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治

作品数:34 被引量:403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城市
  • 8篇土地利用
  • 7篇城市群
  • 6篇京津
  • 6篇京津冀
  • 6篇京津冀城市群
  • 5篇热环境
  • 5篇城市热环境
  • 4篇生态系统
  • 4篇土壤
  • 4篇城市化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土壤侵蚀
  • 3篇敏感性
  • 3篇教学
  • 3篇MODIS
  • 2篇地表
  • 2篇地表温度
  • 2篇植被
  • 2篇生态

机构

  • 22篇天津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东北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滨州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北京经纬恒润...
  • 1篇天津大学建筑...

作者

  • 34篇乔治
  • 15篇徐新良
  • 6篇田光进
  • 4篇孙希华
  • 4篇赵林
  • 4篇王媛
  • 4篇杨永奎
  • 2篇杨俊
  • 1篇翟秀娟
  • 1篇葛全胜
  • 1篇肖琳
  • 1篇赵鹏
  • 1篇童银栋
  • 1篇李茹莹
  • 1篇单玉秀
  • 1篇蒋晶
  • 1篇孙景宽
  • 1篇毛国柱
  • 1篇刘俊
  • 1篇赵迎新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广东化工
  • 2篇遥感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信息系统工程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遥感信息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1-2000年华北地区城市化对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评价
本文研究了城市对其外缘不同范围内生态系统NPP的影响程度,并定量计算19812000年城市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NPP损失量。本文通过NOAA-AVHRR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壤质地数据,利用CASA模型,计算1981200...
乔治田光进
关键词: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城市化进程
文献传递
基于MODIS的2001年-2012年北京热岛足迹及容量动态监测被引量:46
2015年
利用2001年—2012年MODIS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的1 km分辨率地表温度产品分析了北京城市热岛效应。首先计算北京2001年—2012年地表温度年平均值,其次利用半径法确定热岛足迹并计算热岛容量。结论如下:(1)热岛足迹及热岛容量昼夜差异明显,2012年白天热岛足迹是夜间的1.5倍,这是由于城市下垫面热特性差异及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2)2001年—2012年北京城市高温区在空间上向南北扩展,热岛足迹和热岛容量呈阶段性增长。2010年白天热岛足迹最大,半径为28 km,面积是2001年的2.4倍。当热岛足迹相同时,城市绿地和水体功能区的分布和布局方式等因素能够影响热岛容量。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对城市热环境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当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超过50%时,区域会产生显著的热岛现象。(3)根据北京热岛足迹及容量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提出改善城市热岛的措施。
乔治田光进
关键词:MODIS
氢氧化镁铝改良滨海盐碱土机理与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从土壤微观层面研究氢氧化镁铝(MAH)和盐碱土胶体间的扩散层重叠现象,并通过不同配比的MAH[Mg∶Al摩尔比分别为3∶1(MAH-1)、2∶1(MAH-2)、1∶1(MAH-3)、1∶2(MAH-4)和1∶3(MAH-5)]和盐碱土的盐分溶出实验筛选出最佳改良方案。结果表明:MAH和盐碱土胶体间存在扩散层重叠现象,并且该现象在碱性环境中依然存在,混合体系pH值和MAH添加量是影响重叠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5种MAH都能降低盐碱土的pH值和含盐量,酸性MAH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碱性MAH,其中酸性最强的MAH-5改良效果最显著;MAH-5在最小添加量10 mg·g^(-1)下就能脱出65%的交换性Na,并且随着添加量增加变化不显著,但随添加量增加Ca2+和N都显著脱出。因此,通过添加MAH利用扩散层重叠降低土壤对盐基离子的吸附实现盐碱土脱盐改良,综合考虑筛选出最佳改良方案:按1%配比添加MAH-5。
田露赵林杨永奎乔治
关键词:盐碱土氢氧化镁铝ZETA电位脱盐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1995年至2005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内地表温度的影响。北京在1995年至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小,随后五年城镇面积大量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林地。北京地表温度等级较高的区域在数量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分散向城市中心集中的趋势。构建了TVX空间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变化向量长度,并选取未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温度作为控制点,消除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得出变化向量的幅度依次是:有林地>水域>其他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耕地,由此可以看出,林地和水域对缓解地表热环境作用较强,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保护林地和水域。
蒋晶乔治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
长江旅游带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45
2016年
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是旅游产业规划、布局的重要基础。本文选择长江旅游带9省2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A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12类共计4 729处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分布数据,借助Arc GIS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旅游资源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旅游带总体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均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总体旅游资源沿北纬30°线、G318国道以及沪昆、沪汉蓉高铁等交通主干线分布趋势明显;高级别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沪汉蓉及沪昆高铁沿线及其中间地带;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聚在长江以南的长江三角洲、古徽州地区、滇西北地区以及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依据得出的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和分布规律,建议依托长江水道、G318国道和沿线高铁,打造东西向快速旅游通道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政策优势,联合多方组织机构形成跨区域旅游合作共同体。
刘俊李云云林楚王家庆乔治葛全胜
关键词:旅游资源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
SSP-RCP情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热环境空间网络识别与评估
