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大伟

作品数:52 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蛋白
  • 9篇脑出血
  • 9篇出血
  • 7篇缺血
  • 7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6篇血管
  • 6篇血性
  • 6篇亚低温
  • 6篇凝血
  • 6篇凝血酶
  • 6篇局部亚低温
  • 5篇鼠脑
  • 5篇缺血性脑卒中
  • 5篇综合征
  • 5篇细胞
  • 5篇基因
  • 4篇水通道
  • 4篇水通道蛋白
  • 4篇水肿

机构

  • 43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苏州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绥化市第一医...

作者

  • 52篇代大伟
  • 25篇张黎明
  • 11篇王勋
  • 8篇代亚美
  • 7篇王德生
  • 5篇张世明
  • 4篇田恒力
  • 3篇张艳
  • 3篇段淑荣
  • 3篇盛丽
  • 3篇林静涵
  • 3篇陈鑫
  • 2篇许政
  • 2篇焦磊
  • 2篇孙伟
  • 2篇李爽
  • 2篇黄亚波
  • 2篇程阅凤
  • 2篇丰宏林
  • 2篇李克深

传媒

  • 12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医学综述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与瞬时受体电位M7通道的研究进展
2015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钙离子和镁离子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位于细胞膜上的瞬时受体电位(TRP)M7(TRPM7)通道是镁、钙等阳离子的主要离子通道,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很大的关联。TRPM7通道的研究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靶点。
徐莹莹代大伟张黎明
关键词:脑卒中钙离子镁离子
偏头痛的基因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较常见、慢性、反复发作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病因也较为复杂,遗传、饮食、内分泌以及精神因素等均与偏头痛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偏头痛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但偏头痛的遗传方式尚不完全清楚,到目前为止,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是唯一已知相关遗传学特征和致病基因的偏头痛,在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中,目前已鉴定出三个致病基因位点。除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基因外,偏头痛与5-羟色胺、一氧化氮合酶等基因也有一定相关性,但尚未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罗丹代大伟代亚美
关键词:偏头痛
DYNC1H1基因尾部新发变异导致单纯运动症状的SMALED 1例报道
2023年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以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表现为先天性或极早发病的静态或缓慢进行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死亡[1]。SMA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SMN1基因7号和(或)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突变引起,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显性遗传时主要影响下肢,称为下肢明显型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with lower extremity predominant,SMALED),由DYNC1H1、BICD2和TRPV4等基因突变所致[2]。本文报道1例携带DYNC1H1基因尾部罕见位置C.628C>G;p.H210D突变的SMALED 1型患者,该位点笔者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未见报道,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徐晶林静涵陈平伯王旭东李爽代大伟张黎明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性肌萎缩症
饮食模式与体育锻炼对帕金森病的预防作用及高风险人群的研究现状
2022年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呈慢性进展性,尚且无法得到治愈,疾病从实际发生到临床确诊有一段相当长的潜伏期。长期以来,对这种前驱期未知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最佳的策略便是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饮食模式与体育锻炼两个方面,对近期国内外帕金森病发病相关的已知且可行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就相对高风险人群研究现状做简单汇报,总结了一些低风险、潜在高收益的改善生活方式建议,以求尽可能地减少帕金森疾病带来的个人痛苦和社会负担。
班昕刘玉莹刘雪莹王勋代大伟张黎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饮食模式体育锻炼高风险人群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水通道蛋白4(AQP-4)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ICH)组和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ICH+H)组。每组分为对照、脑出血后6、24、72 h,5、7 d共6个亚组,ICH+H组于注血后给予4 h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各亚组分别进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脑水含量的检测以及应用逆转录(RT)-PCR及W estern印迹对AQP-4进行测定。结果ICH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BBB通透性以及AQP-4 mRNA表达的增加始于脑出血后6 h,AQP-4蛋白质表达的增加始于脑出血后24 h,均至72 h达高峰(P<0.01)。AQP-4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与BBB通透性的变化呈正相关(r=0.78和r=0.76)。ICH+H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和BBB通透性在各时间点与ICH组相比明显下降,而AQP-4 mRNA吸光度值(A)在脑出血后48 h与ICH组相比开始较低,在72 h,由ICH组的1.25±0.03降至1.04±0.02(P<0.01),AQP-4蛋白质A值在各时间点与ICH组相比明显下降,在72 h,由ICH组的0.77±0.08下降至0.25±0.04(P<0.01)。结论脑出血后BBB完整性的破坏可以导致AQP-4表达的上升。局部亚低温可以抑制脑出血后AQP-4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增加。局部亚低温可能既通过减轻BBB完整性的破坏在转录水平抑制AQP-4 mRNA表达的增加,也可以在翻译水平直接抑制AQP-4蛋白质的表达,来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
代大伟王德生李克深毛颖张黎明段淑荣盛丽
关键词:脑出血水孔蛋白类
16例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脑脊液(CSF)和血清中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3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6例抗GFAP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2~68岁。临床表现符合脑炎、脑膜脑炎7例,脱髓鞘疾病7例,急性脊髓炎1例,周围神经受累伴呃逆1例;有糖尿病史3例,癫痫病史1例,大细胞贫血史1例。CSF压力升高6例,有核细胞数升高8例,蛋白升高11例。抗MOG抗体阳性2例,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1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2例。结论CSF抗GFAP抗体体阳性的(脑膜)脑炎是GFAP星形细胞病的典型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伴胼胝体受累。GFAP抗体可出现在脱髓鞘疾病中,诊断需结合临床表型。合并其他抗体时,应以核心表型为基础确认责任抗体。虽然GFAP抗体致病性尚无定论,但抗GFAP抗体阳性有助于神经免疫疾病的诊断及避免延误免疫治疗。
王勋张蒙蒙王慧敏代大伟张黎明
关键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自身免疫性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及局部亚低温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脑水肿形成是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而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如何对其进行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研究发现亚低温可以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明了。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脑内注...
代大伟
关键词:脑出血水肿凝血酶水通道蛋白病理生理学
文献传递
抗CV2/CRMP5抗体阳性副肿瘤性脑脊髓炎合并神经精神狼疮一例
2024年
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小学文化水平。因“反应迟钝5 d,双下肢无力1 d”于2021-3-19入院。5 d前无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偶有答非所问但能正常交流,病程中伴有吞咽困难、头晕、视物旋转、言语笨拙,可疑抽搐发作(全面强直发作)1次。
林静涵代大伟陈泓旭潘永惠张黎明
关键词:脑脊髓炎
miR-29c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miR-29c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实验组将miR-29c mimics转染至细胞,miR mimics转染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29c表达量的改变,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体外侵袭实验分析miR-29c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转录因子YY1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miR-29c表达量为(106.65±15.51),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增加(P<0.05),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YY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miR-29c可能通过调控YY1蛋白的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活性。
代大伟田恒力陈鑫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微RNASYY1细胞增殖
Ramsy-Hunt's综合征合并多颅神经脑膜炎1例报道
2002年
我们经治一病例,因头痛,耳道疱疹,耳痛,面瘫,合并有听力减退,前庭功能障碍,轻度面部感觉障碍,及悬雍垂偏斜,声音嘶哑,入院治疗.
万英伟代亚美代大伟李舒曼
关键词:病例报告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