合、基团转移聚合、稳定氮氧自由基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合成全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武鹏齐暑华刘乃亮冯小平王玲玲何伟
- 关键词:热塑性弹性体基团转移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聚合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羟基丙基酯(HPA)、β-羧乙基丙烯酸酯(β-CEA)和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碳酸氢钠(NaHCO3)为缓冲剂,DNS-458(铵盐型阴离子乳化剂)/OP-10(普通非离子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型PSA(压敏胶)。研究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及缓冲剂等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单体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依次为β-CEA>BA≈HPA>St,β-CEA单体对聚合稳定性影响最显著;当w(APS)=0.6%、w(NaHCO3)≥0.3%、复合乳化剂中m(DNS-458)∶m(OP-10)=1∶1且w(DNS-458+OP-10)=0.5%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相对较好。
- 冯小平李胜华何伟王玲玲
- 关键词: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压敏胶凝胶率
- 氟碳铝型材保护膜用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
- 2013年
- 以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功能单体,采用降低PSA(压敏胶)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PSA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当m(软单体)∶m(硬单体)∶m(功能单体)=90∶5∶5、m(BA)∶m(2-EHA)=1∶2、w(AA)=1.0%、w(HPA)=5%、w(缓冲剂)=0.25%、w(引发剂)=w(复合乳化剂)=0.6%且m(阴离子型乳化剂)∶m(非离子型乳化剂)=1∶1时,PSA乳液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用该PSA制成的保护膜对氟碳铝型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并且其耐湿热老化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俱佳。
- 何伟高明华姜云刚武鹏
- 关键词:保护膜压敏胶丙烯酸酯乳液
- 单组分丙烯酸酯乳液复膜胶的研制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乳液复膜胶,探讨了单体、乳化剂、增黏树脂乳液及熟化时间等对复膜胶复合强度的影响以及功能单体、乳化剂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A/EA为10/7,AN/MA为3/6,HPA为4份,β-CEA为5份时,复膜胶的复合强度最好;乳液复膜胶的黏度随功能单体β-CEA、HPA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所合成的复膜胶用于包装和印刷行业的塑塑、铝塑及纸塑复合,剥离强度大于2.0N/15mm。
- 冯小平姜云刚李胜华何伟毛胜华
- 关键词:复膜胶丙烯酸酯乳液聚合
- 交联剂对保护膜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选用反应性乳化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聚合方法,合成出了保护膜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探讨了多官能度乙烯基内交联剂M和外加氮丙啶交联剂SC-100、环氧交联剂GA-240用量对压敏胶初粘性、180°剥离强度、180°剥离强度增幅及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交联剂M、SC-100及GA-240用量增大,压敏胶的180°剥离强度及180°剥离强度增幅减小,湿热老化性能提高,初粘性随交联剂M用量增大变化不大,随SC-100及GA-240用量增大而降低;外交联剂GA-240在提高压敏胶湿热老化性能和抑制剥离强度增长方面比SC-100的效果好,相同用量下,使用GA-240的180°剥离强度高于SC-100;采用单体量0.2%的内交联剂M,胶液量0.3%的GA-240或0.5%的SC-100,制得的表面保护膜对PVC型材的贴附性良好,湿热老化后剥离时型材表面无残胶。
- 冯小平李胜华何伟王玲玲
- 关键词:保护膜交联剂初粘性耐湿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