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德柱

作品数:64 被引量:35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理学
  • 18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共聚
  • 14篇共混
  • 13篇共聚物
  • 12篇嵌段
  • 12篇己内酯
  • 10篇嵌段共聚
  • 10篇嵌段共聚物
  • 9篇乙烯
  • 9篇聚氨酯
  • 9篇聚丙烯
  • 9篇丙烯
  • 8篇对苯二甲酸
  • 8篇多嵌段共聚物
  • 8篇共混体
  • 8篇共混体系
  • 7篇内酯
  • 7篇共混物
  • 6篇丁苯
  • 6篇溶聚
  • 6篇溶聚丁苯

机构

  • 50篇中国科学技术...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安徽大学
  • 7篇中国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安徽建筑工业...
  • 2篇安徽开元轮胎...
  • 1篇大连轻工业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精细化...
  • 1篇佳通轮胎

作者

  • 64篇马德柱
  • 39篇罗筱烈
  • 9篇张瑞云
  • 8篇黄毅萍
  • 5篇刘瑾
  • 4篇朱清仁
  • 4篇张晓云
  • 4篇徐懋
  • 4篇徐文总
  • 3篇王嵩
  • 3篇陈广美
  • 3篇马建明
  • 3篇王胜杰
  • 3篇梁俐
  • 2篇徐和昌
  • 2篇朱平平
  • 2篇王雪梅
  • 2篇郝文涛
  • 2篇李凤奎
  • 2篇陈顺喜

传媒

  • 12篇高等学校化学...
  • 9篇高分子学报
  • 8篇高分子材料科...
  • 8篇应用化学
  • 5篇功能高分子学...
  • 4篇广州化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Chines...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安徽化工
  • 1篇齐鲁石油化工
  • 1篇轮胎工业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中外技术情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2003全国...
  • 1篇第四届全国高...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1篇1995
  • 5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3篇1990
  • 5篇1989
  • 2篇198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酰化聚酚氧线性大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2002年
根据反应物的不同配比 ,用乙酰基不同程度地取代了聚酚氧大分子侧链上的羟基 ,得到了不同酰化程度的聚酚氧 ,用NMR及FTIR谱图对合成的乙酰化聚酚氧进行了定量 ,并用FTIR、DSC对其分子间氢键的强弱进行了研究 ,用DSC对系列酰化聚酚氧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改性聚酚氧中的特殊相互作用主要来自羟基 .
辛志荣殷敬华罗筱烈马德柱
关键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氢键
红外光谱法研究聚己内酯非等温结晶过程被引量:3
2003年
具有不同分子量聚己内酯 (PCL)样品的等速降温红外光谱表明 ,PCL的结晶特征吸收谱带变化可反映非等温结晶过程。利用该特征吸收谱带的定量计算 ,较方便地得到了PCL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 ,其数值与DSC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黄毅萍陈广美罗筱烈马德柱
关键词:非等温结晶结晶度结晶速率
多嵌段聚环氧乙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热性能研究
合成多嵌段聚环氧乙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研究了软硬链段的结晶特性。DSC研究表明软链段的相对分子质量须大于2000,在室温下方可结晶,且软链段的结晶特性受硬链段含量和硬链段结晶度的影响;偏光显微镜观察硬链段易形成...
张晓云吕志凤马德柱
关键词:环氧乙烷多嵌段共聚物
文献传递
多检测GPC/SEC技术在高分子表征中的应用Ⅶ.聚己内酯(PCL)的溶液性质被引量:5
2000年
采用体积排斥色谱法 /示差折光指数 /直角激光光散射 /示差粘度三检测联用技术表征了聚己内酯 ;探讨了聚己内酯的溶液行为 ;订定了在 2 5℃聚己内酯 /THF体系的MHS方程 ;计算并比较了无扰均方末端距 0 和无扰旋转半径 0 的关系。
黄怿张德震余海霞苏诚伟徐种德黄毅萍马德柱
关键词:聚己内酯GPC/SEC技术分子量
线形多嵌段聚氨酯的合成与结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用溶液二步法合成了分别以聚酸、聚酯为软段的线形多嵌段聚氨酯,经抽提证明该弹性体内没有产生交联.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计算得到弹性体中硬段的百分含量,并就弹性体的热塑弹性作了深入的探讨。
王胜杰罗筱烈马德柱
关键词:聚氨酯热塑弹性体聚氨基甲酸酯
PEO-PET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热行为研究
1995年
合成了聚氧化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O-PET)多嵌段共聚物,以红外光谱(RIR)、核磁共振谱图(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组成与理论基本一致;利用差示扫描量效法研究了PEO-PET共聚物的热行为,发现共聚物中软段PEO与硬段PET的结晶性竞相互作用的影响。
汪传清罗筱烈马德柱
关键词:聚氧化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热行为
酰胺1010-b-己内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5
1997年
羧基封端的酰胺1010预聚物与羟基封端的己内酯预聚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进行酯化反应,产物用乙醇抽提,乙醇可溶物和不溶物经NMR质子谱、FT-IR谱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生成了酰胺1010-b-己内酯多嵌段共聚物(简称NCL)。采用的酰胺1010预聚物和己内酯预聚物同样分别有3种分子量,即Mn=1000、2000和3000。两种预聚物不同分子量的组合,合成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硬、软链段含量的酰胺1010-b-己内酯多嵌段共聚物。DSC测试结果显示了该多嵌段共聚物的结晶特性。
马建明王雪梅罗筱烈马德柱
关键词:酰胺己内酯嵌段共聚物共聚物链结构
多嵌段共聚物PET/PEO中的自由体积特性
1999年
利用正电子寿命谱的PATFIT和MELT分析程序,研究了多嵌段共聚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环氧乙烷(PET/PEO)的自由体积特性.从正电子寿命的最长分量随温度的变化发现,多嵌段共聚物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这表明多嵌段共聚物中PEO和PET相的互容性较差.根据浅束缚态理论解释了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最长寿命分量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MELT分析程序得到了自由体积浓度随温度的分布.
张敬民王波王少阶马德柱
关键词:自由体积多嵌段共聚物最大熵原理
环氧树脂/聚氧乙烯固化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被引量:1
1994年
研究了环氧树脂/聚氧乙烯分别在邻苯二甲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固化剂条件下的固化剂用量、类型和固化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有共混物在熔融态和非晶态都是相容的,即在高温区都存在一个α松驰,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共混组成有规律地变化。不同固化剂的固化物交联网的化学结构不同,因而低温松弛──β松弛机制也不同,同时其对体系的交联密度、共混组成的依赖性也不同。
郑思珣罗筱烈马德柱刘瑞林李健
关键词:环氧树脂聚氧乙烯共混物
具有热致形状记忆功能的热塑性多嵌段聚氨酯被引量:56
1996年
以PCL为软段、TDI-BDO为硬段,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线性多嵌段聚氨酯.利用DSC、DMTA、WAXD等测试手段对体系的结晶性、微相分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聚氨酯中硬段的存在对软段的结晶有着很大的影响,当软段序列的平均分子量达到3000以上时,软段才可以很好地结晶;并且,硬段含量也必须高于一定值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物理交联点.符合这些条件的试样能显示很好的形状记忆特征.此外还就拉伸比、多次形变以及组成等对材料的形状回复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李凤奎张贤侯建安祝巍徐懋罗筱烈马德柱
关键词:聚氨酯形状记忆功能热塑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