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雨霏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新闻
  • 2篇心理
  • 1篇电视
  • 1篇电视新闻
  • 1篇电视隐性采访
  • 1篇新媒体
  • 1篇新闻法
  • 1篇新闻法学
  • 1篇新闻记者
  • 1篇新闻受众
  • 1篇心理动因
  • 1篇心理学
  • 1篇移动新媒体
  • 1篇义务
  • 1篇哲学
  • 1篇直播
  • 1篇智能手机
  • 1篇赛事
  • 1篇世界杯
  • 1篇收视

机构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顾雨霏
  • 1篇邹举
  • 1篇徐尚青

传媒

  • 3篇传媒观察
  • 1篇当代传播
  • 1篇视听界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体育赛事直播中解说员的功能定位
2014年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引起了许多球迷甚至非球迷的热烈讨论,除了比赛胜负以外.解说员的表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64场比赛中承担了15场解说的刘建宏,网友对他的评论大多数充满了不满和批评。这些负面的声音总的来说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1.在基本常识上出现错误,网友指责刘建宏在解说时分不清球员,乱用术语。2.不专业,主要指的是刘建宏经常出现口误,乱用比喻,对于一个体育赛事解说员来说显得很不专业。
顾雨霏
关键词:体育赛事解说员直播世界杯球迷网友
电视隐性采访中传受双方的心理动因
2011年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新闻采获的方式,因其采访过程和采访内容的独特性,而受到了许多新闻记者和新闻受众的广泛欢迎。而电视新闻因为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视听兼具的独特优势,更是将隐性采访作为新闻竞争的独门利器而广泛采用。本文试图从传受双方心理动因的层面分析电视隐性采访大行其道的原因。
顾雨霏
关键词:电视新闻心理动因新闻受众新闻记者
移动新媒体对当代人格心理的负面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本文主要论述移动新媒体给媒介环境带来的变化,及其对当代人格心理造成的四种负面影响:一、媒介环境向个体内部扩张,人格倾向由内控转向外控;二、移动新媒体对人挑战极限的延伸,造成人格内在的紧张与分裂;三、移动新媒体对后台表演的曝光,导致人格自我认同的混乱与信任感的降低;四、移动新媒体推进了消费主义文化的"欲望工程",培育了社会化的"金钱""物欲"人格。
徐尚青顾雨霏
关键词:移动新媒体媒介环境人格心理学智能手机
开创了一种新闻法学研究范式——评《新闻权利与新闻义务》
2010年
所谓“范式”,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概念,它指研究者的研究立场、思维模式,以及依此而形成的理论模型和框架。“纵观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史,我们必须意识到,任何真理或结论都是以特定的研究角度、研究方式、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即确定不移的研究范式为前提的,按照不同的范式去研究同一社会现象就会做出不同的解释,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真理性知识。”
邹举顾雨霏
关键词:法学研究范式新闻《科学革命的结构》义务科学哲学家
内地综艺节目“台湾化”之弊端
2011年
台湾综艺节目以敢玩敢整、尺度限制少著称,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收视率很高,被越来越多的内地综艺节目仿效。
顾雨霏
关键词:综艺节目收视率仿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