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玲
-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超早期溶栓及非溶栓远期功能改善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患者87例(溶栓组)和非溶栓患者93例(非溶栓组),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强度的康复训练,分别为溶栓低强度组(A组,19例)、溶栓中强度组(B组,23例)、溶栓亚强度组(C组,21例)、溶栓高强度组(D组,24例)、非溶栓低强度组(E组,22例)、非溶栓中强度组(F组,25例)、非溶栓亚强度组(G组,24例)和非溶栓高强度组(H组,22例)。溶栓组给予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非溶栓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脑保护、神经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症状、体征稳定48 h内开始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床椅转移训练、坐位立位平衡训练、步态练习、上下楼梯练习和手功能作业训练,为期4周。训练前及训练后,采用简式傅格-梅尔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分别比较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然后比较溶栓与康复训练强度两因素组成的8种条件下患者康复训练后的各项功能。结果 (1)不论是溶栓组还是非溶栓组,不同强度康复训练者训练前FMA、FIM、SS-QOL评分间均无差异(P>0.05)。康复训练后,B、C、D组FMA评分高于A组;C、D组FIM评分高于A组,D组FIM评分高于B组;C组SS-QOL评分高于A组,D组SS-QOL评分均高于A、B、C组(P<0.05)。康复训练后,G、H组FMA评分及FIM评分均高于E组;H组SS-QOL评分高于E组和F组(P<0.05)。(2)两因素多水平的方差分析显示,溶栓患者FMA、FIM、SS-QOL评分高于非溶栓患者(P<0.05);康复训练强度增加,患者的FMA、FIM、SS-QOL评分增加(P<0.05)。对于SS-QOL评分,溶栓与康复训练强度间有交互作用(P<0.05);A组SS-QOL评分低于H组,B组SS-QOL评分高于E组,C组、D组SS
- 张京吴海艳韩淑玲姚济荣贺茂林
-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
-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卒中近远期预后改善作用的评估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即开始卒中单元下的康复介入对住院期间(近期2周、4周)和出院后(远期3个月)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急诊收治的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的300例急性脑卒中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临床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进行从急性期开始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治疗,采用国际通用的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实行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干预治疗一体化,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Bobath、Brunnstrom、PNF、MRP、ADL训练5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未接受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3个月进行NIHSS评分、Brunnstrom运动分级、MRC肌力评定、自理程度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2周,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runnstrom分级明显提高(P均<0.05),MRC分级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runnstrum分级、MRC分级显著提高(P均<0.01),Barthel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runnstrom分级、MRC分级、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发病早期通过卒中单元的模式开始康复治疗可以在近期显著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精细动作功能,中远期最终达到纠正偏瘫异常运动模式、恢复正常自理能力的目标。
- 张京吴海艳韩淑玲姚济荣张彤
- 关键词:卒中单元康复疗法脑功能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