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良
- 作品数:23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藏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原1000例藏汉颅骨形态及构成比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了解藏汉族颅骨形态构成比以及藏汉或男女组之间的差异。方法 :在西藏高原通过对 10 0 0例藏汉头颅CT图象的测量 ,按照颅骨的宽长比值 (宽长比值 =宽 /长 ) ,依据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藏汉族颅骨形态对比经t检验 (P >0 .0 5 ) ,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男女组之间颅骨形态经t检验 (P <0 .0 5 ) ,其形态差异有显著性 ;经方差分析 ,四组颅型之间除方型颅与不规则颅型之间其宽长比值无明显差异外 (P>0 .0 5 ) ,长、方和圆形三种类型之间宽长比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上述材料说明所测定的数据和分类方法基本可靠 。
- 黄永安肖承志尹震马宏伟王学凯黄承良肖海川
- 关键词:汉族藏族头颅CT扫描
- 西藏高原地区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8例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8例患者均行DSA检查确诊,并根据动脉瘤的特点实施个性化血管内介入治疗:5例行弹簧圈栓塞术,2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例行单纯支架贴敷术。结果8例中完全栓塞6例,次全栓塞1例,单纯支架贴敷1例。术中复查DSA显示:动脉瘤显影消失7例,单纯支架置入后瘤腔内对比剂滞留1例。1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力0级),经给予加强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下肢肌力恢复至V级,上至肌力恢复至接近V级。除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GCS评分4分的1例因继发严重脑积水恢复至Hunt—Hess分级Ⅲ级、GCS评分7分外,其余7例均恢复正常。门诊随访1—5个月,无再出血或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高原地区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但围手术期的处理具有高原特色。
- 李生李素芝黄承良李泽文邱克军黄金龙申军现曾盛古如坚才苏国强秦运清黄海燕何春娅杜翔
- 关键词:介入性弹簧圈栓塞
- 维甲酸对胃癌裸鼠移植瘤中p53、H-ras和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胃癌裸鼠移植瘤中p53、H-ras和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p53、H-ras、C-myc基因蛋白产物在胃癌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MKN28和SGC7901胃癌裸鼠移植瘤经ATRA治疗后,突变型p53、C-myc基因表达水平降低,H-ras基因表达水平提高,但MKN45胃癌移植瘤细胞中p53、H-ras、C-myc基因表达与ATRA治疗无关。结论:ATRA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诱导胃癌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控P53、H-ras、C-myc的表达实现的。
- 黄承良刘厚东
- 关键词:胃癌全反式维甲酸P53H-RAS基因表达
- 丘脑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的研制
- 2003年
- 目的 研制并验证丘脑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方法 推导靶点的位置坐标与实际坐标的相互换算 ;三维坐标重建Schaltenbrand Wahren人脑解剖图谱 ;编程制作丘脑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 ;验证软件的准确性。结果 丘脑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方便、准确。结论 丘脑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 ,可消除定向架安装偏斜的干扰 ,并在导航图谱中显示靶点位置 ,使靶点定位直观准确。
- 胡泽勇赵学志周文静马宏伟黄承良夏廷毅
- 关键词:手术丘脑基底节靶点
- 高原颅骨宽度值的变化对脑内核团X坐标值的影响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颅骨宽度的不同对脑内核团 X坐标值的影响 ,为术中靶点定位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在西藏高原通过测量 10 4 8例颅骨宽度和 4 2 7例脑内核团的 X坐标值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结果 颅骨宽度与 Vim靶点 X坐标值 (r= 0 .2 33,P<0 .0 1)和 PVP靶点 X坐标值 (r=0 .2 5 2 ,P<0 .0 0 1)呈显著性正相关 ,随着颅骨宽度的增大 ,Vim和 PVP靶点 X坐标值也随之增大。
- 黄永安尹欣尹震马宏伟武琛黄承良
- 关键词:脑内核团
- 高原缺氧对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
- 2001年
- 黄承良刘厚东
- 关键词:缺氧
- 新型自膨式颅内支架Enterprise在西藏高原治疗宽颈破裂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总结在西藏高原地区利用新型颅内专用支架Enterprise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出血的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6例破裂出血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根据动脉瘤的特点实施个性化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5例行支架辅助铂金弹簧圈栓塞术,1例行单纯支架贴敷术。结果 6例中完全栓塞4例,次全栓塞1例,单纯支架贴敷1例。术中复查DSA显示:动脉瘤显影消失5例,单纯支架置入后瘤腔内对比剂滞留1例。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力0级),经治疗后,肌力恢复(上肢V-级、下肢V级)。除术前Hunt&HessⅣ级、Glasgow4分的1例因继发肺部感染、脑积水恢复至Hunt&HessⅢ级、Glasgow 7分继续留院治疗外,其余5例均恢复正常。门诊随访1~5个月,无再出血或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高原地区利用Enterprise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出血的宽颈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但围手术期的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需注意高原低氧因素的影响。
- 黄承良李素芝黄金龙古如坚才苏国强黄海燕何春娅杜翔李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 介绍一种自行设计制造的显微解剖固定装置被引量:1
- 2003年
- 程钢戈宁辉赵向楠黄承良尹震董连强张宝国马宏伟
- 关键词:显微镜
- 癌基因P^(53)、H-ras、C-myc蛋白产物在胃癌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观察癌基因p53、H—ras、C—myc蛋白产物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在建立不同细胞株胃癌裸鼠移植瘤的基础上,用ABC免疫酶标法研究癌基因P53、H—ras、C—myc蛋白产物在胃癌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结果:癌基因P53、H—ras、C—myc在胃癌裸鼠移植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54.54%、63.63%。P53阳性表达与移植瘤分化程度有关.即分化越差,其阳性表达越高,P21、P62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22例胃癌移植瘤中.有6例显示P53、P21、P62共同阳性,有10例显示P53与P21协同表达,有8例显示P53、P62协同表达,而无1例单独P53表达阳性。提示突变型p53、H—ras、C—myc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 黄承良刘厚东
- 关键词:胃癌癌基因蛋白裸鼠移植瘤
- 高原藏族1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原藏族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及颅内动脉瘤的特征。方法对132例高原藏族SAH患者颅脑CT、脑血管DSA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2例SAH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04例,占78.8%,其中动静脉畸形8例,占6.0%(8/104);DSA检查阴性19例,占14%(19/104);40~60岁年龄段检出动脉瘤73例,占检出动脉瘤的79.8%(73/104);颈内动脉段动脉瘤39例,占37.5%;中小型动脉瘤占98%。检出动脉瘤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7例,高脂血症53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46例,糖尿病4例,分别占54.8%、50.0%、44.2%、4%,其中颈内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占82%,高脂血症占71.8%,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占66.7%。按颅脑CT出血量Fisher分级:Ⅰ~Ⅱ级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7.5%(18/48),Ⅲ~Ⅳ级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8.3%(49/84),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原藏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颅内动脉瘤,且以中小动脉瘤为主,颈内动脉段动脉瘤患病率高;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出血量相关。
- 黄承良古如坚才陈光权
- 关键词:藏族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