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招娣

作品数:42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肿瘤
  • 10篇细胞
  • 8篇抗肿瘤
  • 7篇紫杉
  • 7篇紫杉醇
  • 7篇化学预防
  • 6篇小鼠
  • 6篇癌化学预防
  • 5篇恶性
  • 4篇亚微乳
  • 4篇仁术
  • 4篇仁术健胃颗粒
  • 4篇微乳
  • 4篇胃癌
  • 4篇抗癌
  • 4篇类固醇
  • 4篇活性
  • 4篇健胃
  • 4篇健胃颗粒
  • 4篇复合物

机构

  • 3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吉林人参研究...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徐州工业职业...
  • 1篇北京市中医研...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付招娣
  • 28篇韩锐
  • 14篇刘红岩
  • 7篇曹玉
  • 5篇李燕
  • 5篇王芳
  • 4篇刘玉玲
  • 4篇汪仁芸
  • 4篇郭瑞芳
  • 4篇夏学军
  • 4篇金笃嘉
  • 4篇周翠萍
  • 4篇陈晓光
  • 3篇张鹏霄
  • 3篇安兵
  • 2篇宋存先
  • 2篇王德昌
  • 2篇梁军林
  • 2篇刘朝阳
  • 2篇梁建明

传媒

  • 4篇药学学报
  • 4篇中国药理通讯
  • 2篇癌症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肿瘤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草药
  • 1篇人参研究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第七届全国肿...
  • 1篇中国癌症研究...
  • 1篇2007医学...
  • 1篇天津市生物医...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藻对DMBA/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肿瘤预防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评价螺旋藻在癌症发生起始和促进阶段的防癌、抗癌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的DMBA/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形成的 2阶段致癌模型 ,观察和评价螺旋藻在不同阶段的抗化学致癌作用。结果 :螺旋藻对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形成在始发阶段和促癌阶段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可推迟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发生。结论
葛化冰付招娣孙正王建滨
关键词:DMBA小鼠巴豆油乳头状瘤皮肤肿瘤螺旋藻
带有微孔结构紫杉醇微球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2006年
目的利用聚己内酯(PCL)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普朗尼克F68(Pluronic F68,F68)共混物作为载体材料与抗癌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组成微球控释系统,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微球,研究PCL/F68载药微球及PCL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微球表面形态,考察PCL/F68载药微球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和腹水瘤的抗肿瘤活性并与紫杉醇注射液进行比较。结果紫杉醇的包封率约为9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球球形圆整,PCL微球表面光滑,而PCL/F68微球表面粗糙,呈现多孔状(Fig 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紫杉醇微球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马桂蕾宋存先韩锐付招娣
关键词:紫杉醇抗肿瘤小鼠小家鼠载药微球
抗癌及癌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3α酮醛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致突活性与结构间的关系被引量:1
1996年
α酮醛及其衍生物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有一定活性。我们合成了18个新的3α酮醛香豆素衍生物,研究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方式与氢核磁共振谱的特征峰。体外药理筛选发现其中部分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抗致突活性,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
黄晓龙李兰敏徐世平付招娣安兵
关键词:抗癌药
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制剂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制剂(ADV-TK)在作用底物“注射用更昔洛韦” (GCV)存在条件下或单独应用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采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观察该药在作用底物“更昔洛韦”(G...
付招娣刘红岩韩锐
文献传递
姜黄素类似物对正常动物细胞和肿瘤细胞间通讯传递的影响被引量:13
1996年
采用正常中国仓鼠肺细胞(V79)、Balb/c小鼠成纤维细胞(Balb/c-3T3)、大鼠肝上皮细胞(WB)、人胚肺细胞(28S)观察了间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功能(GJIC)以及促癌剂TPA对GJIC的抑制作用和药物对TPA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V79、WB以及3T3、2BS细胞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间隙通讯传导功能,TPA对其均呈一定的抑制作用,姜黄素类似物91022、91022-S对TPA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即可增强上述4种细胞的通讯传导功能,同时观察到人肺腺癌A549和GLC无明显间隙连接通讯。91022之所以增强A549的传导功能,可能与其具有抗肿瘤作用有关。
李燕付招娣陈晓光韩锐
关键词:肿瘤细胞细胞间隙促癌剂癌发生
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对肿瘤细胞Ⅳ型胶原酶的分泌及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植物来源的抗白血病药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已成为急性粒细胞性自血病的首选药物之一:我们的研究还表明该药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运动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探讨其作用机理,进一步观察了该药对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Ⅳ型胶原酶的分泌及活性的影响。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HT-1080细胞Ⅳ型胶原酶MMP-2和MMP-9的产生及活性。结果:三尖杉酯碱在0.001,0.01μg/ml浓度下对HT-1080细胞MMP-2和MMP-9的产生及活性均无明显影响。
刘红岩付招娣韩锐
关键词:肿瘤细胞增殖高三尖杉酯碱活性分泌
20(R)-人参皂苷Rh_2对DMBA/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20(R)-人参皂苷Rh2对二甲基苯蒽(DMBA)/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脱去毛发的昆明鼠背部涂抹DMBA丙酮液以及巴豆油丙酮液,观察动物背部乳头状瘤发生情况,记录荷瘤小鼠数及各鼠荷瘤数。结果20(R)-人参皂苷Rh2对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肿瘤发生潜伏期延长,使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荷瘤动物数明显减少,每鼠荷瘤数显著下降。结论20R-人参皂苷Rh2在预防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很有前景的新型抗癌药。
陶丽华高峰付招娣韩锐
关键词:化学致癌物
抗癌及癌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3-乙酰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致突活性与结构间的关系被引量:4
1996年
合成了25个3-乙酰香豆素衍生物,其中22个未见报道。体外抗致突活性筛选表明:其中部分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抗致突活性,并对5,7,8位取代的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黄晓龙徐世平付招娣安兵
关键词:抗癌药
维胺酸对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研究了维胺酸对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雏胺酸可显著延迟小鼠肿瘤发生潜伏期,减少每鼠平均荷瘤数,降低肿瘤发生率,说明维胺酸具有明显的癌化学预防作用.维胺酸的癌化学预防作用与抗致突变.抑制促癌剂诱导细胞鸟氨酸脱谈酶活性,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及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有关.
郭昌月安兵付招娣韩锐
关键词:维胺酸皮肤肿瘤乳头状瘤
苯并芘体外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V_(79))转化的研究
1996年
本文用苯并芘[B(a)P]在体外转化中国仓鼠肺细胞(V79)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转化灶数与苯并芘剂量呈正相关,在苯并芘0.5μg/ml时,达最高值25.67±4.51灶/104细胞。在细胞发生形态转化的同时,细胞性质发生恶性变,能在软琼脂中生长。本模型方法简便、快速、条件易于控制,可作为体外肺癌研究的一个较理想模型。
陈晓光付招娣李燕韩锐
关键词:癌变中国仓鼠肺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