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红
- 作品数:97 被引量:44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三例报告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 3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随访结果。 3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中 2例为囊肿型 ,1例为混合型。组织学上 2例以梁状结构为主 ,混合岛状结构 ;1例为梁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3例Syn、CgA及NES均阳性 ;2例降钙素阳性 ,生长抑素阴性 ,TG滤泡区阳性 ,而类癌区为阴性。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
- 于晓红魏宝秀秦赟娜付秋风
- 关键词:卵巢肿瘤甲状腺肿类癌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织化学
- 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腺癌病因关系研究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 HPV)阳性的子宫颈腺癌组织经显微切割后HPV型别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2005—2010年全国7个不同地区9所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为宫颈腺癌的病理组织,进行三明治切片,对全蜡卷和显微切割后的病灶组织进行HPV分型检测,采用HE 染色和免疫组化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HPV阳性的宫颈腺癌标本169例,其中颈管型腺癌94例,腺鳞癌9例,微小偏离型腺癌19例,透明细胞腺癌14例,宫内膜样型腺癌8例,浆液性腺癌9例,未分型腺癌16例。全蜡卷共检测了14种高危型HPV型别,感染率最高为HPV16,其次为HPV18和HPV52。与全蜡卷比较,显微切割后HPV阳性率有不同程度降低,不同病理类型宫颈腺癌显微切割后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显微切割后HPV阳性率分别为50.8%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不同病理类型宫颈腺癌组织中p16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显微切割后HPV阳性和阴性患者的p16阳性率分别为73.9%和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显微切割技术能够更精确地了解和评价宫颈腺癌中的HPV感染及分布状况,宫颈腺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的关系不是十分密切。
- 刘彬吴泽妮刘潇阳孙海魁李青林春青曾亮崔剑峰于晓红张询李凌陈汶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肿瘤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免疫组织化学
-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9年
-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mixed germ cell-sex cord-stromal tumors,MGSCT)是一种非常少见、与一般性腺母细胞瘤不同的肿瘤。在2014版的WHO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已将非性腺母细胞型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归入为未分类混合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1]。该肿瘤含有两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具有完全不同的胚胎起源,比由相同细胞组成的性腺母细胞瘤少见得多。疾病预后与所含的生殖细胞的类型有关,易在临床病理诊断中误诊,故将本院术后病理检查中所发现的1例进行报道,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随访进行报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程晓晓涂开家于晓红邓颖辉夏丽娜李隆玉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 Tmplus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OEms异位、在位内膜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的MIF,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体视学指标平均吸光度的检测。结果OEms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中MIF的吸光度分别为(0.180±0.013)、(0.158±0.022)及(0.143±0.02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76,P〈0.001)。MIF蛋白在OEms组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0.157±0.018与0.146±0.029,t=2.656,P=0.009;0.160±0.028与0.137±0.030,t=3.059,P=0.003)。结论MIF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谢小花于晓红曾慧红张晓玲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管生成
- 性腺母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性腺母细胞瘤(gonadoblastoma,G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GB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GB患者年龄16~25岁,社会性别均为女性,其中1例为剖腹产时发现,2例因原发性闭经、性激素水平异常、性腺发育不全就诊时发现;染色体核型为1例46,XX,2例46,XY。组织学类型:1例为单纯型,2例为混合型。肿瘤细胞巢由生殖细胞和未成熟Sertoli细胞、粒层细胞构成,后两种细胞部分在细胞巢周围呈花冠样排列,部分围绕单个或成团生殖细胞排列,部分围绕小圆形腔隙排列。免疫表型:生殖细胞表达PLAP、CD117、OCT-4、SALL4等生殖细胞标志物,未成熟Sertoli细胞、粒层细胞表达α-inhibin、Calretinin等性索标志物。随访:1例混合型患者1年后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GB首选治疗方案是采用性腺切除,单纯型GB采用手术切除即可,合并恶性程度高的生殖细胞肿瘤则预后不良。
- 邹亮夏丽娜于晓红揭由坤
- 关键词:性腺母细胞瘤性腺发育不全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Elivision Tm plus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在位内膜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的HIF-1α,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体视学指标平均吸光度的检测.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中HIF-1α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77±0.014)、(0.070±0.013)及(0.061±0.00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38,P<0.01=.HIF-1α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在位内膜增生期的表达(0.076±0.007)高于分泌期(0.059±0.014)(t=6.918,P<0.01=,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0.060±0.007)(t=12.724,P<0.01=.结论 HIF-1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张晓玲谢小花于晓红曾慧红朱清仙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生成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血管生成拟态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
- 2013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染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9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35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中VM及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三者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核分裂计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VM和MMP-2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VM和MMP-2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揭由坤付竹筠叶璐于晓红
-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血管生成拟态MMP-2
- 卵巢黏液性肿瘤中EGFR表达和K-RAS基因的突变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的表达及K-RAS基因的突变,探讨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靶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和PCR-RFLP法分别检测2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40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4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EGFR蛋白的表达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EGFR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7.5%、67.5%(P<0.01)。K-RAS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0、37.5%、7.5%,交界组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但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EGFR与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P>0.05)。K-RAS基因突变与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EGFR的表达和K-RAS基因的突变在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中无相关性(P>0.05)。结论 EGFR对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K-RAS基因则可能是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 于晓红叶璐丁洪慧舒宽勇魏宝秀
- 关键词:黏液性交界性K-RAS
- 肿瘤中新的微循环模式——血管生成拟态被引量:3
- 2012年
- 肿瘤生长和转移扩散与肿瘤新的血管生成息息相关。Folkman首先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概念。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是复杂的.并且每个肿瘤的脉管系统有其特异性.这取决于组织的特异性、血管生成的微环境、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以及宿主的免疫等等。肿瘤血管生成也一直成为人们认识肿瘤生长进程及进行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1999年.Maniotis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发现。
- 揭由坤于晓红
-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微循环
- 子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非典型腺细胞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学诊断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细胞学诊断为AGC病例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析病变与患者年龄、高危HPV感染的关系。结果AGC的发生率为0.120%(494/412010),494例AGC中450例有病理诊断结果。450例AGC中良性128例(28.4%),病理结果异常(不典型增生及以上)322例(71.6%):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48例(14.9%)(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0例,鳞癌12例);子宫颈腺上皮病变166例(51.6%)(子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6例,子宫颈原位腺癌29例,子宫颈腺癌131例);子宫内膜病变108例(33.5%)(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腺癌104例,肉瘤2例)。年龄<35岁组与良性/反应性和子宫颈病变有关;年龄35~50岁组子宫颈腺上皮病变高发,绝大多数的子宫颈原位腺癌(22/29)和大多数的子宫颈腺癌(74/131)在此年龄组中被发现;年龄>50岁组子宫内膜病变最常见,且侵袭性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检出率最高(P<0.05)。306例AGC行高危HPV-DNA检测,阳性140例(45.8%)。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子宫颈腺上皮病变、子宫内膜病变HPV阳性率分别为82.5%、68.9%、7.7%,高危HPV阳性和细胞学诊断为AGC可以显著增加子宫颈病变的检出率(P<0.001)。结论AGC的诊断对子宫颈和子宫内膜腺上皮病变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年龄和高危HPV感染的情况对AGC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李琦于晓红杨亮亮骆萍
- 关键词:子宫颈细胞学年龄高危HPV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