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竞
- 作品数:102 被引量:171H指数:6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新青年》“女子问题”讨论的“一波三折”
- 2011年
-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即重视"女子问题",讨论却难以展开。2卷1号刊出"新青年记者启事",以《女子问题》专栏向女性征稿,所发文章几乎相一致把现代女性定位于"贤妻良母"。《新青年》进入北京大学后,"贞操问题"有如疾风暴雨式的讨论,触及了妇女更为根本的境遇及其文化根源,提出女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胡适执编的6卷4号,在与质疑破"贞操道德"之声的商榷中加强了"立人"之旨归。历时四年一波三折的"女子问题"讨论的付诸实践,重要成果之一是"她"字的创造。
- 陈方竞
- 《故事新编》文本构成的两重性及其意义——兼与茅盾、郭沫若的历史小说相比较被引量:5
- 2001年
- 文章将《故事新编》文本构成的独特性质 :“只取一点因由 ,随意点染”和“博考文献 ,言必有据”分别与郭沫若前期历史小说和茅盾历史小说的性质相对比 ,认为此文本为后二者两重性质的有机融合 ,体现了《故事新编》对“彼岸”理想世界的超越性追寻和对“此岸”
- 陈方竞王淳彦裴仁秀
- 关键词:《故事新编》文本构成历史小说民族性人类性小说
- 关于“道德主义”问题——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中心的多重对话(三)被引量:1
- 2002年
- 陈方竞
- 关键词:文学五四新文化话语语汇
- 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被引量:7
- 2006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鲁迅研究日益陷入困境之时,韩国鲁迅研究却迅速发展成熟起来,通过对韩国鲁迅研究“成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的分析,提出可以给中国鲁迅研究的种种启示。文章进一步着眼鲁迅思想和创作对于日、韩、中3个民族现代思想文化建设具有的基础性价值,论析日、韩、中3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在鲁迅研究上相互影响和借鉴的历史,提出并阐释了建构“东亚鲁迅研究”的意义。
- 陈方竞
- 关键词:中国鲁迅研究
- “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穆木天——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左翼文学论(二)被引量:3
- 2005年
- 穆木天思想和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核心体现了与“边缘文化”相联系的左翼文学的精神特征,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灵魂———鲁迅有着一致的精神趋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性”,在这个问题上,穆木天的文艺思想既有重要的价值,又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是与他的“日本体验”内在相关的。
- 陈方竞
- 关键词:穆木天左翼文学边缘文化先锋性
- 五四新文学与“大学文化”关系透视被引量:1
- 2004年
- 陈方竞
- 关键词:五四新文学运动审美特征文学翻译
- 地缘:文化之链——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生成论被引量:5
- 1995年
- 鲁迅之被称为“民族魂”,决定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深刻联系,这种联系是怎样形成的呢?鲁迅的全部著述表明,他汲取了中国古代儒、释、道、墨、法等思想的精华;但是,如果将此视为一种对这些传统思想因素的简单积累与综合,其结果必然失去了鲁迅。因此,探讨鲁迅怎样以他特有的个性方式形成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就成为研究得以展开并深入的关节。 显然,这里涉及到研究的思维方式的变革。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旧序中反复强调,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往往对于研究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思维方式的变革则要求我们,在大量现象事实的材料中,找到最能体现鲁迅个性特征的典型现象,并以此为“中间环节”,深入到具有本质性意义的与传统文化联系的个性方式之牛;而要找到这一“中间环节”,个性化的研究就显得至为重要。 提出个性化的研究,不仅因为这是学术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个性化研究,的客观依据,就存在于研究的对象——鲁迅自身。
- 陈方竞
- 关键词:文化联系浙东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浙东学派越文化
- “横行与标点”:《新青年》新文化倡导的一个并非轻松的话题被引量:4
- 2009年
- "横行与标点"作为《新青年》新文化倡导的一个重要主张,钱玄同首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由此带来的《新青年》版式与标点符号每一步微小的变化,都贯穿着同人间的分歧、争论乃至交锋,两年多后才发生整体上的改变。从中可见,"横行与标点"仍然是《新青年》尚难以实现的目标,是一个改变上千年中文阅读与写作习惯而需要不断启蒙的话题。
- 陈方竞
- 关键词:标点符号新文化写作习惯中文阅读钱玄同
- 1919年: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新青年》6卷2号一则“启事”背后“史实”考辨
- 2010年
- 1919年是新文化运动中极为重要的一年。《新青年》6卷2号发布的"编辑部启事"背后的"史实"是,面对林纾代表的社会守旧势力对《新青年》和北京大学的攻击,蔡元培与陈独秀分别亮出了各自的新文化倡导宗旨,已见"校"与"刊"在文化变革取向上的差异;进一步联系此后半年多时间里新文化走向,可以看到,这则"启事"预示了"校"与"刊"结合的"中止",新文化倡导者开始发生"分流"。
- 陈方竞
- 《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穆木天》自序被引量:3
- 2007年
- 论文对作者即将出版的《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穆木天》一书的过程、主要内容和特点做了概要的说明,并且通过作者自身研究历程的回顾和总结,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思考。
- 陈方竞
- 关键词:穆木天