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阳
-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乳酸与乳酸清除率的临床观察研究
- 目的:观察早期血乳酸指标与12小时乳酸清除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入住本院NICU的198例患者,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12小时动脉血乳酸,计算12小时乳酸清除...
- 许文辉周立平吴达万春阳蒋宽
- 改良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36例分析
- 2009年
- 张翔沈春升许文辉蒋建刚万春阳吴小明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高血压性脑室出血高血压脑出血
- 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2016年
-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月6收治的102例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性患者。发生外伤性脑梗死的5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外伤性脑梗死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和GCS、脑疝和感染、脱水药过量、低血压休克、活血药等因素进行调查。年龄、脑疝和GCS评分、感染、脱水药大量使用及活血药应用、低血压休克等,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脱水药大量应用、脑疝、GCS评分,以及脑疝、年龄、低血压休克、活血药使用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万春阳
- 关键词:颅脑外伤外伤性脑梗死
- 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清除率>90%者23例,80%-90%者3例。术后存活25例;存活病例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3例,Ⅴ级1例;死亡1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脑组织损伤小和清除血肿彻底等优点。
- 沈春升许文辉蒋建刚张翔朱立平冯海湘蒋震伟吴小明万春阳周志平
- 关键词:高血压外侧裂入路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 2008年
- 我科自2002年至2008年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2例,取得良好效果,回顾分析如下:
- 万春阳
- 关键词: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
- 改良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48例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脑室外引流治疗。方法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治疗48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结果 48例患者中有效率83.3%,死亡8例,病死率16.7%。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翔沈春升许文辉蒋建刚张建平冯海湘朱立平万春阳吴小明周立平张旭辉
-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高血压脑室出血尿激酶
- 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的探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方法。方法 :对一组 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针对脑水肿采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亚冬眠技术和高压氧等综合方法 ,结果存活 2 9例 ,死亡 13例 ,其中使用呼吸机 6例全部死亡。结论 :受伤时的外力机制 (主要是旋转 )和临床特点一般诊断不难。但该症目前无特效疗法 ,使用脱水剂、亚低温技术和高压氧等综合疗法 ,效果显著 ,而呼吸机的应用效果较差 。
- 万春阳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高压氧呼吸机脱水剂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时机选择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STBI)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对肺部感染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ICU的80例STBI患者资料,A组(受伤后3 d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45例,B组(受伤4~7 d行经皮气管切开术)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入住ICU时间,特殊级抗生素使用率,特殊级抗生素使用时间及预后等指标。结果 A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特殊级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率、特殊级抗生素使用率及GO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BI患者早期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
- 朱国张旭辉万春阳丁大冬
-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颅脑外伤重型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万春阳
- 关键词:穿刺术
- 颅底骨折合并致命性口鼻腔大出血的急救处理
- 2014年
- 目的:了解颅底骨折合并致命性口鼻腔大出血的病理解剖基础,探讨其急救止血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9例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出血量>1000ml)患者的急救处理过程,均迅速给予气管切开,予改良口鼻腔填塞法止血。结果1例因出血凶猛死于休克,其余8例均取得到满意的止血效果,其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6例中有1例解除填塞后有再次出血,均无迟发出血及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改良口鼻腔填塞法简单易行、止血效果确切,为明确出血来源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基础。
- 吴俊蒋建刚万春阳周志平
- 关键词:颅底骨折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