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隽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文学更多>>
- 现代岭南文化的定位与走向被引量:2
- 1995年
- 岭南文化既没有强烈的儒家人文文化作背景,又未能充分吸纳西方文化中的价值理性,所以它在丧失儒家文化对理想人格追求的同时,又没有建立起象西方人文传统中文化所应有的批判维度。
- 龚隽
- 关键词:岭南文化儒家文化资本主义精神世界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理想人格
- 道德文明与道德理性被引量:6
- 1995年
- 一 近来学界有关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讨论很热烈,提出了许多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过大家似乎过于强调道德对经济的依附关系。当然,我们尽管不能否认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但道德在更大意义上有赖于价值理性的建构。具体说,就是道德理性或道德形上学的建立。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指责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道德滑坡,也不能指望经济繁荣会自动带来新的道德文明。因为道德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财富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如果只在经济与道德间作经验的分析,势必会陷入理论上的二律背反。
- 龚隽
- 关键词:道德文明道德形上学道德理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国传统哲学
- 禅慧与儒境──白沙心学的持养与境界论被引量:2
- 1996年
- 禅慧与儒境──白沙心学的持养与境界论龚隽明儒之学,至白沙始人精微。照黄宗羲的看法,其吃紧工夫,全在持养。①白沙,本名陈献章,字公甫,因出生於广东新会之白沙里,故世称白沙先生。白沙之学能在有明一代,独辟门户,一扫宋儒拘泥守矩的陋习,开出一个“鸢飞鱼跃”...
- 龚隽
- 关键词:陈献章周敦颐黄宗羲境界不立文字体用不二
- 欧阳竟无思想中的三个论题被引量:2
- 1999年
- 龚隽
- 关键词:欧阳竟无如来藏真如缘起论熊十力阿赖耶识
- 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 2000年
- 早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西方就有学者提出,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只不过是佛教外道的一流。1有意味的是,这一历史所积淀的观念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日本佛教学者祷谷宪昭与松本史朗所发动的“批判佛教”运动中得到热烈的回应。
- 龚隽
- 关键词:日本佛教菩提达摩积淀意味
- 人生天地有形间——现代中国社会对合理性的期望及其意义代价
- 1997年
- 本文主要阐释了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科学、政治、经济及文化理念与宗教言路的紧张,从文化比较的视角,提纲式地分析了中国现代社会的主流走向及其可能产生的意义生活的危机。在文章的立论上,作者采用了雅斯贝尔斯对“科学迷信”带有挑战性批判的思想,蒂里希“偶像崇拜”的概念及马克斯·韦伯宗教伦理和经济行为关系等论述,意在说明,当科技、政治、经济等工具理性要取代形上学而作为社会唯一合法的声音时,必须注意人类存在性意义的消解。
- 龚隽
- 关键词:意识形态宗教文化激进主义现代社会存在性宗教伦理
- 儒释之间——略论陈白沙哲学的工夫论被引量:3
- 1995年
-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之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白沙之学独开门户,一扫宋学拘泥守矩的陋习,开出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生动的新境界,并直接影响到阳明之学。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吃紧工夫,全在涵养”,即是说,白沙学说得力于其独特的涵养工夫。我们认为,白沙能开有明一代心学的风气,主要在于他善于借助佛教禅宗的某些修行方法,以此补充儒家固有的修养论,从而建立新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宋儒在修养方法上有“道问学”与“尊德性”的不同倾向,二说各引一端。白沙认为,朱子读书穷理的方法是“支离于秕糠”而遗弃真传,理本根植于心,真传应返求自身中寻找,所谓“千卷万卷书,全功归在我。吾心内自得,糟粕安用耶!”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陈献章集》卷四)同时他又认为,周敦颐、陆象山操存持敬的方法失之太严(见《陈献章集》卷二,《复张东白内翰》),尚未达到“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的一段自然工夫。
- 龚隽
- 关键词:陈献章陈白沙《明儒学案》哲学儒释道德形上学
- 严于染净真俗之界:欧阳竟无思想三论被引量:1
- 1999年
- 作为知识形态的近代中国佛学的诞生,欧阳竟无的出现,无论从学术方法、思想创发的深度还是系统方面,都可以说是值得注意的现象。章太炎说他“所见深博出恒人上,不欲襄窑韫效师拳者所为”,①实非虚言。内学院的佛学方向和规模在竟无的思想中,基本得到确定,后学只不过对其学说加以更加细密的演绎和语言文献上的支持。由于竟无的思想过于精简且详于性理,致使后学研究内学院的学说,每于吕澂多所抉择而于竟无之学,则未能尽其堂奥。本文无意于就竟无之学作通观之论,而是抽绎其学思中的三个问题,作较详尽的哲学史的读解与批评。
- 龚隽
- 关键词:欧阳竟无
- 安身立命有新篇——评《仁山智水论人生——中国传统人生论述评》一书
- 1995年
-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是实践理性的,其突出了人生意义的价值理论,中国哲学中的任何一派学说之成立,总是要说明宇宙而最终又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宇宙以生命迁化不已,流衍无穷,乃是挟其善性以贯注人类。因此,宇宙是广大悉备的生命领域,浑浩周遍的价值园地,这一点与西方哲人眼中的宇宙机械系统观恰成一反照。中国哲学总是以人的生命道德为纲纪而统摄天地,不管是原始儒家、道家、抑或大乘佛学、新儒家,他们都要藉着哲学思想的积蓄,把人格的精神点化出来。如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门学脉,无论是早期儒学所追求的“孔颜之乐”,还是宋明新儒家所谓“变化气质”之学,千言万语,无非是教人作个”圣人”。所以,我们不妨说,中国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凝炼内在生命的深度,由内圣开出外王,由“德性之知”开出“见闻之知”。道德的“圣人”也就是宇宙的知者,“明於庶物”必须“本於孝悌”,穷神知化,“由通於礼乐”(《近思录集注》,江永注)。德与业,学与修是辅成而不二的。这种基於人生而“一以贯之”的哲学进路,既是中国哲学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弱点。
- 龚隽
- 关键词:人生论中国哲学史安身立命新儒家
- 近代佛学从经世到学术的命运走向被引量:5
- 1997年
- 龚隽
- 关键词:欧阳竟无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佛教唯识学今文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