2024年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城市高温热浪频发,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文综合GIS、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电路理论和图论法等理论与技术,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Pathways,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联合情景框架的未来气候数据,定量识别2021-2100年低辐射强迫情景(SSP1-RCP2.6)、中等辐射强迫情景(SSP2-RCP4.5)和高辐射强迫情景(SSP5-RCP8.5)下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热岛斑块时空格局并评估热环境空间网络时空演变过程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2021-2100年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热岛斑块类型以核心型和边缘型为主导,热环境源地数量、面积以及廊道数量、总长度和电流密度随时间和情景强迫性提升呈增加趋势,其中源地和廊道集中增长区域由南向北迁移,而廊道高密度区域始终位于城市群东南部;②京津冀城市群热环境空间网络的电流密度之和、夹点稳定性、网络闭合度、节点连接率和网络连接度与情景强迫性呈正相关,城市群发展的时空不均衡性是影响城市群热环境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情景城市群热环境空间网络分析提供技术范式,也可为城市群空间协同发展主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乔治陈嘉悦王楠徐新良王方
关键词:空间网络京津冀城市群
基于 Agent的城市扩张占用耕地动态模型及模拟被引量:25
2014年
与传统的在景观尺度上对城市扩张占用耕地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不同,论文从微观层面提出基于Agent的城市扩张占用耕地动态模型(Urban Encroachment on Cropland Dynamic Model,UECDM),多角度深入探索耕地向城市用地转变的驱动机理及其时空动态特征,并提出协调二者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在UECDM模型中引入视域分析,通过模拟地形和观察点将视觉景观的量化评价结果应用到居民居住区位决策过程,从而分别构建包含可视域的能够更全面表征环境要素及其内部关系的元胞自动机层和不同类型Agent相互作用的多智能体层,兼顾人类决策行为和城市空间生长自组织性。应用该模型对天津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并从数量与空间格局两方面展开精度验证,Kappa系数达到0.795,依据4个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得到模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86%,表明模型具有较高可信度。对不同时期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天津城市扩张占用耕地空间主要表现为"摊大饼"式外延扩展和跳跃式"卫星城",研究结果将为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和耕地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肖琳田光进乔治
关键词:占用耕地多智能体
中国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关系
2023年
【目的】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进而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探索空气污染物浓度对土地利用面积的响应关系,有利于从土地资源管理视角理解和调控空气污染。【方法】基于广义可加模型与空气污染效应贡献率指数,以10 km×10 km网格化研究2020年全国6大地区土地利用面积比例与4种主要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O_(3)、NO_(2))年平均浓度的非线性响应关系,并对比不同土地利用面积比例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差异。【结果】(1)2020年,PM2.5、PM10区域年平均浓度最高出现在西北地区,最低出现在西南地区;NO_(2)、O_(3)在华东地区的区域年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25.23μg/m^(3)和102.60μg/m^(3)。(2)空气污染物浓度与网格化土地利用面积比例呈现非线性响应关系。总体上,耕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土地网格化面积比例增加使空气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而林地、草地则较多表现相反。(3)从空气污染效应贡献率差异来看,在空气污染物低浓度区间林地、草地所表现出的空气污染效应贡献率高,空气污染物高浓度区间耕地、建设用地则表现出较高的空气污染效应贡献率,但水域、未利用土地的空气污染效应贡献率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结论】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地区异同进行比较,提出了网格化土地利用面积比例对空气污染可能的总体作用效果,可为研究空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刘佳雯贾若愚蒋玉颖徐新良王媛孙景宽乔治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差异与变化对区域热环境贡献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被引量:20
2018年
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造成下垫面属性变化,直接引发区域热环境变化。采用2004—2006年、2014—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MODIS地表温度产品,结合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角度定量计算地级市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季节、昼夜条件下对城市群热环境的贡献度指数(CI),归纳不同城市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热环境贡献的角色特征,度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和地级市热环境贡献度强度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在白天和夜晚作为城市群热环境源汇角色不同,根据贡献度指数的昼夜差异可分为昼夜热源型城市(CI>0)、昼汇夜源型城市(白天CI>0,夜间CI<0)和昼夜热汇型城市(CI<0);(2)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热环境的贡献度指数绝对值增大,对城市群热环境的源汇作用强度增加;(3)耕地和林地分别为京津冀城市群热环境最主要的源汇景观。在春、秋、冬季夜间,耕地对城市群热环境贡献由源转为汇。(4)城市受内部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自身发展条件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热环境贡献度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如林地在春、夏、秋季夜间对不同城市热环境分别表现为源汇景观。区别源汇景观的依据在于判定其是否能够降低区域热环境,因此源汇景观在空间尺度或时间尺度上可能会发生角色转变。研究结果对于基于植被分区的城市设计所进行的热环境调控具有理论意义。
孙宗耀孙希华徐新良黄宁钰吴晨乔治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市热环境京津冀城市群
面向本科留学生国际班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3
2018年
国际化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好《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这一入门启发性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天津大学为例,从课程团队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面向留学生国际班开设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环境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杨永奎乔治童银栋李茹莹赵迎新谢云轩王媛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