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莲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冬眠合剂
  • 3篇血管
  • 3篇烫伤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2篇严重烫伤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小鼠
  • 2篇内皮细胞
  • 2篇创面
  • 2篇大鼠小肠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 1篇血管生成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陈雪莲
  • 6篇刘琰
  • 6篇章雄
  • 4篇邵庆波
  • 3篇廖镇江
  • 3篇张勤
  • 2篇李超飞
  • 1篇陆树良
  • 1篇青春
  • 1篇宋菲
  • 1篇王西樵

传媒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2010年第...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局部应用胰岛素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探讨不同链脲佐菌素注射方法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的糖代谢特性,寻找具2型糖尿病特性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局部应用胰岛素对该模型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的影响,初步探索促愈机制。方法通过多次小剂量(多次小剂量组,n=10)和单次大剂量(单次大剂量组,n=10)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后4周检测糖代谢指标,比较两组动物的胰岛素抵抗特性。C57BL/6J小鼠(n=40)以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导糖尿病,胰腺组织学检查及连续血糖监测证实模型成功。造模后8周,在小鼠背部制造4个7mm直径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日1次分别滴加20μl生理盐水(2个创面,对照组)、0.1U胰岛素/20μl生理盐水(1个创面,0.1U胰岛素处理组)和0.5U胰岛素/20μl生理盐水(1个创面,0.5U胰岛素处理组),直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创面上皮化过程,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以ImageJ软件分析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11d时创面取材,HE染色观察愈合创面皮肤组织结构,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形态及分布,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并计算创面组织CD31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单次大剂量组相比,多次小剂量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水平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U、0.1U胰岛素处理组的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0.6±1.5)d、(11.3±0.9)d,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2±1.2)d缩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0.5U、0.1U胰岛素处理组创面表皮钉突数量较多,胶原分布均匀致密,CD31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增多,真皮及浅层皮下组织血管化良好。结论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具有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特性;局部应用胰岛素促进该糖尿病模型小�
李超飞刘琰陈雪莲章雄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伤口愈合血管
增生性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索增生性瘢痕在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微血管通透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取患者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微血管基底膜电镜观察。另外,建立裸鼠瘢痕埋植模型,将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种植裸鼠皮下,4周后从裸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取出瘢痕组织剪碎,检测伊文思蓝光密度值。结果电镜观察可见:与正常皮肤微血管比较,瘢痕演变过程中微血管管腔逐渐狭小,基底膜逐渐增厚。成熟期瘢痕见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结构大致接近正常。伊文思蓝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皮肤通透性相比(0.85±0.21),早期和增生期瘢痕通透性逐步降低(0.63±0.16、0.38±0.08),消退期达到最低(0.13±0.04),成熟期有所升高(0.68±0.12)。结论增生性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微血管通透性逐渐降低,可能引起瘢痕组织逐步加重的缺血缺氧改变。
王西樵宋菲陈雪莲青春陆树良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通透性
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肺组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6,模拟烫伤+12mL/kg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单纯烫伤组(n=30,Ⅲ度烫伤+12mL/kg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和烫伤+冬眠合剂组(n=30,Ⅲ度烫伤+12mL/kg冬眠合剂皮下注射)。于模拟烫伤后3h(假烫伤组)和烫伤后3、6、12、24、48h时点(单纯烫伤组和烫伤+冬眠合剂组)分批采集大鼠血样,处死动物后留取并制备肺组织标本。ELISA法测定血浆致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炎因子白介素10(IL-10)及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内皮素1(ET-1)水平;酶学分光光度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68表达。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血清IL-1β、TNF-α、sICAM-1和ET-1水平及肺组织MPO活性和CD68阳性表达率,单纯烫伤组>烫伤+冬眠合剂组>假烫伤组;血清IL-10水平,烫伤+冬眠合剂组>单纯烫伤组>假烫伤组;部分时点检测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单纯烫伤组烫伤后24h比较,烫伤+冬眠合剂组相应时点的肺间质水肿程度较轻。结论冬眠合剂可显著减轻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肺间质水肿和炎症反应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减少内皮细胞的活化与损伤有关。
邵庆波章雄陈雪莲刘琰张勤廖镇江
关键词:烫伤内皮细胞肺脏冬眠合剂炎症反应
早期应用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小肠的保护作用
目的 了解早期应用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小肠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6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6只、烫伤组30只、烫伤+冬眠合剂组30只.麻醉后,将后2组大鼠造成30% TBSAⅢ度烫伤,假伤组模拟烫伤.3...
