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奎奎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肃省2012至2014年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提高农村妇女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方法根据甘肃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对34~65岁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省2012至2014年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1 768 438人,检查出宫颈癌521例,发病率为29.46/10万;3年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为33.38/10万、25.90/10万、29.20/10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46,P>0.05)。检查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 172例,发病率为179.36/10万,其中CINⅡ~Ⅲ1 035例,发病率为58.50/10万;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2.36%、10.62%、9.87%;子宫肌瘤发病率为0.97%;共筛查140 188例农村妇女,检查出乳腺癌108例,发病率77.04/10万;3年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81.48/10万、63.30/10万、84.98/10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1,P>0.05)。乳腺纤维瘤、乳腺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其他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37%、1.78%、0.10%、7.06%。结论我省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均高,为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必要在全省全面而广泛地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并提高筛查质量。
- 吴丽娟黄奎奎谢素蓉杨兰
- 关键词:宫颈癌乳腺癌农村妇女
- 2015-2020年甘肃省围产儿出生缺陷 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评估甘肃省出生缺陷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出生缺陷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甘肃省42家监测医院出生缺陷数据,采用泊松分布计算各年度以及不同人群的出生缺陷发生率,Joinpoint回归评估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时间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判断出生缺陷的空间分布。结果 2015-2020年甘肃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15年的150.96/万[95%置信区间(CI):143.95/万~162.39/万]上升至2020年的200.47/万(95%CI:190.26/万~210.68/万),出生缺陷前5顺位病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多指(趾)、总唇腭裂、神经管缺陷和先天性脑积水。空间分析显示,兰州市、天水市、武威市为出生缺陷的高风险地区。结论 2015-2020年甘肃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存在聚集区域,应进一步加强监测水平,加强对主要病种和重点区域的防控。
- 李亮亮杨兰王称黄奎奎周艳芝
- 关键词:围产儿
- 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及死亡率变化趋势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兰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围产儿的资料。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法(EAPC)评价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农村,全市和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有上升趋势,其 EAPC 值分别为11.9%、14.1%;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EAPC 值为-15.9%。结论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 魏倩梁芳黄奎奎杨言军李芝兰
-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
- 甘肃省妇幼保健资源分布及妇女儿童健康公平性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评价甘肃省妇幼保健资源分布及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公平性.方法利用泰尔指数进行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公平性测算、利用集中指数以及集中曲线进行整体公平性测算.结果妇幼保健机构数、床位数以及卫生人员数的集中指数CI为0.257 3、0.351 8、0.252 9,说明甘肃省妇幼保健资源的配置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倾斜,不公平现象明显;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集中指数CI为0.1063、0.055 2,说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优于经济落后地区.泰尔指数结果表明造成甘肃省妇幼保健资源整体配置和妇女儿童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因素是陇东、陇中、河西以及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区域内的不公平.结论甘肃省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存在地区性分化差异的不公平现象.同时甘肃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也存在不公平性,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的公平性.
- 刘旭栋杨兰邱伟涛黄奎奎雷丹李甫云王蒙仇杰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泰尔指数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T786C)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s, eNOS)基因T786C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HDP)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eNOS基因T786C多态性与HDP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16日。由2名研究者各自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相关资料后,利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13篇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2371例HDP患者和2912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体人群:eNOS基因T786C多态性与HDP易感性无相关性,在显性模型、隐性模型、纯合子模型和杂合子模型中OR值(95%CI)分别为1.06(0.91~1.24)、1.30(0.98~1.72)、1.32(0.95~1.83)和1.03(0.91~1.17),P值均〉0.05。(2)不同种族人群:亚洲和美洲人群eNOS基因T786C多态性与HDP易感性无相关性(P值均〉0.05),欧洲人群的eNOS基因T786C多态性与HDP易感性存在相关性,在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及纯合子模型中OR值(95%CI)分别为1.37(1.09~1.71)、1.55(1.16~2.05)和1.76(1.28~2.41),P值均〈O.05。结论eNOS基因T786C多态性可能与欧洲人群HDP易感性有关,但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 马琼杨文亮郭华棋牛晓红黄奎奎仇杰
- 关键词:妊娠性多态性单核苷酸META分析
