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磁共振
  • 5篇脂肪
  • 5篇脂肪肝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5篇酒精性脂肪肝
  • 5篇非酒精性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波谱
  • 3篇质子波谱
  • 3篇梯度回波
  • 3篇梯度回波序列
  • 3篇前列腺
  • 3篇氢质子
  • 3篇氢质子波谱
  • 3篇回波
  • 3篇1H-MRS

机构

  • 1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2篇陈识
  • 5篇庄碧梅
  • 5篇韩海伟
  • 5篇庄雄杰
  • 5篇韩成坤
  • 5篇宋曼
  • 2篇汪敬群
  • 2篇郭庆强
  • 2篇李世群
  • 1篇沈明华
  • 1篇周小彪
  • 1篇张惠杰
  • 1篇吴秀蓉
  • 1篇李学军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与1H-MRS在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简称三回波序列)及1H-MRS在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25只NAFLD S-D大鼠同时行三回波序列与1H-MRS检查来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同时将大鼠肝...
韩海伟韩成坤庄碧梅陈识庄雄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磁共振波谱脂肪含量
文献传递
双回波序列和^1H-MRS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内脂肪含量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双回波序列和1 H-MR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只NAFLD SD大鼠首先行双回波序列扫描和1 H-MRS检查,并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再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双回波序列与1 H-MRS、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双回波序列与1 H-MRS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36,P<0.001);双回波序列与组织病理学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46,P<0.001),Bland-Ahman曲线分析显示双回波序列和病理学测定的大鼠肝内脂肪含量一致性非常好。结论双回波序列测定NAFLD肝内脂肪含量简便、易行,且准确性高,有望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
庄碧梅韩成坤陈识庄雄杰汪敬群韩海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磁共振成像氢质子波谱
核磁共振检测胎儿脑组织结构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情况及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异常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MR)检测胎儿脑组织结构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情况,分析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MR提示胎儿脑组织结构畸形的97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R对胎儿脑组织结构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分析检查情况和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97例孕妇胎儿出生后检查或尸检确诊92例,确诊率为94.85%;而经MR检查检出脑组织结构畸形阳性87例,检查准确度为90.72%[(85+3)/97],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8,P>0.05),诊断灵敏度为92.39%(85/92)、特异度为60.00%(3/5)、阳性预测值为97.70%(85/87)及阴性预测值为30.00%(3/10)。脑组织结构畸形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中,侧脑室增宽54例,占62.07%(54/87),其中孤立性侧脑室增宽46例,占52.87%(46/87),侧脑室增宽合并中枢异常8例,占9.20%(8/87);小脑延髓池增宽20例,占22.99%(20/87),其中大枕大池6例,占6.90%(6/87),灰质异位7例,占8.04%(7/87),第四脑室孔闭塞综合征4例,占4.60%(4/87),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3例,占3.45%(3/87);前脑无裂畸形6例,占6.90%(6/87);脉络丛囊肿5例,占5.76%(5/87)及其他2例,占2.30%(2/87)。MR显示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孤立性侧脑室增宽、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单、双侧侧脑室增宽和侧脑室后角内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应用在胎儿脑组织结构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检查中有较高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侧脑室增宽和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有较高的价值,通过检查可了解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异常的关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宋曼王晓红陈识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与1H-MRS 在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简称三回波序列)及1H-MR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25只NAFLD S-D大鼠同时行三回波序列与1H-MRS检查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同时将大鼠肝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并将三回波序列测定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加以对照。结果三回波序列及1H-MRS测定大鼠的肝内脂肪含量结果分别为16.8%±6.7、27.8%±9.9,二者呈明显强正相关(r=0.957,P<0.0001);组织病理学测得肝内大鼠脂肪含量为43.3%±18.8,与三回波序列测得肝内脂肪含量结果呈明显正相关性(r=0.984,P<0.0001),二者行Bland&Altman曲线分析显示一致性非常好。结论三回波序列能够在体、无创性的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并且有望在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上取代组织病理学。
韩海伟韩成坤汪敬群庄碧梅陈识张惠杰李学军庄雄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氢质子波谱非酒精性脂肪肝
