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有强
-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经方独特理论体系的辨证观被引量:7
- 2011年
- 经方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其代表著作《伤寒杂病论》上承《神农本草经》与《汤液经法》。经方的辨证论治是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临证中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是其具体实施步骤。六经来自八纲,辨六经的依据主要是六经病的提纲证,六经统摄,方证相应,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 陈建国马家驹陶有强
- 关键词:经方
- 论奔豚治在方证相应而非关肾水
- 奔豚气病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其特征,历来的注家多主张其发病由肾中寒水之气上凌心胸所致。在学习《伤寒论》(下简称大论)117条条文时,有同学引《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中的观点来提问,实际上奔豚证治并...
- 陶有强马家驹
- 关键词:奔豚气病辨证论治中药治疗
- 文献传递
- 冯世纶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耳鸣经验被引量:1
- 2013年
- 经方诊治耳鸣,辨证不出六经,临证时当遵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的原则,详细审明六经归属,辨明表里寒热虚实,方可不犯原则性错误。耳鸣多见邪气上扰清窍,其中属少阳半表半里热者居多,但太阴病水饮上犯者亦不少见,对属于半表半里证的少阳热扰所致耳鸣,给予和解少阳之法常可获效;对于太阴里虚寒,水饮上逆所致耳鸣,则当治以温胃降逆利饮之法。
- 马家驹张广中陶有强
- 关键词:耳鸣六经辨证
-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湿病”治法研究
- 凡因湿邪侵袭人体,或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水湿潴留体内,所表现水湿停滞的病证,称为湿病。湿病有表里之分,寒热之别,虚实之辨。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古今文献,既介绍了仲景之前对湿病的一般认识,又通过仲景著作自身的对比...
- 陶有强
- 关键词:《金匮要略》湿病中医治疗
- 文献传递
- 经方阳气津液观被引量:3
- 2011年
-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被称作中医学经典,分别成书于秦汉时期和东汉末年,虽然2部著作成书年代相去不远,但理论指导思想却大相径庭。历代认为《伤寒论》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其依据就是《伤寒论》序中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23个字。因此,历代医家多以《内经》解读伤寒,致使仲景学术本源累世迷惑莫辨。
- 陈建国马家驹陶有强王长凤
- 关键词:《伤寒论》《内经》津液
- 论奔豚治在方证相应而非关肾水
- 奔豚气病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其特征,历来的注家多主张其发病由肾中寒水之气上凌心胸所致。在学习《伤寒论》(下简称大论)117条条文时,有同学引《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中的观点来提问,实际上奔豚证治并...
- 陶有强马家驹
- 文献传递
- “阳气重”是鉴别桂枝汤证、麻黄汤证之关键
- 桂枝汤、麻黄汤源于《伤寒论》,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太阳表证的主要两大类方。二方证虽同属于辛温解表方剂,但所代表治法大有不同,历代认为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麻黄汤为发汗解表,若麻黄汤证误服桂枝汤,则病不能解,桂枝汤证误服麻黄汤...
- 马家驹陶有强陈建国
- 文献传递
- 八纲来源于《黄帝内经》被引量:4
- 2011年
- 八纲是中医重要理论,八纲辨证是临床最基础和适用范围最广的辨证方法。但近来医家多认为八纲确立于近代,八纲一名虽然始自近代祝味菊先生,但历代已对八纲进行了论述,并已明确指出八纲的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从中医理论源泉的《黄帝内经》中可见大量的对八纲实质内容的论述,八纲实际上起源于《黄帝内经》。
- 陈建国马家驹陶有强
- 关键词:八纲辨证《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
- “阳气重”是鉴别桂枝汤证、麻黄汤证之关键
- 桂枝汤、麻黄汤源于《伤寒论》,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太阳表证的主要两大类方。二方证虽同属于辛温解表方剂,但所代表治法大有不同,历代认为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麻黄汤为发汗解表,若麻黄汤证误服桂枝汤,则病不能解,桂枝汤证误服麻黄汤...
- 马家驹陶有强陈建国
- 关键词:桂枝汤麻黄汤药理作用
- 文献传递
- 经方扶正祛邪理念探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经方非常重视虚实辨证,强调依据正邪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祛邪兼以扶正,或扶正兼以祛邪。在辨六经方证的基础上,强调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祛邪而不伤正。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呵护人体的阳气、气血津液等,不可盲目攻邪。
- 陈建国马家驹张炬陶有强
- 关键词:扶正祛邪虚实辨证经方《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