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英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黄埔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怕痛,还是怕成瘾
- 2013年
- 说起止痛药,大家对它的印象似乎总会伴随几个不是特别褒义的词:治标不治本、成瘾。对于止痛药成瘾的问题,甚至一部分人认为,这止痛药就和毒品差不多,吃久了会上瘾.停不了。这使得不少人对止痛药嗤之以鼻,到了医生给自己开了止痛药的时候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自己有不得不使用止痛药的疼痛,另一方面又害怕成瘾,到底是要怕疼还是要怕成瘾呢?
- 曹铭辉马伟英
- 关键词:止痛药生活卫生合理用药
- 自控静脉镇痛在口腔颌面肿瘤游离腓骨瓣修复术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在口腔颌面肿瘤游离腓骨瓣修复术(free fibula flap,FFF)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FFF手术患者86例,根据术后是否行PCIA分为对照组和PCIA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术后皮瓣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PCIA组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CIA组术后第一天、第二天VAS评分,术后第一天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A在口腔颌面肿瘤FFF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 苗利萍马伟英吴毅张蓉
- 关键词:自控静脉镇痛游离腓骨瓣口腔癌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应用Ball tip技术置入椎弓根钉的准确性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针对需要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通过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比较来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置钉技术—Ball tip技术置入椎弓根钉的准确性。方法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2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应用椎弓根球形探针(ball tipprobe)置入椎弓根。结果采用Balltip技术共置入193枚椎弓根钉,传统徒手技术置入161枚螺钉。术后CT扫描显示Ball tip组椎弓根钉钉道准确率为89.1%,共有21枚(10.9%)置钉不良螺钉,其中5枚(2.6%)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16枚(8.3%)穿透外侧骨皮质。徒手置钉组准确率为75.2%,共有40枚(24.8%)置钉不良螺钉,其中11枚(6.8%)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29枚(18.0%)穿透外侧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外侧骨皮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相比,椎弓根Bautip技术,可准确地置入椎弓根钉,减少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 李浩淼陈克冰梁春祥刘少喻龙厚清韩国伟刘希哲马伟英
-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椎弓根钉探针
- 棘突间Wallis非融合固定装置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腰椎棘突间Wallis非融合固定装置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lO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下腰痛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置入节段的活动范围(ROM)和椎间盘后缘高度(PDH)的变化。结果随访3—44个月,平均20_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5.4min(60—150ra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ml(50—350m1)。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3.3±1.O)分,下腰痛JOA评分为(26.3±4.8)分,ODI评分为(23±12.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手术节段的ROM(5.2±3.5)。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P〈O.05)。术后手术节段的PDH(8.8±2.5)mm较术前明显增加(P〈O.05)。结论采用棘突间Wallis非融合固定装置手术治疗腰椎失稳症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陈克冰梁春祥李浩淼刘少喻韩国伟马伟英
- 关键词:腰椎失稳非融合WALLIS
- TNF-α拮抗剂(Etanercept)治疗脊髓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TNF-α拮抗剂Etanercept(依那西普)对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损伤后1 h对大鼠行腹腔注射5 mg/kg Etanercept或生理盐水(损伤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而无脊髓损伤,1 h后给予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结果在脊髓损伤急性期(12 h、1 d、3 d),Etanercept治疗组TNF-α的蛋白表达强度明显弱于损伤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Etanercept治疗组TNFR1的表达在损伤后6、12 h均下降,TNFR2仅在损伤后6 h下降。损伤对照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明显受限,而Etanercept治疗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2、4、8周,后肢BBB评分显著升高。结论 Etanercept可能通过抑制TNF-α/TNFR通路,减轻了脱髓鞘变性,促进了运动功能的恢复。
- 梁春祥陈克冰马伟英谭颖
- 关键词:脊髓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依那西普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预先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PTRK3对神经源性疼痛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r-kA)抑制剂IPTRK3对神经源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artial sciaticnerve ligation,PSNL)模型,术前10 min单次腹腔给予IPTRK3 10 mg·kg-1,测定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热痛觉过敏阈值(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痛觉过敏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免疫印迹法测量左侧L4-5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Fos蛋白在L4-5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PSNL组小鼠出现明显热、机械痛觉过敏(P<0.05),背根节TRPV1蛋白表达及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与PSNL组相比,预先给予IPTRK3 10 mg·kg-1明显减轻小鼠热痛觉过敏,背根神经节TRPV1蛋白表达水平及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sham组(P<0.05)。结论预先给予IPTRK3可以明显减轻神经源性疼痛症状,抑制背根神经节TRPV1及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可能部分参与其早期迅速减轻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
- 马伟英何惠燕纪风涛刘玲梁建军广濑宗孝曹铭辉
- 关键词:TRKA神经源性疼痛TRPV1FOS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