MRI与CT诊断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准确率比较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MRI与CT诊断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分别给予MRI与CT诊断,对比两种方式诊断前列腺癌不同病理分期的准确率。结果针对A/B期,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C/D期,MRI诊断准确率略高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均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不同病理分期,然而,就A、B期前列腺癌,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陈识宋曼
关键词:MRI病理分期前列腺癌准确率
低剂量CT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中迭代重建技术对CT图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中迭代重建技术(ASIR)对CT图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治疗的40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均行CT扫描,对照组常规剂量扫描,观察组低剂量扫描,所有取得图像采用滤过反投影技术(FBP)及ASIR技术进行处理。比较两组在FBP及20%、40%、60%、80%ASIR处理下图像质量评分及图像噪声水平(脂肪、肝右叶、腰大肌),80%ASIR处理下结石位置及大小诊断准确率及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在FBP及20%、40%、60%、80%ASIR处理下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图像在80%ASIR处理下结石位置和大小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FBP、20%ASIR、40%ASIR、60%ASIR、80%ASIR处理方法下,观察组脂肪、肝右叶、腰大肌的噪声均高于对照组(P<0.05),噪声随处理方法均呈现依次降低的状态,但观察组80%ASIR条件下的脂肪、肝右叶、腰大肌的噪声与对照组FBP条件下的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80%ASIR处理下对CT图像质量影响最小,保证诊断的准确度,同时降低患者所受辐射。
陈识宋曼
关键词:低剂量泌尿系统结石图像质量
健康教育在CT增强扫描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在CT增强扫描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消除恐惧,患者安全有效地完成检查,消除伪影,获得最佳影像,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方法在366例CT增强扫描患者的含碘造影剂应用和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全面及时的书面和口头健康教育,协助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及时评估患者的影像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患者顺利完成增强CT扫描,图像清晰,医师、技师和患者均满意,未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结论及时高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CT增强扫描患者的成功率、影像质量和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李世群郭庆强翁雅英陈识沈明华余瑞明
关键词:健康教育CT增强扫描护理安全管理
MR三回波序列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MR三回波序列在体测定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将75例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与正常对照组并构建脂肪肝大鼠模型,分别于喂养的第2、4、6、8、10周行3.0T MR T1W三回波序列扫描,在显示肝脏的连续三个最大层面取9个ROI,通过公式计算信号强度并取平均值,纠正T2*效应,计算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高脂组三回波序列、组织病理的脂肪含量分别为(23.16±13.37)%、(36.13±24.39)%,正常对照组三回波序列、组织病理的脂肪含量分别为(2.27±1.31)%、(2.72±1.6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R三回波序列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呈正相关(r=0.96,P<0.01);Bland&Altman曲线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良好。结论MR三回波序列对于无创、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有重要价值,有望为指导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韩成坤韩海伟陈识庄碧梅张惠杰庄雄杰
关键词:脂肪肝非酒精性磁共振成像
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与1H-MRS在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简称三回波序列)及1H-MRS在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 25只NAFLD S-D大鼠同时行三回波序列与1H-MRS检查来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同时将大鼠肝脏行组织病理学...
韩海伟韩成坤庄碧梅陈识庄雄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氢质子波谱非酒精性脂肪肝
文献传递
IVIM-MRI主要参数扩散系数及灌注因子与前列腺病理诊断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MRI)主要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及灌注因子(f)和前列腺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87例前列腺检查患者,依照病理结果分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n=44)和前列腺癌(PCa)组(n=43),并根据PCa患者Gleason评分(GS)分为低危组(GS<7分,n=15)和中高危组(GS≥7分,n=28),对各组患者IVIM-MRI结果进行比较;通过病理结果计算各组患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组灌注扩散系数(D*)、f与MV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的诊断效能。结果 BPH组患者D显著高于PCa组,D*和f(不含b=800 s/mm^2)显著低于PCa组(P<0.05);两组f(含b=800 s/mm^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相较于中高危组,低危组患者D*、f(含b=800 s/mm^2)和f(不含b=800 s/mm^2)显著较高,D显著更低(P<0.05)。BPH组MVD显著低于PCa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BHP组f值与MVD呈正相关(r=0.772,P<0.05),PCa组D*与MVD显著正相关(r=0.784,P<0.05)。ROC曲线发现,D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9×10^-3 mm^2/s,特异度为86.0%,敏感度为94.1%。结论 IVIM-MRI在前列腺良恶性及恶性肿瘤的严重程度诊断中有着很好的价值,扩散系数D的降低和灌注分数f的升高都是前列腺癌诊断的明显标志。
宋曼陈识周小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