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冰
- 作品数:30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常态的僭越:《没有指针的钟》中的残障书写与文化想象
- 2022年
- 《没有指针的钟》是麦卡勒斯叙事视角转为公共领域的一部转型之作,亦是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常年的病残经验加之创作视角的转变使得小说的伤残内涵呼之欲出。残障研究学者认为在一个充斥着规范的人类物质世界,社会主流文化通过对话语机制的掌控建构常态霸权将不符合其标准的群体划分、贬低为“残疾人”以契合主体性的文化想象,由此生成了“残障”的社会属性。在社会建构的常态意义框架下,小说中疾病、种族和性别的非主流化被贴上了“越轨”的标签并进行残障化处理,其背后隐匿的实则是被扭曲的文化期待。
- 任冰师姝慧
- 关键词:《没有指针的钟》文化想象
- 石黑一雄《莫失莫忘》成长主题的时空释读被引量:4
- 2021年
- 作为一位移民作家,石黑一雄因自身的经历和空间体验,对世界性问题尤其关注。他把科技革命等重大事件的探讨巧妙地隐匿于他的小说中,使小说的叙事具有独特的时代性,《莫失莫忘》就是典型之一。这不仅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色彩的科幻小说,还是一部讲述成长经历的小说。抛开典型的科幻情节,这部小说没有过多地关注科学的进步,而是聚焦于克隆人成长中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与内心世界,并展示出一幅幅成长的时空图。因此,从时空角度解读《莫失莫忘》,更容易审视其中人物的成长经历。
- 任冰
- 关键词:悲剧情怀
- 解读凝视视角下毕晓普的生存空间
- 2023年
- 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强调毕晓普是《暴力夺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其自身残疾所携带的视觉冲击更是文中宗教想象和医学发展的助燃剂。本文借由汤姆森残疾研究的凝视学说,探讨毕晓普进退维谷的生存空间,批判凝视的虚构特质和新旧主流文化对边缘群体的过度支配,以此倡导人类多样性的共同发展,传达人文主义关怀。
- 任冰张美杰
- 关键词:凝视
- 论福克纳《圣殿》残疾书写的多重隐喻被引量:1
- 2021年
- 福克纳的《圣殿》将现实与虚构相融合,在暴力与哥特元素的掩映下借助多维度的伤残叙事透视社会的残损。本文采用残疾研究理论,将小说置于创作的特定社会语境中,从残疾隐喻出发审视美国法律制度的畸形表征,探讨优生学背景中旧南方与现代社会间的继承与矛盾碰撞,追踪残疾身份的反传统叙事所揭示的父系权威的消解,进而审视该作品传达的人文主义关怀。
- 任冰师姝慧
- 关键词:福克纳《圣殿》
- 互动反思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20年
- 英语教师课堂互动反思理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是对英语教师课堂互动和反思两种教学理念的结合。从互动反思理论出发,力图为英美文学课程找寻最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改善沉闷单一的输出式课堂氛围,增强课堂话语的使用效率,与学生共同体验互动的英美文学课堂。
- 任冰
- 关键词:EAP英美文学
-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刍议
- 2014年
-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育的内涵发展也应该放到国际的水准上思考。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阐述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 任冰张巍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论《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被引量:2
- 2017年
- 人文主义地理学主张通过人的意识、感知和体验来研究人地关系,并把文学中的景观视为一种主观体验的表达。本文以这一概念为视角,考察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书写。在凯瑟笔下,主人公圣彼得教授采用对比手法进行叙述,将方山景观和都市景观分别表现为精神家园和异化空间,并通过前者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来消解后者所代表的压抑和异化,以保持人的精神和身份的平衡,从而为如何寻求精神自救、摆脱困境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任冰
- 关键词:景观
-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精神疾患书写
- 2024年
- 精神疾患书写常被用来研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譬如《喧哗与骚动》中个体的隐匿式残损等,这是一种基于病态性考察并兼具批判性的文化追溯。在小说里,疾患表象下倒错的声闻形感知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意蕴。感觉障碍的昆丁沦为大家族展演的病态产物,从忧郁的症候走向认知的失能,直至“卡夫卡式的个人判决型自杀”,隐喻旧南方秩序的残败与消亡。然而,被忧郁情状控制的昆丁同时生发了一种“向死而生”的潜能,清醒的“自杀”抹去了“过去”的最后一点灵晕,预示着美国南方新秩序的诞生。
- 任冰张美杰
- 关键词:福克纳精神残疾隐喻
- 清教理想主义在薇拉·凯瑟“草原三部曲”中的体现
- 2011年
- 众所周知,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成长起来的人总是带着他所属文化的特质。因而清教徒的宗教观、伦理观和道德观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美国社会的每个成员——包括那些作家。清教思想对美国作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清教原罪观和宿命论对心理的影响、对清教理想主义的继承和对清教世俗伦理和功利主义的批判。下面着重探讨凯瑟对清教理想主义的继承。清教理想主义最鲜明且最具有美国特色的表现是他们的“西部观念”和“美国亚当”理念。
- 任冰
- 薇拉·凯瑟与海明威写作风格的比较
- 2013年
-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提倡在比较文学中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多文本的内在美学价值进行探索,对比研究应运而生。从比较的视野出发,研究薇拉·凯瑟与海明威写作风格的异同:一个提出"不带家具的房间"理论,而另一位提出了"冰山的原则"。两位同为20世纪美国文学界的杰出作家,都勇于创新,都主张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写作风格,但两者简约的表现形式又是不同的。
- 任冰尹燕
- 关键词: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