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国乾

作品数:18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内镜
  • 8篇胆管
  • 7篇复发
  • 6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腺炎
  • 5篇结石
  • 4篇胆管结石
  • 4篇十二指肠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复发性胆管结...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管造影
  • 3篇胆管造影术
  • 3篇胰胆管
  • 3篇胰胆管造影
  • 3篇胰胆管造影术
  • 3篇造影

机构

  • 15篇天津市南开医...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丁国乾
  • 15篇秦鸣放
  • 9篇邹富胜
  • 5篇王庆
  • 5篇勾承月
  • 5篇赵宏志
  • 4篇王震宇
  • 4篇李宁
  • 1篇董彬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第14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管支架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ERCP困难行胰管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5例(支架组)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行ERCP困难而未放置胰管支架的5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两组使用相同药物治疗,支架组病情平稳后取出胰管支架(平均10d),比较两组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情况。结果支架组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2.73%(7/55)和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3.64%(2/55)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9.31%(17/58)、15.52%(9/58),而且支架组ERCP术后胰腺炎严重程度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困难ERCP中使用胰管支架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并能减轻ERCP术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可能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尤其是中、重胰腺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还需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秦鸣放丁国乾
关键词:胰管支架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
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后胆管结石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2000年6月至2002年9月1971例因胆管结石行EST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以EST术后是否复发胆管结石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EST术后1616例获得确切随访,其中181例胆管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1.2%,通过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状态、胆道积气、壶腹憩室、行碎石术与EST术后胆管结石复发有关。结论纠正或避免胆道积气、壶腹憩室等风险因素对预防胆管结石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丁国乾秦鸣放王庆勾承月李宁
关键词:复发性胆管结石
胰管支架在内镜治疗困难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在内镜治疗困难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入院行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困难患者81例,随机分为胰管支架治疗组35例,而未放置胰管支架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2组使用相同药物治疗,病情平稳后取出胰管支架(平均11d),出院后随访3个月。结果2组术前平均年龄、发病至接受内镜时间、Glasgow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胰管支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和17.39%,P〈0.01)。结论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困难时使用胰管支架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为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过渡性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丁国乾秦鸣放赵宏志邹富胜
关键词:胰腺炎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因素分析及治疗
目的:   观察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时间、复发次数、复发率,探讨分析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风险因素。比较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治疗方...
丁国乾
关键词:十二指肠胆总管结石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治疗
两种方式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对比分析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两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肝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治疗临床资料,将19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内镜组及经皮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类型肝门胆管癌行不同治疗方法的成功率。结果两组治疗方法都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胆道出血及胆道感染方面两组差异显著(t=7.24,P=0.007;t=4.94,P=0.026),两组Ⅰ、Ⅱ、Ⅲ型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经皮组成功率较内镜组高(t=11.07,P=0.001)。结论两种方法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各有优缺点,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主要并发症是胆道感染,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主要为胆道出血。对于Ⅰ、Ⅱ、Ⅲ型肝门胆管癌患者应首选内镜途径,Ⅳ型建议选择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
丁国乾秦鸣放邹富胜赵宏志
关键词:姑息疗法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内镜诊治被引量:3
2012年
急性胰腺炎曾在1963年的马赛会议上分为急性胰腺炎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绝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去除病因后很少有复发病例。所以,在1984年的第二次胰腺炎国际会议上,去除了"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这一分类。
秦鸣放丁国乾
关键词: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内镜
口服硫酸镁对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和血淀粉酶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口服硫酸镁对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胰腺炎发生和血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拟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ERCP前30min口服50%硫酸镁100mL,对照组不予硫酸镁,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3、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4h血清淀粉酶水平(P<0.05).观察组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硫酸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可能有一定积极作用,当需大样本证实.
丁国乾秦鸣放邹富胜赵宏志
关键词:硫酸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血清淀粉酶重症胰腺炎
壶腹周围憩室与内镜后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关系
丁国乾秦鸣放王震宇邹富胜
关键词:壶腹周围憩室十二指肠镜复发性胆管结石EST
壶腹周围憩室与内镜后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憩室与内镜后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关系.方法:选择1998-06/2002-01因胆管结石(此前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患者1236例,将其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确诊的185例壶腹周围憩室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乳头旁型(n=96)和胆胰管直接开口于憩室型(n=89),随机抽取95例无憩室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8年后随访比较胆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组8年胆管结石复发率26.32%,直接开口于憩室组是34.83%,对照组是9.47%,经卡方检验乳头旁憩室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8.78,P<0.05),直接开口于憩室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17.15,P<0.05),而乳头旁憩室组与直接开口组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05).结论:壶腹周围憩室与内镜后胆管结石的复发关系密切,而于憩室的位置无明显关系,壶腹周围憩室可能是复发性胆管结石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丁国乾秦鸣放王震宇邹富胜
关键词:壶腹周围憩室十二指肠镜复发性胆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术的时机选择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穿刺时机对胰腺假性囊肿(PPC)患者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PPC患者84例,根据穿刺时机分为A组34例、B组50例,分别于PPC形成4、6周行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术。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囊液培养结果,以及两组术后4、12周的CT改变。结果 A组穿刺成功率94.1%,B组98.0%,P>0.05。A组出现感染6例,出血2例,术后胰腺炎3例,支架移位、脱落2例,不良反应率总发生率38.0%,B组分别为4例、2例、1例、1例和30.6%;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A组12例囊液培养为阳性,B组为14例,P>0.05。A组术后4周CT提示囊肿均减小,术后12周CT提示26例囊肿消失、6例囊肿减小(囊肿直径<3 cm);B组术后4周CT提示囊肿均减小,术后12周CT提示41例囊肿消失、8例囊肿减小(7例囊肿直径<2 cm,1例囊肿直径<5 cm)。结论与PPC形成4周行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比较,PPC形成6周穿刺的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董彬邹富胜丁国乾秦鸣放
关键词: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