-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评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儿童贫血现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甘南州8个市/县中抽取符合年龄要求的儿童及其看护人进行调查;采用面对面问卷访谈法收集儿童及其看护人的基本信息,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用海拔校正标准校正后计算儿童人群贫血率;用χ2检验进行不同组间贫血率的差异性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贫血患病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161例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3.08%(1147例),各年龄组男童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18~24月龄儿童贫血率低于其他两个年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月龄在12~17月、母亲年龄<25岁、母亲是少数民族、家庭最高学历是小学及以下以及在卓尼县、临潭县、合作市、夏河县、玛曲县和碌曲县等地居住的儿童发生贫血的风险更高;家长知晓贫血与缺铁有关,领取并有效食用营养包是儿童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甘肃省甘南州6~24月龄儿童贫血问题仍很突出,应定期开展汉藏双语儿童喂养与营养知识宣教班,进一步落实营养包的领取和有效食用,以改善当地儿童贫血患病状况。
- 白俊来向春黄奎奎苏莉古雪岩马剑华韦琳誉李鹏
-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血影响因素
- 甘肃省2010-2016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现况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2016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现况,为甘肃省制定围生儿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收集甘肃省2010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出生的围生儿数据资料,采用Epi Data 3.0进行数据的录入,运用Excel 2010、SPSS 19.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法(EAPC)来评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甘肃省2010-2016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16 336例,平均发生率为74.16/万,经EAPC检验,7年内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逐年升高,顺位连续3年排第1位,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逐年下降,其他畸形变化趋势不明显;甘肃省2016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3 153例,大多数的围生儿出生缺陷是通过超声和临床诊断的。在围生儿出生缺陷患儿中,男女比例相当,少数发生性别畸形,患儿体重<4 000 g居多,大多数胎龄42周以下,患儿中单胎居多数,有一半患儿在出生前或者出生后死亡。2016年甘肃省围生儿出生缺陷患儿母亲年龄20~35岁居多,35岁以上占8.66%,超过一半孕妇怀孕2次以上,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农村户口妇女占67.94%,家庭人均收入2 000~8 000元占多数。围生儿出生缺陷母亲孕期有发热史占0.67%,有糖尿病史者占0.22%,围生儿出生缺陷母亲均无病毒感染史、无磺胺类药物服用史、无抗生素药物服用史、无避孕药物服用史、无镇静药物服用史、无饮酒史、无农药接触史、无射线接触史、无化学制剂接触史。结论甘肃省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顺位中排第1位,应加强甘肃省围生儿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加大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进一步开展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完善围生儿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供可靠理论。
- 黄奎奎陈丕亮马琼陈雪郝胜菊杨兰
- 关键词: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 临潭县和舟曲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认知能力比较
- 2012年
- 了解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角色认知现状,为人力资源优化提供依据。采用角色认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法,比较临潭县和舟曲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角色认知能力,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临潭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总体角色认知能力好于舟曲县,两县疾控工作人员角色认知倾向于角色模糊。基层疾控工作人员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贯彻或完善。
- 赵骏陈建新黄奎奎周敏
- 关键词:疾控中心角色认知
- 2010-2016年甘肃省围生儿死亡现状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6年甘肃省围生儿死亡数据资料,了解甘肃省围生儿死亡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甘肃省各地区上报的围生儿死亡报告卡与围生儿死亡监测报表。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法(EAPC)来评价围生儿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χ~2检验比较各地区的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2010-2016年甘肃省围生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为8. 08‰; 2016年甘肃省围生儿死亡率为6. 63‰;围生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孕28周~、以死胎为主,低出生体质量儿居多;围生儿死亡中,尸检率低,死亡地点多在医院,占比达78. 88%;家长认为病情不重是未治疗或未就医的主要原因;围生儿死亡前7位死因顺位依次是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先天畸形、出生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肺透膜病、脐带异常。结论甘肃省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甘肃省围生儿死亡率,应加强孕期保健,完善围生保健系统,预防早产及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依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 牛晓红郭金仙邱伟涛李静黄奎奎曹永文丁丽玮杨兰
- 关键词:围生儿死亡率死因构成
- 2010-2016年甘肃省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现况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通过描述甘肃省2010-2016年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年报数据,了解目前甘肃省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现况,为下一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决策提供可行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妇幼卫生信息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调查年报表资料,采用Excel、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法(EAPC)来评价筛查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6年甘肃省出生活产数为2 213 582人,产前筛查总人数为189 066人,总体筛查率为8.54%。2010-2016年甘肃省产前筛查率逐年上升(P<0.05),提示7年内产前筛查率逐年上升(P<0.05)。2010-2016年甘肃省产前筛查阳性率也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7年内产前筛查阳性率上升趋势不明显。2010-2016年甘肃省产前诊断总数为99 330人,产前诊断确诊数为2 501人,总体确诊率为2.52%。2010-2016年甘肃省产前诊断确诊率虽不稳定,提示7年内产前诊断确诊率变化趋势不明显。2010-2016年甘肃省唐氏综合征发生率4年顺位均排在第1位。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体表畸形及其他畸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7年内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体表畸形及其他畸形发生率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甘肃省产前筛查覆盖率持续上升,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甘肃省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阳性率与确诊率较稳定,筛查技术已达到国际要求。唐氏综合征筛查仍是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治的重点工作,产前筛查和诊断工作任重而道远,尚需要不断的研究探索。
- 陈雪郑雷王连梁济慈陈丕亮杨兰郝胜菊黄奎奎
- 关键词: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