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5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注射钆剂后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肿瘤诊断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评估1.5 T MRI中乳腺肿瘤患者使用钆对比剂是否对弥散加权成像(DWI)有显著性影响。方法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40例(共计44个病灶),分别测量增强前后DWI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病灶增强前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结果给药前后DWI图像的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给药前后的ADC值(t=4.023,P=0.001)及eADC值(t=4.08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给药前后的ADC值(t=1.700,P=0.103)及eADC值(t=1.341,P=0.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后行DWI是可行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其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能力。 黄娟 颜剑豪 梁联保 江桂华关键词:乳腺肿瘤 钆DTPA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其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PhilipsBrilliance16),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灌注成像。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3.0.1.3200)。按照病理结果分成正常甲状腺组(18例)、良性病变组(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1例)以及恶性病变组(甲状腺癌28例),分别测量并记录不同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强化峰值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甲状腺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3组间比较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BV、MTT值则差异无显著性(P=0.586,0.104)。各组BF值两两比较,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恶性病变组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良、恶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1.000)。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341)。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方便,可行,无创。正常甲状腺与良、恶性肿瘤的BF值差异有显著性。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颜剑豪 江桂华 黄娟 郑丽吟 文华 李武铭关键词:甲状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2016年 目的:评估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s)的磁共振成像(MRI)形态特征,分析可能影响DVAs在MRI上显示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3例DVAs患者的MRI图像。评估DVAs位置、数量、引流静脉直径以及伴随的脑实质异常信号或病变,并评估MRI各序列上DVAs的显示效果。结果:本组DVAs发病率为2.5%。共观察到58个DVAs。48例为单发DVAs,5例多发(均为2个)。45例位于幕上,13例位于幕下。结论:DVAs多为单发,好发于幕上,最常见于额叶。引流静脉直径越大越容易在平扫MRI序列上显示,而细小的DVAs即使在增强MRI上,若不仔细研判亦容易被遗漏。 黄娟 詹文峰 曾少庆 刘金武 李武铭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引流静脉 脑血管畸形 多排螺旋CT对不典型鼻窦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析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应用于不典型鼻窦炎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不典型鼻窦炎患者96例,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划分为两组各48例,将X线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X组,将CT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CT组,观察诊断符合率以及两组患者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次研究中,CT组诊断符合率为100.00%(48/48)显著高于X组77.08%(37/48)(P<0.05);两组患者在分型以及影像学表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不典型鼻窦炎,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而且可观察患者患处的影像学表现。 谢冬福 黄娟 朱胜彬 何德盛关键词:多排螺旋CT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面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面动脉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挑选已行CTA检查并无血管及其他病变的病例共45例,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rilliance16排螺旋CT,经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350mgI/ml,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MIP及VolumeRender(VR),按左右面动脉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左侧面动脉:45例中有44例(97.8%)起自颈外动脉,距离颈动脉分叉处4.50 ̄47.90mm,平均(18.77±8.98)mm;1例(2.2%)起自颈总动脉。右侧面动脉:45例(100%)均起自颈外动脉,距离颈动脉分叉处6.80 ̄39.70mm,平均(19.23±8.25)mm。双侧面动脉均以独立起于颈外动脉多见,其次为舌、面动脉共干起于颈外动脉,左侧面动脉中颏下动脉与面动脉共干以及甲、舌、面动脉共干各1例。左侧面动脉干管径1.40 ̄4.70mm,平均(2.83±0.77)mm;右侧面动脉干管径1.60 ̄4.30mm,平均(2.81±0.79)mm。左侧面动脉终止于口角以下12例(26.67%),口角至鼻翼之间7例(15.56%),鼻翼以上26例(57.77%)。右侧面动脉终止于口角以下7例(15.56%),口角至鼻翼之间12例(26.67%),鼻翼以上26例(57.77%)。双侧面动脉均以穿过下颌下腺实质多见(左侧23例、右侧24例),其次为下颌下腺深面走行(左侧11例、右侧9例)。结论16排螺旋CTA可以无创性术前评价面动脉,借助功能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清晰显示双侧面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及中止部位,为临床医师提供详细的资料,有利于整形外科的皮瓣设计和显微血管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价。 江桂华 颜剑豪 林楚岚 黄娟 文华 李武铭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技术 碘对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碘对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尿碘定量检测法"对患有甲状腺结节(术前组)、已行甲状腺手术(已手术组)和正常人群(正常对照组)的尿碘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三组尿碘水平构成比不同(P<0.001);疾病组尿碘中位数为碘过量(323.05μg/L),已手术组尿碘中位数为碘充足(177.11μg/L),正常对照组尿碘中位数为碘超足量为(261.84μg/L),疾病组尿碘中位数与已手术组尿碘中位数及正常对照组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已手术组尿碘中位数与正常对照组尿碘中位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碘过量,既往患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已行手术切除的患者碘充足,正常人群碘超足量;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发病可能与碘摄入过量有关;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可能可以使体内碘水平下降。 陶霖玉 李杏 黄娟 谢佩霞 高旭红 齐柯关键词:碘 尿碘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 碘摄入量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副肾动脉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显示副肾动脉的能力,了解副肾动脉解剖学特征。方法对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95例患者,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对双肾副肾动脉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35例(36.8%)发现副肾动脉共计57支,其中左肾23个(24.2%),右肾25个(26.3%);副肾动脉57支中,1支型40个肾脏,2支型7个肾脏,3支型1个肾脏;腹主动脉起源27支,过早分支30支;经肾脏上极入肾47支,经肾脏下极入肾10支。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副肾动脉,对其数量、起源及走行分布进行详细评估,能为肾脏手术及移植肾供体的术前评估提供详细解剖学信息。 谢冬福 黄娟 詹文峰 何德盛 朱胜彬关键词:CT血管成像 多平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 副肾动脉 乳腺疾病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1年 MRI具有极佳的软组织分辨率,近年来,该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乳腺动态增强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可从不同角度反映乳腺组织及病灶的血供灌注情况,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分析则从分子水平提供乳腺病变组织信息,磁共振乳腺导管成像为导管内病变提供了新的影像诊断方法。随着MRI技术的成熟、软硬件的迅速发展,MRI在乳腺疾病的检出和诊断方面显示出其独到的优势。 黄娟 田军章 江桂华关键词: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8年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8例,死亡2例(占10%),1例术中发现有小肠破裂行肠破裂修补,出院后10d在当地发现十二指肠瘘,再次手术后因感染、败血症死亡。结论:术前细致的病情观察及生命支持,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术后的营养支持及十二指肠有效减压,对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治愈有着重要的作用。 李呈英 徐菲 刘湘艳 谢佩霞 黄娟关键词:十二指肠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