邵庆波章雄陈雪莲刘琰张勤廖镇江
局部应用胰岛素对小鼠创面髓过氧化物酶及丙二醛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小鼠创面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对创面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的影响,从对炎症调控角度探索胰岛素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48只C57BL/6J小鼠背部两侧对称部位造成两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自身对照方法,每只小鼠背部两个创面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对照组。伤后即刻及伤后每24h,胰岛素组创面局部应用0.03U胰岛素(20μl生理盐水配置),对照组应用20μl生理盐水。随机选取12只小鼠用药至创面愈合,观察愈合时间和速率。余36只小鼠于伤后1、2、3d分别处死12只后取创面及创周5mm组织,免疫印记化学发光法检测创面髓过氧化物酶(MPO)、生化方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胰岛素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伤后第5、7天胰岛素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第2、3天胰岛素组和对照组创面MPO含量分别为1.52±0.37、1.95±0.53和1.2±049、1.25±0.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与对照组创面MDA含量在伤后1、2、3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在增强创面杀菌功能的同时减轻细胞损伤,可能是胰岛素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陈雪莲刘琰邵庆波李超飞章雄
关键词:胰岛素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
早期应用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小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了解早期应用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小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6只、烫伤组30只、烫伤+冬眠合剂组30只.麻醉后,将后2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假伤组37℃水浴模拟烫伤.3组大鼠伤后均立即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2 mL·kg-1·%TBSA-1)复苏;同时烫伤+冬眠合剂组皮下注射冬眠合剂(50 mg/mL哌替啶、25 mg/mL氯丙嗪、25 mg/mL异丙嗪各1 mL加入125 mL生理盐水中)12 mL/kg,假伤组和烫伤组注射生理盐水12 mL/kg.分别于伤后3、6、12、24、48 h取烫伤组与烫伤+冬眠合剂组大鼠各6只(假伤组伤后3 h取材),采集血液和小肠组织标本.观察烫伤组与烫伤+冬眠合剂组大鼠伤后24 h、假伤组伤后3 h小肠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肠组织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CD68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IL-1β、TNF-α、IL-10水平.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伤后24 h,烫伤组大鼠小肠黏膜轻度出血,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烫伤+冬眠合剂组较烫伤组肠绒毛排列规则,无明显充血、水肿表现.(2)烫伤组小肠ICAM-1和CD6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9±0.27)%和(0.80±0.09)%,均显著高于假伤组的(0.77±0.10)%和(0.30±0.05)%(F值分别为77.303、66.933,P〈0.05或P〈0.01)与烫伤+冬眠合剂组的(0.53±0.09)%和(0.32±0.06)%(F值同前,P值均小于0.01).(3)烫伤+冬眠合剂组大鼠伤后12、24 h 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烫伤组(F值分别为20.936、19.854,P值均小于0.01).烫伤+冬眠合剂组DAO水平于伤后3、12 h显著低于烫伤组(F值分别为21.930、11.342,P值均小于0.05).(4)烫伤组各时相点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值均小于0.01),烫伤+冬眠合剂组伤后6、12、24 h 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烫伤组(F值分别为96.517、
邵庆波章雄陈雪莲刘琰张勤廖镇江
关键词:内皮细胞小肠冬眠合剂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尖端细胞与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2010年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已存血管以发芽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通过血管内皮细胞(EC)增殖、分化、迁移,在ECM和血管周细胞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血管内皮尖端细胞(en—dothelialtipcell)在新生血管的数量、分支及导向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雪莲章雄刘琰
关键词:血管生成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周细胞新生血管EC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